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片】傳染病大反撲?新冠疫情消退後人們似乎更容易生病了

王能斌 2024年06月22日 19:00:00
新冠疫情雖然消退,但人們卻發現自己似乎比疫情爆發前更容易生病。(資料照片/美聯社)

新冠疫情雖然消退,但人們卻發現自己似乎比疫情爆發前更容易生病。(資料照片/美聯社)

一度令人聞之色變、在全球造成大量死亡案例的新冠肺炎,在各國政府、國際組織以及民眾努力下,大規模疫情流行已然消退,政府為了防疫而祭出的種種限制也陸續放寬或終止,然而,就在各種防疫措施逐漸成為回憶之際,人們卻開始發現自己似乎比疫情爆發前,更容易感染各種疾病,且復原時間也變長了。

 

這種情形並非人們的臆想,目前全球從一般的感冒到麻疹,甚至結核病,的確至少有13種傳染病正捲土重來,且在特定區域肆虐的程度比疫情之前更甚;對此,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席科學家法拉爾(Jeremy Farrar)表示,上一次人類面對如此嚴重的流行疫情,是1918年的流感,當時並無任何疫苗、無法診斷也無診治的手段,因此新冠疫情自然是人類防疫醫學邁入現代化之後,所遭遇的最嚴重流行疫情,因此疫後的世界「對我們而言是個全新的領域」。

 

 

 

 

捲土重來的疾病

 

位於英國倫敦的疾病預測機構Airfinity以及彭博新聞(Bloomberg News)近期展開合作,針對超過60個公共衛生機構與相關組織的紀錄進行分析,發現全球有44個國家與地區都至少出現1種比新冠疫情爆發前更為猖獗的感染病,且其嚴重程度大多都達到10倍以上,全球目前正面臨至少13種感染疾病的反撲。

 

在美國境內,相較於疫情爆發之前,流感病例數在新冠疫情後的兩波高峰期中,成長幅度達到40%左右;在中國,今年前4個月出現的百日咳病例,更達到去年同期的45倍之多;澳洲部分地區,流感季節雖然才剛開始,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的病例數就已達到去年的2倍。

 

同時,阿根廷也正在對抗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日本的侵入性A型鏈球菌感染症病例的激增也還找不出原因,麻疹則在美國、英國、歐洲等地肆虐,全球結核病的情況在2022年則寫下了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最嚴重的紀錄。

 

 

 

 

 

 

「免疫債」發威?

 

對於這樣的現象,目前以「免疫債」(immunity debt)的說法最廣為人知,即便該說法仍然存在爭議,但基本上能解釋當今的情形,亦即新冠疫情爆發所導致的實體封鎖,大幅降低了人們接觸各種傳統病原體的機率,然而當全球陸續解封,人們面對充滿病菌的世界也更加脆弱,該情況在疫情期間透過線上教學、配戴口罩的孩童身上更為嚴重,因為其免疫系統尚未經歷過真實世界的嚴峻挑戰,實體阻隔使其對於充滿在各類環境中的病原體更加陌生,更無抵抗能力。

 

因此,上海一間診所的內科醫師袁辛蒂(Cindy Yuan)表示,這情況如同免疫系統的城牆被破壞,因此各種病毒藥入侵都輕而易舉,且在幾個月內,她所診治的病人數就比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倍增。對於「免疫債」的說法,有部分公衛專家並不完全相信,香港大學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講座教授高本恩(Ben Cowling)就強調,「免疫債」也許是新冠後各種疾病捲土重來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

 

他表示「免疫債」的發生屬於必然,但因為新冠疫情促使各國強化對各類疾病的監控與檢測,也有可能使統計數字上升;此外,若「免疫債」是致使疾病肆虐的唯一原因,那麼在兩、三年前就已解除防疫限制的國家,其疾病肆虐的情形應該也會被較晚解除限制的國家所趕上,然而實際上並非如此,疾病的流行潮正不斷來襲。

 

在此同時,死亡率也呈現類似的發展,某些國家死亡率不斷上升的狀況,也催生出另一種理論,亦即新冠疫情的封鎖政策,基本上讓某些在正常環境中原本可能死亡的人士,在避免與病毒和細菌接觸的情況下得以延長壽命。

 

新冠疫情消退後,種種原因使得各國傳染病情形更加猖獗,台灣以登革熱最嚴重。(取自Airfinity網站)

 

 

疫情後死亡率攀升

 

美國「健康計量評估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IHME)主任莫瑞(Christopher Murray)指出,包括加拿大、日本、新加坡與德國等,在疫情大流行期間列名全球防疫優等生的國家,目前都出現死亡率異常上升的趨勢,但在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與俄國等未能嚴控疫情的國家,其死亡率卻早已恢復疫情之前的水準。

 

莫瑞表示,「防疫優秀的國家卻蒙受更嚴重的打擊,看似有些不合理」,「有些人因此認為防疫使得部分虛弱的老齡人口得以存活」,這樣的想法加上「免疫債」的理論,使目前的情況愈來愈趨複雜。此外,貧窮也扮演了難以被量化的角色,位於香港的「領康醫療」(OT&P Healthcare)機構共同創辦人歐德維(David Owens)表示,社會的不平等在感染性疾病的肆虐之中,是「至為危險的因素」,過於擁擠的居住環境,以及不易獲取高品質營養品,都加快了疾病擴散的速度,且對於公共衛生體系藥物使用的限制,更降低了人們接受的醫療品質。

 

歐德維強調「若是國民抵抗力低下,無疑將為流行病製造優勢,從而加速疾病的傳播的可能性,使所有人都面臨威脅」。

 

 

 

 

被錯過的疫苗接種

 

相較於其他種類的疾病,專家認為包括麻疹、小兒麻痺或是百日咳等可預防疾病的大幅增長的情形較容易獲得解釋,高本恩指出,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間,多數應該被施打的疫苗接種率大幅下滑,供應也出現中斷的情形,公共資源大部分被移轉至對抗疫情,因此人類各種免疫機制也隨著受限;與此同時,與新冠疫情有關假訊息的散播,也削弱了大眾對於各類疫苗的信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統計,2021年全球約有2500萬名兒童至少錯過1劑白喉、破傷風以及白日咳等,由3劑疫苗所組成的免疫能力,且完整接種的兒童比例也降至81%,是13年以來的最低紀錄,從而為各國兒童健康帶來嚴重威脅。

 

目前百日咳疫情正在全球擴散,包括中國、菲律賓、英國、捷克以及荷蘭都已出現死亡病例,加拿大、南非、玻利維亞、美國、馬來西亞與以色列境內,百日咳疫情也有死灰復燃的趨勢。

 

專家認為重建人們對於疫苗的信心,是找回集體免疫能力至關重要的一步。(資料照片/美聯社)

 

 

病假天數增加

 

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法拉爾認為,新冠疫情可被視為一個同心圓,雖然被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的疫情本身已經結束,但後續的連鎖效應仍然在持續向外擴散。

 

其中,最為顯著的影響之一就是企業營運以及各國經濟發展,根據薪資系統管理公司Gusto的統計,在2023年時,美國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白領階級至少請過1天病假,比2019年增加42%,英國一項研究也發現,勞工的缺勤率目前已攀升至10多年來的最高點,在過去1年內,勞工平均的缺勤日數接近8天,比疫情爆發之前的6天有明顯增加。因此,法拉爾強調重建社會對疫苗的信任有其必要性,藉此重拾人類集體免疫能力,因應未來將出現的更多危機與挑戰。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