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黃國昌「糟糕的辯論者」模樣現形

李濠仲 2024年07月13日 05:30:00
當黃國昌在憲法法庭上被迫收斂咆哮,且面對邏輯縝密的大法官,他在網路上、國會殿堂上慣用「有缺陷的論點」自然會遭遇到很大的挑戰。(攝影:張哲偉)

當黃國昌在憲法法庭上被迫收斂咆哮,且面對邏輯縝密的大法官,他在網路上、國會殿堂上慣用「有缺陷的論點」自然會遭遇到很大的挑戰。(攝影:張哲偉)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曾刊出一份報告,由語言專家利用AI技術,去識別不同政客的語言特性,取材對象包括拜登、川普,以及前義大利內政部長薩爾尼和前巴西總統波索納洛。拜登被歸為典型職業政客,後三人則被定義為民粹型政客。語言學家藉一自動檢索程式,分別對四個人新職上任180天內的Twitter(現已改名X)發文進行蒐集分析。

 

因為Twitter已然是新聞傳遞和政客釋放訊息的雙重傳播工具,所以很自然可做為研究平台。另外,這四人都是積極使用Twitter捍衛立場,以此證明自己言行合理性的政治人物,Twitter就像他們的官方詞語庫,研究他們也有道理。

 

而這份報告或許就在更為具體化我們對上述政客的認識。其自動檢索程式編碼,主要基於語言學常見的歸類,去找出各自謬誤和情緒性語言的使用頻率。結果之一發現,民粹型政客──薩爾尼(14則)、波索納洛(6.5則)和川普(5則)平均每日推文數都超過拜登(3.5則),他們且不只更積極推文,根據視覺化後的「發表情緒言論頻率」詞雲,無論薩爾尼、波索納洛還是川普,比起拜登都更顯得密密麻麻。也就是薩爾尼、波索納洛和川普不只推文多,用詞還都很情緒化。

 

川普情緒性用詞詞雲。(圖片擷取自 NLM期刊)。

 

因此,藉由這份報告,似乎又回頭印證了自政客大量使用Facebook 和 Twitt後,不少政治心理學家早發出的警訊,即在資訊變得愈來愈零碎,加上演算法推波助瀾創造出的「迴聲室」,民粹(極端型)型政客恐怕只會更蜷縮在同黨派的觀點和事實裡,愈聽不到外部(包括反對意見)的聲音。一者,除了造成一個人既有政治傾向更往極端發展,二者,如今看來可能更為嚴重的,就是政客本身的政治觀點在缺乏(不同意見)刺激下,將相形變得貧乏,導致其政治論點愈來愈薄弱,從而變成一個以情緒性語言為骨幹的糟糕辯論者。一旦政壇充斥糟糕的辯論者,《兩極分化時代的政治爭論》作者艾金所擔心的就可能發生──「糟糕的辯論者」將於政治場域製造一場「不完美爭論的完美風暴」,並從內部破壞我們的民主制度。

 

所謂「糟糕的辯論者」,其表徵就是「不可能與他人進行有意義的辯論」,認為其他人的話都是不值得聽的,最終就是揚棄「以公平的方式聽取對方意見」的基本禮貌,這樣的人,本質上就是反民主、專制,因為他們促使人們再也不接受合理的分歧。回到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那份報告,它所取樣的薩爾尼、波索納洛和川普,無不好發議論,並擅長情緒性字眼,確實有「糟糕的辯論者」影子,他們的言語模式被認為是有害民主,道理就在這裡。

 

此外,「糟糕的辯論者」另一個特色就是,他們所處的迴聲室很有可能會一步步超越既有網路平台,直接進入個人日常生活,再從物理上將自己和所有不同政治觀點的人區隔開來,與他的政治對手愈來愈疏遠。如此惡性循環,糟糕的辯論者只會變成更糟糕的辯論者。

 

從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那份報告,到《兩極分化時代的政治爭論》,從民粹政客的詞雲,到「糟糕的辯論者」,我們都不難從台灣政壇找到相近的對照,若有人蒐集他們的詞雲,應該也是精彩萬分。近日,台灣憲法法庭上,大法官尤伯祥和黃國昌言詞交鋒的一幕,從客觀上看,論法、論理誰有道理已很清楚,在被普遍認定「表現不佳」下,黃國昌卻是轉而直接批評大法官,稱其有「特定立場」。

 

若以「糟糕的辯論者」模樣,去理解黃國昌這種不服來辯,辯不過就人格攻擊的模式,其實也就說得通了,他一路以來,的確已讓自己變成典型網路迴聲室的產物,早失去「和他人進行有意義辯論」的能力,尤其「揚棄以公平的方式聽取對方意見的基本禮貌」,那麼,當他在憲法法庭上不得不收斂咆哮,被迫必須好好說話,且面對邏輯更為縝密的法律人,他在網路上、國會殿堂上所慣用「有缺陷的論點」自然會遭到很大的挑戰。因而,本次憲法法庭直播的意外發現,就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無法咆哮的黃國昌」,到底還剩下什麼。

 

※作者為《上報》主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