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罷免案只是用來辨識政客要不要臉而已

陳嘉宏 2024年07月04日 07:02:00
陳柏惟當時的當選票數足足高出罷免票數近3萬5千票。(攝影:張哲偉)

陳柏惟當時的當選票數足足高出罷免票數近3萬5千票。(攝影:張哲偉)

為了挽救罷免在案的基隆市長謝國樑,朱立倫說:「如果有人當選票數10萬票,結果6萬票就可以把這個人罷免掉,這合理嗎?」朱立倫說得很有道理,只可惜這段話他晚了兩年半才說出口。2020年,陳柏惟以11萬2839票當選台中二選區立委,但一年多以後,他遭國民黨與當地的顏家勢力用7萬7899票罷免;那就請問朱主席:陳柏惟的當選票數高出罷免票數近3萬5千票,這合理嗎?誰給現在已經幾乎退出政壇的陳柏惟公道?

 

在《選罷法》於2016年底正式調降罷免門檻之後,過去4年正是運作這套罷免制度的高峰期。在不計算鄉鎮村里長層級的罷免案下,共發生了5件罷免案,也成功罷免了不分藍綠的一位市長、一位立委,一位縣市議員。政客們現在對罷免制度的說法,剛好可以被拿來印證他們是昨非今是或昨是今非。

 

例如,國民黨說要組成一個四方聯盟反對「惡意罷免」、「仇恨罷免」。外界至此才知道,原來罷免也有「惡意」跟「善意」、「仇恨」跟「恩愛」的區分。國民黨的意思是,凡是針對國民黨公職的,諸如韓國瑜與謝國樑而來的罷免都是「惡意」、「仇恨」的,但針對非國民黨的公職諸如陳柏惟、林昶佐以及黃捷發動的罷免都是「善意」、「恩愛」的。此等政治學新知,真讓人開了眼界。

 

又例如,一直到現在罷免謝國樑火燒屁股了,國民黨與柯文哲才開始宣稱連署規則有問題,質疑很多人拿著政黨樁腳名冊抄連署書。不過,如果翻開過去4年罷免連署不合格比率,韓國瑜罷免案為7.18%,陳柏惟罷免案是17.98%,黃捷罷免案來到26.83%,而林昶佐的更誇張,竟來到28.53%,幾乎每三份就有一份無效。

 

為什麼藍綠罷免案會有這麼大區別?因為韓國瑜罷免案是以公民團體發起為主幹,至於針對陳柏惟、黃捷與林昶佐罷免案背後的影舞者則是當地的國民黨民代與地方派系。公民團體一筆一筆蒐羅連署單,通常不敢胡來;但政黨及地方民代介入的罷免案會壓著樁腳交業績,所以抄名冊甚至死人名單的狀況很常見。換言之,國民黨現在才在質疑有人拿政黨樁腳名冊抄連署書,正是根據它自己的造假作弊的經驗而來。

 

此外,國民黨臉書發了一篇「民進黨雙標惡行再現」的文,嘲諷過去4年民進黨立委賴瑞隆、郭國文及湯蕙禎都曾提出《選罷法修正草案》,宣稱這些綠營立委當年都支持提高罷免門檻,如今說法是在打臉自己。但姑且不論立委個別提案並不代表政黨主張,4年前的民進黨同樣擁有國會過半多數,它在面對罷免狂潮來襲時,為什麼不直接霸王硬上弓通過提高罷免門檻的《選罷法修正草案》?那是因為它「臉皮薄」,即使想馳援同志,也自知必須尊重當屆立委選舉裡與選民之間的契約,否則光是選民不屑的口水都會淹死你。現在換成藍白有國會多數了,其實也只是考驗現在這個國會多數到底要不要臉而已。

 

說到這,就不能不再談到黃國昌。台灣的罷免制度蟄伏了近半世紀後被放出鳥籠,讓許多民選公職自覺朝不保夕,正是因黃國昌在2016年初當選之際拿著「補正公投法」的令旗,威逼當時的「黨友」民進黨調降公投與罷免門檻所造成的後果。民進黨當初被黃國昌挾持固然很沒出息,也為此付出了代價,但黃國昌呢?雖然他現在摸摸鼻子就想把自己以前的話吞回去,但台灣人真的可以任由這樣的政客指鹿為馬、翻雲覆雨嗎?這個政客難道不用對自己昨非今是的立場做個起碼的交代嗎?

 

關於罷免,本專欄已經寫過很多次了,它的本質是一種仇恨動員,一定會拉高政治對抗,更違反定期改選的監督機制,有悖民主選舉的原則,是一項應該被束之高閣的制度。我們贊成修法,但遊戲規則不能隨著藍白的意志任意伸縮,而是必須從下屆立委才開始適用。唯有如此,才會讓政客知所警惕,不要以為自居國會多數就可以胡作非為。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