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專訪苗博雅、黃捷談台灣LGBTQ+ 憂保守派捲土重來

劉孜芹 2024年06月25日 13:00:00
苗博雅(左)1月參選立委,當時的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右)為她造勢活動站台。(王侑聖攝)

苗博雅(左)1月參選立委,當時的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右)為她造勢活動站台。(王侑聖攝)

英國BBC特別報導,台灣是全亞洲同志權益最進步的國家之一,而且早在2019年,台灣就成為亞洲第1個讓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現在也承認跨國LGBTQ+伴侶,且允許同志伴侶領養孩子。

 

另外在台灣,多元性別的政治人物也更公開,今年剛選上立委的黃捷是台灣第1位公開同志身分的立委,除了她之外,台灣還有十幾位政治人物被認定為LGBTQ+族群。不過近年來,隨著保守主義的浪潮在全球重新崛起,台灣似乎也不易外受到影響,同志及LGBTQ+議題又重新受到審視,也讓人擔憂保守政治會捲土重來。

 

英國廣播公司(BBC)25日報導,台灣是亞洲同志權益最進步的國家之一,比起其他亞洲國家,政治人物也更願意公開談論自己的性取向與性別觀點。剛選上立委的黃捷與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是今年1月大選時最受關注的2位同志政治人物。而在2016年出任政務委員的唐鳳,也是全球第1個公開出櫃的跨性別內閣閣員。

 

 

看似擁抱LGBTQ+,仍有微妙挑戰

 

苗博雅接受BBC訪問時表示,她剛開始從政時,有人建議她「淡化自己的同性戀身分」,留長髮並多使用粉紅色的競選元素,但被她拒絕了。苗博雅進一步指出,挑戰不是只有說服選民接受自己的性取向,而是一旦公開這件事,選民對你的看法就會集中在你的性取向上,而忽略其他觀點與議題。

 

在看似已經擁抱LGBTQ+群體的台灣社會中,這是微妙而隱蔽的戰鬥。

 

台灣曾經在同性戀權利問題上有嚴重分歧,在但從推動同婚法案的2018年,到現在的5年來,對LGBTQ+的支持有顯著上升,目前,約69%的人支持同性婚姻,幾乎是2018年的兩倍,還有約77%的人支持同志伴侶領養孩子。

 

台灣一年一度的驕傲遊行,也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同志遊行,每年都有許多同志遊客前來觀光,湧入首都台北,欣賞這裡充滿活力的LGBTQ+場景,也為台北贏得「東方舊金山」的稱號。

 

 

別人孩子是LGBTQ+沒關係,我的孩子不行

 

今年5月,《魯保羅變裝皇后秀》冠軍妮妃雅(Nymphia Wind)進入總統府,獲得時任總統的蔡英文接見,象徵多元性別在台灣獲得接受。不過,社會觀察家指出,雖然台灣政府帶頭行動,但台灣社會對同志仍並非完全認可。

 

中央研究院從事華語社區酷兒研究的副研究員劉文指出,台灣社會許多父母的心態其實是:「別人的孩子是LGBTQ+,沒關係,但我的孩子不行。」

 

有些人擔心,在今年1月大選後,就像全球其他地區一樣,揮之不去的保守主義可能會在台灣政壇捲土重來。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學者張竹芩博士說:「我對我們能否持續進步,並非100%樂觀。我們不能自滿,因為我們確實看到保守意識形態正在崛起。」

 

 

政客操縱LGBTQ+議題獲取選票

 

報導也指出,同性戀議題仍然被「保守派政治勢力」操縱,以獲得選票。苗博雅參選立委期間,便遭台灣民眾黨政客(TPP)質疑外表和性別表現,還有小黨以反對跨性別族群為政綱,也有保守派團體要求選民不要投給LGBTQ+候選人。

 

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甚至將同性戀視為心理問題,建議讓同志學生接受心理輔導,對同性婚姻的支持與否也始終反覆無常,一下支持一下反對,被諷刺為「包牌王」,「看風向」改變立場來吸引選票。

 

不過,苗博雅也向BBC指出,保守意識形態在台灣再次抬頭,有部分原因其實是「台灣的進步」,正是因為台灣進步了,讓反對意見感到害怕而更加激烈。她希望台灣的民主能夠克服這個問題,苗博雅自豪地說:「台灣社會非常多元——極度開放與極度保守的觀點可以共存。」

 

 

公開與否?性少數群體的兩難

 

BBC也介紹1月成為台灣首位公開LGBTQ+身分的立委黃捷。擔任高雄市議員時,黃捷因為與當時的「保守派」市長韓國瑜正面交鋒而聲名大噪,向韓國瑜翻白眼而獲得「白眼女神」的稱號,但也遭到媒體的追逐,而被披露性取向,迫使黃捷出面澄清不實報導,並坦承自己是雙性戀。

 

黃捷向BBC表示,當時自己是被媒體強行曝性取向光,連父母都是看報紙才知道她的性取向。如果有選擇的話,她不會透露這件事。

 

她說:「我從不迴避談論我的性取向,但我也不認為我有義務特別解釋我的性取向」她進一步解釋:「當我們必須表明我是性少數群體時,它向社會傳達了同性戀者是例外、特殊、不正常的訊息。」

 

黃捷也明確表示將在立法院推動LGBTQ權益,推動開放同志伴侶透過人工生殖擁有親生子女,她也已預期會有批評者,「利用我的性取向與性別認同來反對我」。

 

她表示,台灣社會對同志並未達到完全友善,因此「即使在大家都覺得同志族群已非常公開的台灣,還是有很多公眾人物害怕公開性別認同」。黃捷也說,異性戀政治人物經常與伴侶公開出席活動,而她總是單獨出席,因為她的伴侶擔憂「招來負面眼光」。

 

 

LGBTQ+台灣總統?

 

至於台灣會不會有天出現同志總統,成為亞洲第1個選出同志領導人的地方?苗博雅希望這成為「無關緊要的問題」,她認為性別不該是重點,她希望未來台灣選民在投票時,能夠不要將男女、異性戀與否等個人認同當作選擇總統的決定因素。

 

黃捷也同意。自她上任以來,她在立法院推動各種議題,不只有LGBTQ權益。她反對國會改革法案,也關心香港議題。她的目標是要展現「我和其他人沒有不同,可以在公領域努力,以工作表現獲得認可」,她希望台灣成為「沒有玻璃天花板的地方」,大家都不會因為自己的身分認同而感到碰壁。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