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宏專欄:奧地利富家女的公益慈善模式 值得台灣參考

羅世宏 2024年06月23日 07:00:00
瑪琳·恩格爾霍恩繼承了相當於8.7億台幣的財富,但她將其中大部分捐贈給77個社會倡議型的公益組織。(維基百科)

瑪琳·恩格爾霍恩繼承了相當於8.7億台幣的財富,但她將其中大部分捐贈給77個社會倡議型的公益組織。(維基百科)

近期,奧地利富家女瑪琳·恩格爾霍恩(Marlene Engelhorn)將大部分財富捐贈給社會、氣候和左翼團體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與此同時,台灣連續第四度被評為亞洲最慈善國家。同樣樂於「做好事」,瑪琳·恩格爾霍恩支持社會倡議的慈善捐款模式,相當值得台灣參考。

 

與台灣人同樣樂善好施

 

瑪琳·恩格爾霍恩是富二代,她繼承了約2500萬歐元(相當於8.7億台幣)的財富,並將其中大部分捐贈給77個社會倡議型的公益組織,包括社會和氣候變遷組織及左翼組織。她批評奧地利現行稅收制度,尤其是對財富稅和遺產稅的缺失。她認為,僅憑出生獲得巨額財富是違背民主原則的,因此她決定透過一個由50位公民多元代表組成的小組來決定這筆遺產的分配。這種分配方式,不僅賦予公眾參與權,也掀起關於財富不平等和租稅正義的討論。

 

與此同時,一個相當令國人自豪的好消息是,根據近日公布的「亞洲公益慈善指數」(2024 Doing Good Index),台灣連續第四度獲評比為「亞洲最慈善國家」,這意味著台灣提供「社會投資」(social investment)在亞洲地區最有利的發展條件。該報告指出,台灣的優異表現主要來自於有利的法規框架,有利於社會服務組織(SDO)順利運營。而政府提供的激勵措施也顯示台灣視社會部門為解決社會和環境問題的重要夥伴。

 

台灣的非營利組織享受免稅待遇,而且台灣租稅政策有利於引導資金流向社會部門,也是為數不多的對慈善遺贈提供稅收優惠的國家之一。台灣的社會服務組織能夠從個人和基金會獲得捐款。同時,許多企業也積極參與社會服務,提供志工服務並與社會服務組織合作。

 

此外,該報告也肯定台灣在政府採購方面的表現突出,特別是難得地提供SDO參與政府標案一些額外的激勵措施,包括簡化採購流程、透明的資訊近用機制,讓SDO有機會參與和取得政府標案。

 

根據近日公布的「亞洲公益慈善指數」,台灣連續第三度獲評比為「亞洲最慈善國家」。(圖片擷取自2024 Doing Good Index)

 

台灣公益慈善「不患寡而患不均」

 

恩格爾霍恩的捐贈動機主要源於對現行稅收制度的不滿和對財富不平等的反思。她的行動更多的是一種政治和社會倡議,試圖透過個人的行動來推動社會變革。相比之下,台灣的慈善行為更多的是基於人道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民眾在面對自然災害或社會問題時,捐款和志工服務往往可以迅速到位,令人讚嘆不已。

 

恩格爾霍恩選擇透過公眾代表小組來決定資金的分配,這種方式賦予公眾更多參與權,並且也大幅提昇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台灣的慈善資金分配則多由慈善組織自行決定(例如購置房產),雖然也有公眾參與的機制,但在透明度和公信力上或仍有提升空間。

 

與台灣人的慈善捐款習慣不同,恩格爾霍恩的捐贈對象包括氣候變遷和社會正義等領域,這反映了她對全球性問題與社會倡議等非傳統公益慈善領域的關注。台灣人的慈善行為則更多集中在濟助老殘窮弱群體、救災、醫療和教育等傳統領域,較少以公益慈善的捐款方式持續支持優質新聞業與社會倡議型的公益組織,特別是人權、環保、和平運動、氣候變遷和社會正義、優質新聞媒體及媒體素養教育等領域。

 

另外,台灣公益慈善比較大的問題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台灣公民與企業雖然樂於捐款做好事,但公益慈善組織所獲得的社會捐款在分配上相當不均,因為大部分捐款流入相對少數的慈善組織,而大多數(特別是社會倡議型的)公益慈善組織在營運資金上則是幾乎是一直處於相當拮据的狀態。這一點也是經驗之談,筆者一直以無給職身份承擔倡議型公益組織經營之責,對於公益募款之艱難有過深刻的親身體會。

 

瑪琳·恩格爾霍恩的啟示

 

奧地利富家女恩格爾霍恩的公益慈善捐款模式為樂善好施的台灣個人與企業提供了一個具有可行性的另類範例。其一是關於如何提高慈善資金的使用透明度和公信力。台灣的慈善組織或可考慮發佈透明度報告及(/或)影響力報告,並且引入更多公眾參與機制,讓捐款者了解資金的具體用途和效果,從而提高個人與企業捐贈的積極性和信任度。

 

樂善好施的台灣公民和企業也可以參考她對全球問題與社會倡議的關注,願意將一部分的捐款和關注度投入到本地之外的議題,以及開始支持傳統慈善以外的公益領域,特別是人權、環保、和平運動、氣候變遷和社會正義、優質新聞業及媒體素養教育等領域。這不僅有助於應對全球挑戰,有效凝聚社會共識與強化公民民主韌性,也能提高台灣在國際上的正面形象和影響力。

 

恩格爾霍恩對租稅制度的批評,也展現了她相當難能可貴的超越本位立場的格局,因為她身為富家女,卻願意挺身呼籲財富再分配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性。台灣政府可以考慮研修更多支持公益慈善組織的支持措施,例如稅收減免、激勵措施等,鼓勵更多個人和企業樂於參與和支持公益慈善活動。

 

奧地利富家女瑪琳·恩格爾霍恩獨特的公益慈善模式引人注目。她的慈善理念和台灣的慈善表現雖然在出發點和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同樣反映了對公平、財富分配和公共責任的社會關注。台灣在公益慈善方面已有許多值得驕傲的成就,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就此自滿或停步不前。相反,台灣需要不斷進步和創新,讓善念善行在本地和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這樣,台灣多元且充滿活力的公民社會才能同步發展茁壯,推動台灣成為一個更加幸福、對世界更有貢獻、且備受尊敬的國家。

 

※作者為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