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變獵豹 105mm輪型戰車未來可期

諸葛風雲 2024年06月29日 07:00:00
目前看來獵豹輪型戰車D1/D2樣車仍屬於概念車,許多細節應該會在D3樣車上持續優化。(國防部提供)

目前看來獵豹輪型戰車D1/D2樣車仍屬於概念車,許多細節應該會在D3樣車上持續優化。(國防部提供)

國防部軍備局於6月25日在南投集集公開了獵豹(最早稱為黑熊)的105mm輪型戰車,也打破了各界對於這輛砲車的許多質疑,各項性能指標已經符合基本作戰需求,但由於受限預算額度,所以現有D1/D2樣車暫以人員運輸型車體作為載台,目前正加緊打造真正砲車專屬車體的D3樣車,預定明年可以進行戰鬥測評,並於台北航太展公開亮相。

 

最早於2007年世貿航展就首度公開由CM-32雲豹八輪裝甲車改裝的105mm突擊砲車,原始構想打算以CM-32的底盤搭配一座封閉式旋轉砲塔,原本軍備局只打算用瑞士製造的90mm低後座力砲塔(用於食人魚系列輪型裝甲車),而不用更動車體結構,然而陸軍認為90mm火砲的壓制力不足而否決,因此最後決定使用M-68型105mm戰車砲(國軍現役CM-11/12與M-60A3主力戰車均配備此型主砲)換用新的砲口制退器與更強力的駐退機,膛壓不減後座行程延長以降低後座力;2007年6月在宜蘭進行了試射,此次試射純粹是評估CM-32車體對火砲後座力的承受度,總共發射15枚砲彈,前五發裝藥減半,後10發採用全裝藥,砲塔的水平方位涵蓋每個角度(包括最容易翻覆的正左與正右方)。

 

結果此次試射相當成功,原型車並未受到損壞,被認為最可能解體的砲塔環也完好如初,而翻車、砲塔掀翻等原本擔心的情況也都沒有發生,初步證明此一CM-32搭載105mm砲塔的可行性。

 

雖然初步概念測試尚稱成功,但隨後「黑熊」計畫就沒有下文;後來才知道2006年軍備局第一次向陸軍裝訓部推銷輪型戰車時就吃了閉門羹。

 

2007年世貿航展105mm突擊砲車。(維基百科)
在2011年8月世貿航太國防展中,軍備局又展出一個裝備一座設置多孔砲口制退器的105mm低後座力砲塔;相信是CM-32突擊砲車計畫的砲塔新構型。(照片來源:軍武狂人夢網站)

 

2015年時任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步訓部)指揮官的郭力升將軍,向軍備局202廠提出步兵火力支援車,需求類似美國史崔克系列的M1128機動火砲系統(MGS),至2016年王信龍上將擔任陸軍司令後,同意此科研案納入五年兵力整建,依照步訓部構想,以「輪型105公釐戰砲甲車」為名,向國防部爭取排入預算,他也是本案關鍵人物,提出作戰需求並函軍備局開發,用途主要在隨伴CM33/34八輪甲車作戰,提供密接火力支援。

 

此時剛好209廠正在開發二代雲豹的車體,加上中科院正在為CM-34裝步戰車裝備MK-44 30mm鏈砲而設計砲塔,並以LINUX撰寫射控系統,才使得105mm砲車突破技術困境,期間歷經105mm主砲採購爭議;審計部糾正陸軍司令部是以120mm火砲為首選,但因202廠僅具備105mm研發製造能力,所以陸軍只好接受105mm口徑火砲等波折。

 

在2017年5月底,曾有消息傳出因應敵情威脅與作戰需求,海軍陸戰隊有意購置60輛配備105mm火砲的改良型雲豹裝甲車,但後續就沒有下文。

 

2019年經裝甲兵科出身的國防部長嚴德發指示,改名為「105公厘輪型戰車」兵監單位改為陸軍裝甲兵訓練指揮部(裝訓部),因此軍備局從開始編列7億7884萬元預算,執行新型105mm輪型戰砲甲車研製案,稱為「獵豹專案」。

 

