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苦戰的拜登 炫耀垃圾桶的民主黨明星市長

李濠仲 2024年07月17日 07:00:00
從堂堂紐約市長亞當斯身上,或許也能一定程度反映民主黨當下的困境。(美聯社)

從堂堂紐約市長亞當斯身上,或許也能一定程度反映民主黨當下的困境。(美聯社)

亞當斯自選上紐約市長,他長期以來所熟稔的「表演政治」經常毀譽參半。最近一次是他大陣仗舉行記者會,向800萬紐約市民宣布自己將推動一場「垃圾革命」。眼見他從市長官邸戴著墨鏡,煞有介事推出一款帶輪子的新制「官方垃圾桶」,就定位後(預先劃好了白色標線),再把一包垃圾袋丟進去,然後宣布今秋起「官方垃圾桶」正式上路。

 

只要在紐約住過一段時間,不難理解亞當斯這項政策有其道理。首先,紐約市粗估每天要製造2000萬磅垃圾,但兩百年前城市街道網路的緊湊布局,造成今天極度缺乏能夠收集垃圾的小巷,很多商用、家用垃圾,不得不直接堆在人行道(隔日清晨由垃圾車收走),甚至被迫占據停車格,影響所及,就是暴露在外的垃圾不僅有礙市容,還臭氣薰天,再又導致紐約人極度不耐的鼠患。

 

亞當斯其實已在五月向紐約市的老鼠「宣戰」,這場垃圾桶記者會,等於是滅鼠的延續。以民生觀點,亞當斯的確看到了紐約市民的困擾,問題就在亞當斯實在「太愛演」,常把本來就該是一名市長的本份(或一名衛生局長就能應對的政策),過度包裝成一個偉大城市的劃時代壯舉,於是便引來諸多嘲諷,包括:亞當斯終於發現垃圾箱可以裝輪子;紐約市為什麼要自曝其短,昭告世人這座城市落後別人30年;亞當斯為我們示範了這項創新技術的工作原理──打開蓋子,然後把垃圾放進去。社群媒體盡是挖苦亞當斯的貼文,很多人都在問,紐約市難道沒有更值得歡呼的事嗎。

 

 

亞當斯是個很懂得藉由儀式性活動讓自己贏得好感的政治人物,不過,當他想透過「苦民所苦」獲取掌聲,卻經常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紐約市是什麼。

 

直到今天,紐約市仍是全美影響力數一數二的大城,紐約港是通往全球的首選之窗,它的國際化程度堪稱全美之最,從華爾街到百老匯,從第五大道到麥迪遜大道,從自由女神到帝國大廈,幾乎很難再有一座城市能為美國人貢獻這麼多集體意象,更重要的是,紐約市的關鍵地位還在於貿易高速流動的一體兩面──這座城市最具吸引力的「任何可能性」。

 

本質上,紐約市早超越了「市級」,並被賦予諸多美式象徵。因此,一旦誰選上紐約市長,都會被認為是站上了世界舞台,即使不必然會是總統的儲備人選,他的行事也將動見觀瞻。

 

但亞當斯自從取得紐約市長這一「民主黨囊中物」,似乎甚少意識到自己位置的分量,以至讓人大惑不解,身為一個世界上最富有城市之一的市長,竟然會花時間在炫耀一款帶輪子的垃圾箱?從事後這具垃圾桶成為網路上笑談來看,這絕對是失敗的市政公關,亞當斯卻樂此不疲。

 

其實,從堂堂紐約市長亞當斯身上,或許也能一定程度反映民主黨當下的困境。包括近代民主黨被批評太過關注「身分政治」已是不爭的事實,也就是其競選軸線之一,往往不脫強調種族、族裔和特定社會背景,而非「更廣泛的公民類別」,例如亞當斯勝選之夜,「紐約第二位非裔市長」的頭銜就一直和他形影不離。過去,這可能足以為強調多元、平等價值觀的民主黨注入動力,但放諸政治環境愈顯複雜的美國,「身分政治」就未必會等同於治理解方。

 

曾經,民主黨與共和黨相比,它在推行政策和組織方面確實更多元和靈活,還很自豪「民主黨人從來不會在任何事情上達成一致,這就是他們是民主黨人的原因。如果他們意見一致,他們就會成為共和黨人。」關於這點,寫有《絕望者之歌》的范斯終究和著有《交易的藝術》的川普搭檔競選,亞當斯(民主黨「民粹派」)和拜登(民主黨「實用主義派」)的不對盤,則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無論共和黨是以什麼樣壓倒性的政治意識形態促成了川普、范斯結合,選況因個人年紀因素而危及的拜登何以執意參選到底,和放諸黨內,實在無一人有辦法團結整個黨有關。看看陷入苦戰的拜登,再看看民主黨明星市長在《Empire State of Mind》伴奏下得意洋洋推著垃圾桶出場,民主黨的危機恐怕不只是眼前而已。

 

※作者為《上報》主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