摒棄傳統「刺槍術」改為「槍械格鬥術」是陸軍轉型重要指標

諸葛風雲 2024年06月19日 07:00:00
「基本刺」與「戰鬥刺」都已經變成像大會操一樣成為表演性質,那些套路不僅偏離實戰、也不符現代戰爭環境。(軍聞社提供)

「基本刺」與「戰鬥刺」都已經變成像大會操一樣成為表演性質,那些套路不僅偏離實戰、也不符現代戰爭環境。(軍聞社提供)

近日國防部長顧立雄先生宣示將取消傳統「刺槍術」改為「槍械格鬥」,此舉引發許多守舊退將及藍營名嘴的撻伐,正凸顯這些人食古不化與現代戰爭脫節的窘境;這些人不但不理解過往刺槍術發展的背景,甚至連現在戰爭早已發展到以戰鬥步槍+戰鬥防火帽+滅音管(器) +快瞄鏡+手槍+戰鬥匕首成為槍械格鬥術。

 

刺槍術的起源可追溯至冷兵器時代末期與熱兵器時代初期,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因為步槍裝填速度過慢,所以衝鋒時必須輔以刺刀進行壕溝戰鬥;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像美軍M1步槍彈艙僅能裝填8發子彈,所以仍然配備刺刀以利近戰,加上國軍長期以來缺乏武器與彈葯,所以從二戰的大刀隊到近代的刺槍術,都暴露出陸軍長期一直處於武器裝備、彈葯缺乏的窘境。

 

因此陸軍自1924年黃埔建軍以來,各部隊一直有刺槍術的訓練,初採德軍式,後改英軍式、日軍式;1965年陸軍作戰發展司令羅友倫指示融合美軍刺槍術及日軍刺槍術,依照「突刺採日式、托擊採美式、肉搏採中國武術的摔打擒拿」的準則發展,後由國防部令頒「新編制刺槍術」成為今日陸軍的刺槍術。

 

這一套包含基本刺、突刺、托擊法、交習刺等招式的台式刺槍術,長期以來只有入伍訓及步兵單位會練習,但一直到了前國防部長邱國正先生及前陸軍司令徐衍璞上將主政時,決定擴大訓練深度與廣度,陸軍不論兵科、單位一律進行相關練習,所以出現了裝甲兵、砲兵、聯保廠、化學兵等所有單位(只有陸航不用訓練)都被要求採購護具開始全面練習,甚至連以前屬於師資訓練的教習刺,也被普及到各單位,影響所及連各單位年度下基地進行戰術測考也把刺槍術列為必測的基本科目。

 

以上這些離譜狀況可以由陸軍最高學術期刊~陸軍月刊在2023年5月第59卷587期,一篇由步訓部推廣中心主任蕭嘉銘上校及步訓部前任體育組長張博智退役上校所共同撰寫名為「勤練刺槍格鬥戰技精神與價值」的學術論將刺槍術的神話地位推到最高峰,其中一段奇文至今仍在網路上廣為流傳:「刺槍術乃我東方民族克敵制勝之最後一道防線,充分結合近戰與心戰效能,尤其推廣刺槍術足以駁斥掃把格鬥戰法,凸顯我國必死必勝決心,又可防身抗敵,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呢?」所幸這場鬧劇終於即將落幕,但相關人等並未罷休,透過特定媒體進行輿論操作;筆者曾請教擔任過陸軍步訓部(前步兵學校)指揮官郭力升將軍,對於顧部長取消「傳統刺槍術」的看法,郭將軍認為刺槍術仍有價值,但現行的套路與技巧,都已經過時了,必須要大幅更新調整。目前,陸軍刺槍術為人所詬病的是,「基本刺」與「戰鬥刺」都已經變成像大會操一樣成為表演性質,那些套路不僅偏離實戰、也不符現代戰爭環境,應若能與時俱進成為「槍械格鬥」,才能對於國軍戰鬥力有所提升。

 