2024年01月26日媒體有自製砲塔通過測試105mm砲輪型戰車達成全車國造目標,但隨著裝訓部以戰車標準進行相關測試,各項指標逐一被外界放大檢視,也有同一天不同媒體有截然不同的報導,顯示量產與否仍在未定之天,慶幸的是陸軍的修正意見僅有降低高度至3公尺以下一項,顯示其他功能均已符合用兵單位需求。

 

本次公開我們觀察重點如下:

 

1.車高3.3m,車寬2.7m,約30公噸重。

 

2.正面外掛複合裝甲,全車為均質鋼板,美國史崔克系列因考慮空運所以有嚴格的重量限制。

 

3.配備由M68A1加上重新設計緩衝機構及砲口制退器的105公厘低後座力主砲、7.62公厘同軸機槍、車頂配備一座50機槍遙控武器站。

 

4.射手熱像儀(Commander Independent Thermal Viewer, CITV)具備主力戰車等級觀測、接戰能力。

 

5.車長具有獨立觀瞄系統跟車頂50機槍武器站結合,可實施「獵殲模式」(Hunter-Killer),車長可超越指揮直接進行射擊,這是美國M1A2戰車較新型號才有的功能。

 

6.砲塔正面有複合裝甲,採箭型設計提高避彈性,砲塔後方配置選彈器,內存16發砲彈,所以外部增設隔彈柵以增加對於反裝甲武器防護力。

 

7.備彈:砲塔16發,車身內還有17發,共約33發。

 

8.換裝600匹馬力引擎機動性良好,加速爬坡性能優異,緊急煞停距離也算短。

 

9.配備砲穩系統行進射擊穩定性良好,不過美中不足是查證後發現,展示當天似乎砲穩系統沒有開啟,所以在通過波浪路面時砲管晃動較大,下次展示或許可參考德國做法於側面劃一條白線讓大家更清楚瞭解相關作動。

 

10.液氣壓避震系統,可以升降車身高度,應也可獨立升降。

 

11.車重心略為偏後,第三、四對陸輪明顯壓力較大,若是滿油、滿彈情況恐怕情況會更為嚴重,這是D3樣車要留意的。

 

12.原本車內油箱部分,因要增加彈藥儲存空間,必須外移至車尾艙門兩側。

 

13.採用二代雲豹「分離式設計」車體屬於「不同車體,共用底盤」,與德國的Boxer拳師輪型甲車概念相同,後方任務艙未來可依照不同任務安裝不同模組。

 

105mm輪型戰車展示後觀後感想:

 

1.預算:202廠、中科院、209廠通力合作之下僅用了7億7884萬元預算就完成了D1/D2樣車,相較於日本16式機動戰鬥車由2007年到2016年共計花費173億日圓(超過新台幣37億元),在大家努力下,今年國防部又增撥2.9億給軍備局,前後共約10億多新台幣的研發費用,放眼國際算是非常低廉研發成本。

 

2.車高:此為大眾最易誤解的指標,因為目前全世界戰甲車只有俄系戰車還有之前瑞典的Strv-103戰車刻意壓低車高,但造成車內空間侷促、裝備配置空間不足、影響砲管俯角射擊、觀測能力不佳等問題,因此歐美戰甲車設計多以功能性為考量;目前各國輪型砲車僅義大利半人馬座(Centauro) 3.65公尺及日本16式2.87公尺本身就是砲車設計的車體,所以高度才能壓低在3公尺以下,其餘如芬蘭Patria AMV CT-CV 105HP、新加坡Terrex 105公厘火力支援車、奧地利Pandur II型砲車,都因為跟運兵型共用車體以降低開發成本,所以高度都超過3公尺,現有D1/D2樣車也都是直接沿用雲豹二代的M2樣車以降低成本,主要測試目的是完成火砲、射控、砲塔相關整合測試;目前據軍備局表示D3樣車將為砲車專屬車體重新設計,高度可以降低至3公尺以下,將於2025年完成戰測,希望可以在台北航太展呈現於國人。

 

3.火力:目前採用的105公厘主砲為202廠將庫存105公厘M68A1砲管換用新的砲口制退器與更強力的駐退機命名為XT112,不需要簡裝發射藥,同時更開發出脫殼翼穩鎢鋼穿甲彈、鋼芯訓練彈(成本僅鎢鋼的十分之一)、人員殺傷彈等三種新式彈藥提供選擇,使得獵豹砲車火力與M60A3戰車並駕齊驅。

