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陳綺貞辦展獲文化部800萬補助後,藝文界齊轟黑箱,文化部修正辦法,今年改變評選制度,從過去的評分等第制,改為共識決,11位評審票票等值,過半就錄取。(攝影:葉信菉)
文化部影視音局2017年「硬地樂團專輯錄製補助案」名單5月26日公布44組入選名單,遭質疑有近一半是舊面孔,且首度曝光的11位評審名單中,有9位曾領過近5千萬補助,補助案制度瑕疵再引起獨立音樂圈關注。而在外界吹起一股建立專業評審有給制呼聲的同時,文化部正啟動國藝會設置條例修法,盼發揮中介組織專業治理的角色。
今年硬地樂團補助首次分為專輯類及EP類,補助額上限分別為80萬及20萬,幾乎是十年來金額最高的一次,共44組樂團獲得補助。從入選名單來看,有不少搖滾、民族風,但仍然有近半是熟面孔。
在去年陳綺貞辦展獲文化部800萬補助後,藝文界齊轟黑箱,文化部修正辦法,今年除評分制度出現改變,也首度公開各項補助評審名單。目前名單中的評審,不少人都是在音樂或唱片公司擔任要職,其中9位都曾領過影視音局補助,金額加總近5千萬。
政大傳播學院碩士班學生彭富洋、黃家茹、何琇琪尋訪部分硬地補助評委,馬念先指出,不少樂團都是追尋同一類型化,「聽完demo卻不知道誰是誰」,特色過於雷同;角頭音樂製作人鄭峰昇直言,計劃案看起來比較有可行性、市場能接受的風格,看起來就會是這樣的形態。
改成共識決後 「評斷難以量化標準」
這次評選制度也出現不少改變,從過去的評分等第制,改為共識決,11位評審票票等值,過半就錄取。同是評審的董事長樂團林大鈞指出,過去是一、三、五分等第制,今年改為多數決,「當時我也贊成,但現在想起來很後悔。」林大鈞認為,共識決的評斷比較難以量化標準。
目前影視音局早設有評審利益迴避機制,但仍遭質疑粗糙。八十八顆芭樂籽阿強表示,台灣音樂圈太小,有點難避免,但的確是有疑慮。音樂製作人周岳澄也認為,如果評審本身有簽樂團或經紀公司,很難避免有檯面下關係的疑慮。
另也有不具名音樂人建議,影視局當初邀請評審時,就應該詢問其旗下藝人是否有申請補助。針對評審制度的爭議,有樂團贊成設計「旋轉門條款」使利益迴避更細緻,但也有不少音樂人反對。這名不具名音樂人說,一個國家或市場的競爭力,就是來自開放和多元融合的條件,「如果受太多法條限制,就把大家掐死了。」而評審鄭峰昇也認為,太直接的才需要迴避,否則文化部找評審會更難,重點是自己的東西要夠優秀,就不用害怕別人說嘴。
未來將擴大評審範圍名單
為避免這樣的疑慮,影視音局表示,未來將逐步擴大評審範圍名單,將考慮流行音樂相關的工會、協會等第三方角色,評審也會有跨產業專業人士、學者及文化局代表,並嚴守利益迴避及價值中立。
評審透明化是好的開始,讓評審對自己的決定負責,也讓資源分配更透明。不過不少音樂圈人士皆認為,評審費用、工作量及須負擔決定上千萬預算的責任,並不符合比例原則,而外界也早有納入專業評審制、評審有給職的呼聲。影視音局表示,將配合文化部採補助、投資雙軌制規劃及中介組織設置成立,以補助方式扶持文化實驗、新秀與藝術性,並針對具商業潛力的案件,輔導業者申請「獎勵投資」,盼帶動內容產業市場動能。
對於中介組織的設立,文化部在今年啟動國家藝術基金會設置條例修法,並在5月底通過立法院司法及法治、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聯席初審,增訂基金會的經費來源之一可由政府編列預算。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國藝會這樣的中介組織,未來將處理部分的藝文補助案,文化部粗估將撥補經費達3億元。
由於修法還未通過,相關經費與細節都還沒正式對外公開,國藝會目前正積極與文化部協商中。據了解,目前僅確定「演藝團隊分級獎助」將由國藝會負責,未來部分與傳統藝術戲曲、戲劇等獎補助也將移轉至國藝會,而其他廣播、電視、流行音樂等項目,暫時仍由文化部影視音局繼續執行。
國藝會成立於1996年,至今已經有21年,本身也有負責藝文團體、工作者的補助業務和機制,文化部將逐步將部分補助業務及預算轉交國藝會辦理,藝文界多有鼓勵,盼倚重國藝會成熟、有制度的評審機制,發揮中介組織專業治理角色。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國藝會這些年所建立的專業評審機制,將協助分配藝文補助資源,同時也會建立獎補助成效評估機制,評估結果除了函報文化部審查,也會做為未來年預算的依據。
【延伸閱讀】
●【獨家】文化部十年補助樂團上億元 竟從未公布政策評估報告
【熱門影片推薦】
●王銘琬:當AI獲得自我意識,我並不樂觀
● 歐盟與日本簽訂EPA
● G20抗議延燒 數輛超跑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