為免刺槍術死灰復燃,筆者特此撰文進行分析利弊讓國人更加理解其中原委:

 

一、傳統刺槍術完全與現實脫節無法在現代戰場上發揮功效

 

1、戰術思想:台灣的刺槍術是以二戰壕溝戰為主的戰術思想下的產物,因為在壕溝裡面進行逐壕戰鬥,所以會有迴旋、防左刺、防右刺;但是現代單兵都普遍配備戰術背心(防彈背心),根本已經刺不進去,因此目前的套路已經明顯不符合敵情跟戰場環境的需求,所以我們應該是要真正推動更接近現代近戰需求的戰技;又如奪刀奪槍演練,現在單兵攜帶的步槍都配有戰術背帶,根本無法搶奪,難道要帶美工刀先行割斷再進行搶奪?這就是目前陸軍訓練與現代戰爭脫節的實例;要重新審視相關訓練,更要與時俱進探索出制敵的新作法才是上策。

 

2、敵情威脅:到了近代連恐怖分子都有戰鬥個裝、都穿防彈背心,就連我們的敵人全身至少是三級、四級防護能力的裝備,國軍採用的刺刀是屬於美軍早期的M7刺刀系列,刀刃無法開封、開刃,穿厚一點衣服即無法貫穿,早就已經刺不穿敵人的防彈背心,而我們的刺槍術裡面又是以「突刺」為主要招式,還一直在練刺敵人的心臟,這簡直是在刺辛酸的(在跟敵人說哈囉!!!),

 

3、武器演進:為了持續使用刺槍術,所以從1959年(民國48年)之後推動的前瞻師所採用的美造M1步槍到後來的57式步槍(M14授權台灣製造版)不論國軍步槍如何演進,甚至後來研發量產的65式、65K1、65K2步槍到T-91戰鬥步槍,都還刻意加長刺刀長度而一直沿至今,尤其T91戰鬥步槍的伸縮槍托並無法使用托擊法,一個托擊之後,就有可能使裡面深縮機構損壞,甚至原先校準好的設定也會跑掉進而影響射擊精度;但時同時期的美國M16突擊步槍以及之後的M4、HK416等突擊步槍,其長度都已經不適合實施白刃戰,乃至現在最新的6.8mm口徑的XM7的突擊步槍更因加裝減音管(消滅音器)已經無法配備刺刀,以及現代步槍上都普遍安裝了:槍燈、雷射指示器、快瞄鏡(光學瞄準鏡)、前握把等這些裝備都不適合讓單兵再進行白刃戰,加上現代步槍完成歸零設定之後,頻繁使用刺槍將造成射擊失準等問題,因此各國都發展出因應的「槍械格鬥術」。

 

用傳統的刺槍術的招式套路對應現代的裝備,就會發現刺刀沒辦法用,因為刺不穿防彈背心。(圖片摘自總統府網站)

 

二、少數軍史個案反成為推動刺槍術的通案誘因:

 

支持刺槍術者最常舉的例子美軍在伊拉克曾經上刺刀做過白刃戰、英軍在福克蘭群島的時候曾經上刺刀衝鋒過、比較多人講是說子彈用完了還有刺刀可以用等等;其實那些都是個案,因為相較於近50年全世界發生的數萬場大小戰役,就那幾場有出現白刃戰而且還被特定人士放大解讀;你用傳統的刺槍術的招式套路對應現代的裝備,就會發現刺刀沒辦法用,你就是刺不穿防彈背心;此外現代步槍是越做越短小,所以說你用六七十年前的招式套路已經不適合使用,再加上我們現在的槍除了短小之外又裝上很多精密的光學光電的輔助設備像快瞄鏡、槍燈、雷射指示器,這些已經不適合再實施徒手白任戰,如果這些招式套路再不改,不但刺槍術已經沒有戰術價值,恐怕連帶官兵的價值觀、寶貴性命都將被葬送。

 

三、未來精進方向

 

