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75周年峰會在華府召開,日、韓、紐、澳等「印太四國」則是連續3年與會。(取自北約網站)
北約(NATO)會員國領導人9日至11日齊聚華府舉行年度峰會,由於今年是北約成立75周年,且面臨俄國侵略烏克蘭所造成的安全威脅,使各方湧現「冷戰已再度降臨」的觀點,使原本就是針對前蘇聯而成立的北約角色格外令人關注,今年北約更邀集了日本、南韓、紐西蘭、澳洲等「印太四國」共襄盛舉,凸顯出泛西方陣營進一步與印太國家強化安全合作,因應俄、中、北韓等國軍事交流趨於熱絡,對區域局勢構成威脅的態度與立場。
預計出席北約峰會的印太領袖,包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南韓總統尹錫悅、紐西蘭總理盧克森(Christopher Luxon),原本被各界預測應會出席的澳洲總理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則是在本月初基於內政議題重要優先性,而決定婉拒邀約,改由澳洲副總理兼防長馬爾斯(Richard Marles)與會。
路透報導,這已是日、韓、紐、澳構成所謂的「印太四國」(IP4),連續第3年參與北約峰會,並且預計在11日與北約和歐盟國家領導人舉行會議,針對包括中國可能侵台、俄中強化軍事合作,以及北韓核武威脅等議題交換看法。
俄烏戰爭爆發,加上北京曾以「友誼無上限」形容中俄關係,使美國與全球盟邦不斷提升抗衡俄國侵略行為的努力,在2022年提出的戰略概念,北約首度將中國視為「潛在威脅」,並於2023年的峰會之中,正式對俄、中「聯手嘗試動搖以法治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行為」提出譴責,並對中國試圖以「脅迫戰術」分裂北約團結的手段提出警告。
此次峰會發表的宣言,也直指中國是俄國能夠持續對烏克蘭侵略的「決定性推手」,且對於歐洲安全構成系統性挑戰。因此,北約在聯合宣言之中強調印太區域安全穩定,對於歐洲的重要性,並且對於亞太區域夥伴進一步對烏克蘭提供援助表達歡迎,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也指出,北約盟國和印太夥伴將針對烏克蘭、人工智慧(AI)、假訊息和資安等領域,啟動4個新的合作計畫。
歐洲國家近年來持續提升在印太地區的軍事能見度,其中英、美與澳洲建立了AUKUS安全伙伴關係,向澳洲提供核潛艦戰力,成為最主要的安全合作計畫。
除此之外,歐洲在亞太地區多數的防務參與僅具臨時性質,規模也有所限制,包括不定期派遣小規模單位進行巡邏或演習,且許多北約會員國和印太國家,並不樂意看到北約將其勢力範圍擴大到北大西洋戰區以外,就在去年,法國就擋下了在東京設立北約聯絡辦事處的提議,以免引發中國不滿。
部分分析人士指出,北約歐洲地區成員國有必要提高因應歐洲安全挑戰的能力,以便使美國能聚焦在亞洲,應對中國所構成、包括與台灣有關的爭端與威脅。
曾在拜登政府擔任國家安全會議(NSC)高階官員的強斯東(Christopher Johnstone)則認為,歐洲能做出的最大貢獻是「確保能在台灣或印太地區的其他緊急情況下,肩負起嚇阻俄國的重任」。
然而,北約雖然持續宣傳會員國為落實國防支出占比達國內生產毛額(GDP)2%的目標,所做出的各種努力,但專家認為歐洲國家軍費長期偏低,對整體嚇阻能力所構成的影響仍在持續,因此多數北約會員國難以提升在印太的軍事能見度。曾在2017年至2018年擔任五角大廈副助理部長的柯伯吉(Elbridge Colby)更指出,一旦印太地區發生重大衝突,北約國家難以構成重要影響力,且大多數歐洲國家的軍事單位,恐將依賴美國所提供的後勤能力,才能執行相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