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專欄:習近平路線違背了鄧小平路線嗎—與陳宜中,陶逸駿商榷

王丹 2024年06月20日 07:00:00
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再到習近平,中國的政治道路是一條具傳承關係的線型發展道路。(美聯社)

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再到習近平,中國的政治道路是一條具傳承關係的線型發展道路。(美聯社)

最近《上報》組織了幾篇從「六四」35週年紀念活動出發,討論中國政治和社會發展的文章。通觀包括陳宜中陶逸駿等台灣知名的中國問題學者的文章,對於文中主旨我當然都是非常贊同的,但是我希望提出一個問題,供各位專家學者思考。

 

許多人認為,習近平的路線背離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反而向毛澤東時期的政策回歸,似乎中國如果能回到鄧小平路線的1980年代,就是最好的狀態。然而,這樣的批評往往只看到了鄧小平和毛澤東路線的表面差異,而忽視了兩條路線在某些核心價值上的延續性。

 

毫無疑問,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確實與毛澤東的路線有顯著區別。毛澤東時期強調階級鬥爭作為國家建設的主要工程,而鄧小平則強調經濟發展是中共執政的基礎。然而,儘管鄧小平的經濟政策與毛澤東截然不同,他在政治上的某些基本原則上卻延續了毛澤東的路線。

 

首先是獨裁制度的延續。毛澤東建立了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體系,然後把自己的權力凌駕在黨的領導地位之上。鄧小平雖然推行了經濟改革,但他在政治上仍舊維持毛澤東式的獨裁體制。雖然1980年代的中共高層政治似乎有一些集體領導的影子,但最終做出決策的,還是鄧小平本人。鄧在1989年使用武力鎮壓民主運動,進一步鞏固了其個人權威,在後八九時代排除了陳雲,彭真,李先念等元老的制衡,幾乎複製了毛澤東在「文革」時期的黨內地位。藉由「六四」屠殺,鄧小平在獨裁政體上向毛澤東時代的回歸,正是我們今天回顧「六四」的時候容易忽視的一點。而習近平則是在這一基礎上,通過取消領導人職務終身制,在制度上進一步強化了對全黨的控制權力,這的確是回歸了毛澤東路線,但並未違背鄧小平路線的政治設計。

 

其次是「四項基本原則」在國家治理機制中的最高地位。鄧小平在1979年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成為中國政治的根本指導原則。這些原則不僅在鄧小平時期被強調,在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時期也被一再強調。這些基本原則確保了中共的統治地位和政治體制的延續。這「四項基本原則」,都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也是毛澤東路線的基礎綱領。從這個角度上講,習近平路線承襲的既是毛澤東路線的遺緒,也是鄧小平路線的核心內容。因此,泛泛地說習近平路線,是對鄧小平路線的反動,並不完全是事情的真相。

 

李銳曾說「毛病不改,積惡成習」,這句話在當下的中國政治環境中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美聯社)

 

我們現在應當看到,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再到習近平,中國的政治道路是一條具傳承關係的線型發展道路。儘管這三位領導人在經濟政策上有著顯著的差異,但他們在維護中共的統治地位和政治體制上有著共同的堅持。我們在批判習近平路線的觀點的時候,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只看到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與毛澤東的階級鬥爭政策的不同,卻忽略了鄧小平對毛澤東路線在政治上的繼承。

 

李銳曾說「毛病不改,積惡成習」,這句話在當下的中國政治環境中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這句話的核心在於指出了中國政治體制中的一些深層次問題,這些問題並未隨著領導人的更替而消失,反而在不同的時代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李銳的話提醒我們,不僅要關注經濟政策上的變化,更要看到政治體制中的持續性問題。只有全面理解中國政治的這一繼承性,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當前的中國政治局勢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作者成長於80年代的北京,1987年考入北京大學後即從事學運,參與和組織了1989年民主運動,後為此兩次坐牢達6年多時間。1998年被流放到美國,得以進入哈佛大學10年,先後得到東亞系碩士和歷史系博士學位。現在擔任「對話中國」智庫所長。政治上的溫和堅定的反對派,思想上的理想主義者,生活中的資深閱讀者。出版有政治評論和詩歌散文等書籍20餘本。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