1、新武器配合新戰術戰法:兵工廠最新研發的XT112戰鬥步槍即將要列裝配發部隊,不但已經將戰鬥防火帽、光學瞄準鏡、乃至類似戰鬥匕首的新型戰鬥刺刀都列為標準配備,陸軍應該趁此機會將相關戰技進行精進;過往陸軍換發T91戰鬥步槍時,兵工廠也是提供包含戰術滑軌、光學瞄準鏡等全配的選項,但在陸軍高層的指示之下,捨棄許多先進設計及配備,使得T91步槍最後成為每隻成本僅8000元的陽春槍殊為可惜,未來期待XT112能繼續精進,更不應受到義務役延長役期成為一年的影響,應該讓陸軍所有裝備進行提升,加裝包含減音管等裝備,甚至配合女性官兵而可以更換上節套配備短槍管型,或是更換重槍管型給特等射手使用;另參考歐美大量配發手槍使單兵在近距離接戰時有第二武器可以應變接戰;所以陸軍千萬不要再勤儉建軍,官兵需要全配的裝備,讓陸軍在裝備、戰技、戰術各方便都跟上世界潮流,才能讓陸軍擺脫乞丐兵的刻板印象(包含思想)。

 

T91戰鬥步槍完整配件。(資料來源:205廠)

 

2、奪刀奪槍綜合格鬥戰技一定要與時俱進:除了傳統刺槍術之外,陸軍的奪刀奪槍演練都成為表演式的存在,應改「槍械格鬥術」配合「短刀刺擊術」,而不是現行上刺刀的白刃戰以及奪刀、奪槍術,當敵人身著防彈背心,步槍以戰術槍背帶牢牢固定住,要如何刺?要如何奪槍?而我們的步槍也有戰術槍背帶,固定在身上後要如何刺槍?如何托擊法?過去想要刺向敵人心臟這些部位,現在應該改為壓制、使敵人喪失作戰能力,目前短刀刺擊術只有我們特戰部隊跟特勤隊有在使用,這普及部隊應該比刺槍術更有用,可考慮將美軍的KA-BAR戰鬥匕首或M9戰鬥刺刀列為標準配備,不但鋒利,還可當破壞器材使用。

 

KA-BAR戰鬥匕首。(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M9戰鬥刺刀。(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蔡英文總統八年任內每次給陸軍的指導都會不厭其煩提到三點:1、裝備不能比中國差。2、要跟美軍一樣強。3、錢不是問題。

 

陸軍跟軍備局有這三支尚方寶劍,本應該抓緊機會全力以赴採購新裝備、發展新型態戰術戰法,但不幸竟然還是作出差強人意的戰鬥個裝,真是愧對三軍統帥及全民的託付;現在賴總統上任,相信定會延續相關國防政策;現任用沒有軍種包袱的顧立雄先生擔任國防部長,積極打破過往陳痾,才剛上任不滿一個月,所推出的新政都令基層耳目一新佳評如潮而被官兵暱稱為福利熊,卻引起一大堆不思進取的人還在維護傳統刺槍術及踢正步(國外稱為goose step鵝步),顯然這些人已經是與現實脫節,加上之前有高階長官的背後支持推動傳統刺槍術,都使得陸軍的步兵戰術發展停滯更與現代戰爭脫節,更遑論烏俄戰場上的自殺/偵察無人機、步槍加裝滅音管、夜視鏡下的夜戰、電子干擾、火線下作業等課題似乎都與陸軍無關,甚至這些守舊人士還上特定媒體恣意批評新任部長說此舉是自廢武功,企圖影響輿論背後動機令人非議,妄想讓傳統刺槍術如同去年以「近戰格鬥術」再度借屍還魂被保留下來,這是全民所不樂見的發展方向,因此堅定支持顧立雄部長所推動的各項革新,將是台灣防衛力量能否強化的第一步,讓我們一同揚棄過往樣板、門面功夫的訓練才是保衛我們家園務實的做法,全民支持相關革新措施將會是台灣未來國防事務進步的希望。

 

※作者為大學助理教授、軍事部落客YouTuber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