 

4.射控系統:此為本車最重要的亮點,中科院由最早的勁弩防空系統一路到CM-34裝步戰車的射控系統,所以目前對於靜對動、動對動都有非常好的精準度,依照軍聞社所釋出在台南將軍山南測中心大峽谷靶場所進行的實彈射擊影片各種角度(包含側面90度)車身穩定程度都非常好,射擊時候到後座力影響晃動程度不但小且非常穩定;顯示中科院在射控系統上的功力又更上一層樓,像雲豹CM-34車系在中科院射控系統的加持下使得評價暴漲為人津津樂道。

 

5.比例:由於受到台灣交通法規,所以車寬為2.7公尺,較各國輪型裝甲車窄(一般多為3公尺),所以正面比例就覺得砲塔很大頭很重,但在行駛過程卻不會顯示出搖晃程度,顯示重心配置良好;也有很多人質疑輪胎太小,但D1/D2樣車輪胎尺寸,已經改爲米其林(Michelin) XM470 445/65 R22.5,尺寸跟各國輪型裝甲車都一樣,或許在D3樣車可以再衡量調整車體、避震懸吊等相關設計。
 

6.造價:依照目前資料獵豹輪型戰車造價應該落在2億新台幣左右,相較於美國最新的M10輕戰車2025財政年度每輛近1400萬美元(約4.48億新台幣),義大利人馬座約1600萬歐元(約5.44億新台幣),若未來陸戰隊也採購,在規模經濟之下單價可進一步下降。

 

7.用途:獵豹輪型戰車主要取代CM-11/CM-12戰車,配備在機步旅可以提高全旅的機動速度集能力,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奔赴所需戰區域迎敵接戰,或者可以擔任步兵支援火力,適時協同雲豹甲車所運載的步兵進行各項戰鬥。

 

8.無人機反制系統應列入考慮:法國陸軍參謀長席爾上將(Pierre Schill)19日在巴黎舉行的歐洲國防展上表示:小型無人機目前在所有戰場上享有的優勢都將只是「歷史上的曇花一現」,因為在俄烏戰場強烈電子干擾環境下,已有75%的無人機被電戰系統所摧毀,而法國各式裝甲車將都會配備各種反制裝備相信各國也會如此,各國的野戰防空跟防護手段均會強化。

 

9.未來雲豹甲車整個車系除了現有的CM-32 雲豹裝甲人員運輸車(Armoured personnel carrier, APC)、CM-34 裝步戰鬥車(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 IFV),接下來應該要補足的是步訓部一直提出的類似芬蘭AMOS 120公厘雙聯裝後膛裝填的先進迫砲系統,射程10公里以上具備「多彈同時彈著」(multiple rounds simultaneous impact, MRSI)能力,每分鐘14發,經由電腦計算,首發彈頭會以極高角度發射,下一發彈頭會延遲數秒並以較小推進燃料及較低角度發射,如是者14發彈頭將以相同時間命中目標,具有比傳統迫擊炮更密集、更準確的火力。

 

目前看來獵豹輪型戰車D1/D2樣車仍屬於概念車,許多細節應該會在D3樣車上持續優化,相較於美國的史崔克系列的M1128機動火砲系統MGS,雖然首創無人砲塔搭配自動裝填系統,但服役後超重、自動裝填系統故障率奇高,在美軍中差評如潮,已陸續於2016年除役結束其短暫服役生涯,一直耳聞有軍火商在向各國兜售這些二手車;而美國最新的M10 Booker輕型戰車剛剛研發完成且性能優異,但高昂的單價還超過M1A2主力戰車,後續維持費更讓人望之卻步,相較之下雲豹車系在台灣已有10多年服役紀錄,雖然曾傳出不肖廠商及內部承辦人謀不臧情事,但這些陣痛期也都逐漸度過,相信新的二代雲豹車系可以在台灣的土地上,盡情奔馳捍衛我們的家園讓我們拭目以待。

 

美國M1128機動火砲系統MGS。(維基百科)
美國M10 Booker輕型戰車。(維基百科)

 

 

※作者為大學助理教授、軍事部落客YouTuber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