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嘩眾取寵到自己人都討厭的民主黨議員

李濠仲 2024年07月05日 06:40:00
紐約州眾議員包曼在初選中落敗,反映了民主黨對自己黨內極端分子的忍耐已達極限。(美聯社)

紐約州眾議員包曼在初選中落敗,反映了民主黨對自己黨內極端分子的忍耐已達極限。(美聯社)

6月25日,民主黨在紐約第16選區國會議員初選落幕,現任眾議員包曼 (Jamaal Bowman)落敗。對民主黨眾議院極左團體(團體非正式名稱為「小隊」/the Squad)來說是成員折損,但對大多數民主黨人而言卻像是鬆了口氣。

 

「小隊」是民主黨內獨樹一格的左翼團體,9名成員平均年齡不到38.5歲(不計精神領袖桑德斯),比眾議院整體平均年齡57.6歲還小了近20歲。他們以進步主張聞名,包括倡議全民醫療保險、綠色新政和免費上大學等等,有時更無畏挑戰自己黨的決策階層,堪稱民主黨內充滿活力的熱血份子。

 

民主黨選民對這些年輕政治世代無不寄予厚望,以為他們有別於傳統政客的作風(例如採小額募款,和財團壁壘分明),可以淨化已然汙濁的政治。源自東岸嘻哈文化的口語用法「小隊」,就是在形容「一群你自己選擇的、你想要認同的人」。

 

但很快的,選民就在包曼身上看到異狀。首先,「小隊」指標人物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OC)一方面在網路世界經營有成,另方面,卻也難脫網紅過度自我中心的特性,黨內對「小隊」成員總是特立獨行已多有雜音。至於包曼所採風格,無非就是所謂「演技派聲量政治」,結果問題更大。

 

2020年包曼剛當選議員,即信誓旦旦要改革華盛頓,媒體形容他「一路上都豎起羽毛」。接著,他的言行愈來愈乖張,連在國會大廈走廊,都可以聽到他對敵對的共和黨人大罵「你這該死的膽小鬼!」或者刻意挑釁他人,待對方「上鉤」,他便立刻藉機放聲咆哮,與之進行「尖叫比賽」。2023年最震撼一幕,是當民主黨試圖推遲一項關鍵投票,包曼為破壞議事進行,居然直接拉響眾議院辦公大樓的火災警報器,導致全員被迫疏散。事後他辯稱那只是個意外。

 

包曼的行事風格,讓他不只和共和黨人水火不容,連民主黨同僚也快看不下去。而包曼令人不敢苟同的,還有他經常嚇到人的「表演政治」,例如他竟會在政治集會上說到激動處,一把抓起旁邊的凳子將它砸爛。另外,他的問政顯然和清新背道而馳,且經常應和一些網路消息(陰謀論、懷疑論),又或者總是偏執地挑動種族意識。最後,包曼不只和新政治相去甚遠,還被冠上「政壇老式惡棍」罵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恐怕早在2020年包曼決意走向「聲量政治」之路,就注定今天初選被刷下的結果。就像包曼同黨同志、鄰近選區的眾議員托雷斯公開在X上說的:「這裡的髒話程度令人震驚(包曼在政治集會上的說話),與國會議員的身份極不相稱。鮑曼精神錯亂的長篇大論,與我在南布朗克斯所認識、代表正派的人,完全沒有任何相似之處。」托雷斯指的是包曼當時正在對親以色列團體AIPAC破口大罵,並激動地說:「我們要向AIPAC展示該死的南布朗克斯的力量! ……我們要讓他們看看我們到底是誰!」而包曼的選區並不包括南布朗克斯。

 

 

 

 

根據媒體報導,眾議院民主黨領袖傑弗里斯在助選時,表面上雖然聲稱支持所有現任議員連任,但從頭到尾,他其實都沒有真正為包曼助選,甚至也沒有反對AIPAC對包曼的抵制,而是默默轉向支持同選區的另一名同志,威徹斯特郡行政官拉蒂莫。包曼輸掉初選後,黨內同志少有人感到惋惜,紐約民主黨策略師雷尼什還補槍說:「我認為這(初選)是對他人格、行為舉止的一次公投,也是對他的立法記錄和資訊的公投(他空有聲量,但推動立法紀錄付之闕如)。」包曼這樣的人物,確實給民主黨上了一課,例如──即使你有能力對抗共和黨的極端派,卻不代表你這個民主黨極端派就比對方高尚到哪去。

 

最終,包曼在民主黨鐵票區的初選競爭中被拉下台,背後意義,則還反映了民主黨對自己黨內極端分子的忍耐已達極限。於是,《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米爾班克才會以此做結:「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現象,表示在這個國家正集體失去意識的時候,左派中仍然有足夠多的人可以說:停止。」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