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宏專欄:CNN這場總統辯論有多重要?

羅世宏 2024年06月27日 00:01:00
1960年以來首場提前在六月份舉行的電視總統大選辯論,預計將吸引數以百萬計的觀眾。(美聯社)

1960年以來首場提前在六月份舉行的電視總統大選辯論,預計將吸引數以百萬計的觀眾。(美聯社)

在即將舉行的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首場電視辯論,預告了現任總統拜登和前總統川普的再次對決。這場預定在CNN亞特蘭大總部進行的辯論將於6月27日(週四)晚上9點在CNN直播,也是1960年以來首場提前在六月份舉行的電視總統大選辯論,預計將吸引數以百萬計的觀眾。

 

這場辯論有雙主持人,包括CNN資深主播傑克·塔珀(Jake Tapper)與達娜·巴什(Dana Bash),長度為90分鐘,中間有安排兩次商業廣告破口作為休息時間。由於雙方難免唇槍舌劍,有攻有守,這次辯論會設有嚴格的時間控制和規則,以確保雙方保持君子風度。兩位候選人將分別站在講台上,而且麥克風處在靜音,只在指定發言時段開啟。整個辯論過程中,不兩人皆不得攜帶任何道具或預先備稿的筆記。

 

隨著這場辯論會的即將到來,拜登和川普的辯論準備方式截然不同。據報導,拜登選擇在大衛營與最親近的顧問們進行閉門準備,聚焦在研究問答重點,以期在辯論中展現有力的攻擊。相較之下,川普依靠與政策專家和政治盟友進行非正式的政策討論,並在競選活動中模擬辯論場景。

 

選民情緒與辯論規則

 

根據多項民意調查,美國部分選民似乎對這場選舉不抱期待,因此兩位候選人都想方設法爭取這群對大選前景失望的選民。81歲的拜登和78歲的川普都相當重視這場辯論,視之為贏得選民支持的機會之窗。儘管拜登被批評為「不能連貫地說出兩句話」,但競選團隊強調拜登在準備過程中展現出旺盛的好勝心。而川普則利用公開集會與支持者交流,反覆強調這場辯論的重要性,並且試圖激起選民熱情。

 

這場辯論與傳統的美國總統辯論有諸多不同之處。首先,這是自1960年以來最早的一次電視辯論,也是第一次不是由總統辯論委員會(Commission on Presidential Debates,簡稱CPD)主導的辯論會。這樣的改變,源自拜登競選團隊對2020年辯論的批評,認為傳統辯論方式過於古板,未能及時反映選民的需求。他們認為,提早舉行辯論有助於選民及時了解候選人,尤其是在選民對現任總統和前總統的厭倦情緒日益加重的背景下,早一點安排這種總統候選人的正面交鋒有其必要。

 

拜登在面對身體和精神狀況的質疑時,更需要在辯論中展示出強大的領導力和應對能力。(美聯社)

 

此外,這次辯論還設置了嚴格的規則:沒有現場觀眾、限制道具使用和麥克風靜音等措施,旨在防止過度激烈的爭論和確保辯論會有序進行。

 

至於第三位總統候選人小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無法參與辯論的原因,主要因為他未能達到CNN設定的參加辯論的條件。根據CNN的要求,總統辯論會參加者必須符合以下條件,包括:符合擔任總統的憲法規定;向聯邦選舉委員會提交正式的候選人聲明;在四項符合CNN標準的全國民調中至少獲得15%的支持率;在夠多的州選票上出現,以達到獲得270張選舉人票的門檻。

 

由於小甘迺迪僅在三項符合標準的民調中達到要求,並且目前只在六個州的選票上出現,因此無法達到參加這場辯論的資格門檻。甘迺迪的競選團隊認為,這是拜登和川普陣營與CNN「串通」的結果,並抨擊此一決定是不民主、不符美國本色和懦弱的。

 

收視表現及預期影響

 

總統大選辯論在歷史上通常吸引大量觀眾。例如2020年總統大選的首場辯論吸引超過7300萬觀眾收看,合理期待今年這場辯論會的觀眾也不會少。辯論的直播和其後的剪輯影音將成為選民評估候選人的重要依據,並對選情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

 

拜登與川普的辯論表現,可能會影響選民的投票決策,特別是那些猶豫不決的選民。拜登和川普都面臨著巨大壓力,尤其是拜登在面對身體和精神狀況的質疑時,更需要在辯論中展示出強大的領導力和應對能力。對於甫遭司法定罪的川普來說,這次辯論是他說明政策、對支持者進行情感動員與攻擊對手的絕佳機會。

 

對於甫遭司法定罪的川普來說,這次辯論是他說明政策、對支持者進行情感動員與攻擊對手的絕佳機會。(美聯社)

 

這場辯論,也可以與過往具有歷史意義的美國總統選舉做對比。例如,1948年的總統選舉中,當時不被看好的哈里·杜魯門總統成功連任,這為今天的拜登提供了啟示:要大膽和積極地應對挑戰。同樣的,1968年的選舉則警示民主黨需注意選民情緒和黨內分裂。

 

這次辯論不僅是兩位候選人展示自己政策和立場的平台,更是一次爭取選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時刻。在這場競爭激烈且充滿不確定性的選舉中,辯論結果將對選舉走向產生重大影響。

 

辯論與選舉結果  牽動世局發展

 

而其影響也必然超過對美國本身的影響,還會影響世局的發展格局與變化。今年底無論是現任總統拜登連任,還是前總統川普重新當選,都將在國內外政策方面帶來不同的變化。除了影響美國國內的政治經濟社會政策之外,也必然重塑著美國的對外政策,例如拜登當選應該會延續多邊主義,並且與國際組織如北約和聯合國合作,川普當選則可能加劇美國的單邊主義,削弱國際合作的緊密程度,例如當選後可能宣布美國再次退出《巴黎協定》,並且強化貿易保護主義。

 

就台灣而言,一個是上任至今已五度表態美軍會防衛台灣、視台灣為經濟貿易與科技夥伴的拜登,一個是把台灣當作貿易對手之一、視台灣相對於中國這張大桌不過是「筆尖」的川普。因此,筆者個人可以許願的話,我希望拜登在首場辯論會表現出色,並且最終得以連任成功,我也認為這個結果應該也比較符合美國、世界與台灣的長遠利益。

 

※作者為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