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宏專欄:反戰無需為俄辯護,也不必污名化「台派」──與盧倩儀商榷

羅世宏 2024年07月14日 07:00:00
盧倩儀明指「青鳥行動」(與喑批「黑熊學院」)是美國所推動「顏色革命」的一部分,意在操控台灣的政治局勢。(攝影:陳愷巨)

盧倩儀明指「青鳥行動」(與喑批「黑熊學院」)是美國所推動「顏色革命」的一部分,意在操控台灣的政治局勢。(攝影:陳愷巨)

在當前國際局勢中,反戰立場應當得到廣泛認同。然而,個別反戰倡議者的言論表達方式卻常常成為爭論焦點。以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盧倩儀為例,她的反戰立場值得尊重,但其論述中的一些觀點卻時生爭議,特別是她對台灣「青鳥行動」(和不指名地對「黑熊學院」)的批評,以及對「台派」的污名化。

 

反戰的核心在於捍衛和平、反對侵略和暴力。無論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還是其他形式的國際衝突,反戰都是基於人道主義和國際法的基本原則。烏克蘭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受到俄羅斯軍事侵略,無論在道德上還是法律上都是不可被接受的。根據BBC Verify的事實查核,近期發生的俄羅斯對基輔兒童醫院的襲擊,造成了數百人受傷,包括許多兒童在內。聯合國和多位分析人士一致認為,這是俄羅斯的蓄意行為,並非俄方虛假訊息所宣稱的是烏軍自己誤擊所致。這種暴行不容任何形式的辯解或合理化,也再次證明俄國侵略行為的殘酷和無理。

 

給「青鳥行動」潑髒水

 

不喜歡別人戴她紅帽子,自己卻有樣學樣,己所不欲而施於人,複製了無助於公共討論的歪風。盧倩儀明指「青鳥行動」(與暗批「黑熊學院」)是美國所推動的「顏色革命」的一部分,意在操控台灣的政治局勢。她認為,參與這些行動的台灣公民團體受到外國勢力的操控,其背後目的是推翻不服從美國指示的政府,以達到政權更迭、配合美國反中的目的。這種說法忽視台灣公民社會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將台灣的公民行動與民主運動簡單地歸因為外部勢力的操縱,對台灣公民團體並不公平。

 

替侵略者辯護的危險

 

盧倩儀的反戰立場有時顯得過於親俄,她在論述中多次為俄羅斯的行為尋找合理化的藉口。例如,她指出,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和北約的擴張是導致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根本原因。這種觀點忽視了俄羅斯自身的侵略行為和違反國際法的事實,將侵略者的責任轉嫁給受害者和國際社會,是極其危險的。

 

根據加拿大全球事務部的資料,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了系統性的暴力行為,包括非法驅逐兒童、使用化學武器,以及操控選舉等。這些行為證明俄羅斯的侵略性和非法性,無法用任何外部因素(或美國的偽善或作惡)來合理化。

 

盧倩儀的反戰立場有時顯得過於親俄,她在論述中多次為俄羅斯的行為尋找合理化的藉口。(圖片擷取自網路)

 

俄羅斯侵略造成巨大傷亡與損失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自2022年2月以來,已造成超過1萬名平民死亡,超過1.5萬人受傷,數百萬烏克蘭人流離失所,成為難民。根據國際救援委員會的報告,這些難民中包括大量婦女和兒童,他們在逃離戰爭的過程中面臨著極大的危險和困難。

 

不僅如此,俄羅斯自身也付出了巨大代價。據估計,俄羅斯軍隊在戰爭中的傷亡人數已超過2萬,甚至另有高達5.8萬俄軍死亡統計的替代資訊來源。戰爭還導致俄羅斯經濟受到嚴重打擊,國際制裁進一步加劇俄羅斯的經濟困境,導致失業率上升、物價飛漲,人民生活水準大幅下降。這些慘痛代價證明,戰爭沒有贏家。

 

台灣沒有「投降派」

 

我相信,台灣社會中並不存在真正所謂的「投降派」,反戰倡議者如盧倩儀等人曾受到不理性的網路霸凌。反戰立場的倡議者有權表達他們對和平的追求,以及他們對戰爭的反對。然而,任何反戰倡議者在表達其立場時,不應像盧倩儀那樣,輕率地指控持不同意見的人是「主戰派」。這種標籤化和對立情緒無助於建設性的對話,反而會加劇社會分裂。

 

台派與「主戰派」的標籤化

 

盧倩儀在其反戰論述中,特別是接受中評社專訪時,不負責任地對台派和她所謂的「主戰派」貼標籤,稱他們是政治利益的獲取者,暗示他們的立場缺乏道德基礎,「大多本身沒有服役,甚至有多本護照,可以隨時離開台灣,不用擔心戰爭的後果」,並且暗批黑熊學院「背後出資的大老闆,…可能有其他國家的國籍」。這些公民運動雖不見得對所有人都有號召力,但不應被簡單地視為外(美)國勢力或可能有外國籍的大老闆出資的操控工具。然而,這種標籤化忽視了台派內部的多元聲音和立場。台派中的許多成員同樣是基於對台灣未來的關切和對和平的追求,而不是單純的政治利益。

 

反戰派被不公平的對待,確實是受到委屈,但反批不同意見者為「主戰派」,同樣也沒有高明到哪裡去。這些做法示範的都是某種拒絕對話溝通的誅心論和陰謀論,無助於促進社會的團結與共識。

 

同樣地,執政黨過去八年多來的大陸政策,當然不是沒有反省與調整的空間,而且理該接受全民監督。然而,盧倩儀對張牙舞爪的中國共產黨及其獨裁領袖未敢「妄議」,反而對「台派」口誅筆伐,是不是也太「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了呢?這樣的雙標,豈不是有損其反戰立場的真誠,以及反戰主張的可信度?

 

盧倩儀對張牙舞爪的中國共產黨及其獨裁領袖未敢「妄議」,反而對「台派」口誅筆伐。(美聯社)

 

反戰倡議與行動的傲慢菁英主義

 

反戰訴求與行動是正當的,任何人本來就可以反戰。然而,我也希望台灣的反戰倡議者理當堂堂正正地反戰,無需替侵略者(俄羅斯)辯護,更不應污名化本地的自主公民運動。除非有足夠反證,台灣的「青鳥行動」(和「黑熊學院」)是一場由公民自主發起的民主運動,雖不見得對所有人都有號召力,但不應被簡單地視之為外(美)國勢力或可能有外國籍的大老闆出資操控的工具。

 

反戰應該是所有人的事業,率先公開倡議者有其貢獻,但也應隨時謙卑自省與反思:反戰絕不能只靠盧倩儀或幾個人的努力成事,擺出以為自己掌握最多真相、「天下皆醉我獨醒」的傲慢菁英主義,更是千萬要不得。相反地,反戰倡議者如盧倩儀應該尊重其他人的立場(例如:反共、反俄、不反美),莫亂戴人「主戰派」的帽子,或是編造/散播台灣自主公民團體/行動係受美國操縱等陰謀論,拒絕雙重標準,並與所有台灣公民平等對話,共同努力推動和平與正義,台灣的反戰倡議與行動才可能有更大的道德感召力量,別做小了、也浪費了反戰運動。

 

※作者為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