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崑玉:怎麼跟川普談這筆保護費?

吳崑玉 2024年07月19日 07:00:00
川普的思維很大一部份,是純粹的商人,他把一個個國家當成一間間公司,國家主權是不可分割的,但公司股權是可以部份交易的。(美聯社)

川普的思維很大一部份,是純粹的商人,他把一個個國家當成一間間公司,國家主權是不可分割的,但公司股權是可以部份交易的。(美聯社)

川普左一句「台灣要交保護費」,「(台灣)距我們9500英哩,距中國只有68英哩,怎麼保護?」右一句「台灣偷了我們的晶片」,讓台股瞬間崩跌200點,台積電股價下跌25元。藍營士氣大振,大罵川普是明火執仗的勒索,藍委嗆說我們想買F-35,川普敢賣嗎?綠營試圖為川普緩頰,說保護費咱們繳得起。許多人情緒起伏巨大,尤其是一路挺川普的人。問題是,國際政治向來是「沒有永久的敵人,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對於川普,我們不能太過樂觀,也不必太過悲觀,關鍵還是我們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

 

川普的「交易式孤立主義」

 

美國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國家,戰略學家史奈德說美國:「北邊是他兄弟,南邊是他兒子,左邊是魚,右邊是魚。」1815年跟英國打完美英戰爭後,美國本土從未遭受到外來侵犯。所以從美國立場出發的戰略設想,常與陷於戰火與戰爭威脅的當地需要,有強大的落差。美國有強烈的孤立主義傳統,即所謂的「門羅主義」,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二戰後國際形勢的改變,使美國不得不承擔起自由世界的防衛責任。蘇聯解體後,他又不得不承擔起「世界警察」的任務,重建一個單極體系下的國際秩序。歷史學家弗格森認為,美國人討厭「帝國」這個名詞,尤其不喜歡自己被稱為「帝國」,但實際上卻不得不執行著歷史上所有帝國必須承擔的責任。這是「美國第一」主義,背後隱藏著的,且無解的內在矛盾。美國若不想承擔過多世界責任,則許多自由世界國家都會崩潰,但那又是美國所不能忍受的,足以讓美國工商產品足不出美洲,餓死美國的徹底孤立。所以,美國總是喊著孤立主義,卻總是被拖進世界大戰。

 

美媒說川普的主張,是一種「交易式孤立主義」。即「美國第一」,盟友想要我的保護,那就得付錢繳保護費,要來跟我排隊討價還價,而我在評估我的最大利益後,仍有可能把盟友的利益交易出去。川普的思維很大一部份,是純粹的商人,他把一個個國家當成一間間公司,國家主權是不可分割的,但公司股權是可以部份交易的。這正是他想讓烏克蘭承認俄羅斯佔領區,以換取俄烏停戰的根本思維。而且承擔世界責任要花很多錢,他在國內減稅會少收很多錢,美國的預算赤字與國債狂飆,讓他這個總統必須承擔龐大的財政壓力,所以他必須到處找錢。普遍性關稅、懲罰性關稅、盟邦須繳保護費,都是財政壓力的反射性解方。外人看到的是他坐在龍椅上耀武揚威,他坐在那兒卻必須成天擔心椅子腳下的財政窟窿。商人性格、機會主義、成本壓力,一起造就了他這種「敵人恐懼,盟友頭痛」的大戰略概念。

 

所以,我們大可不必幫川普辯護,說他的索要保護費是一致的,跟北約要,跟日本要,跟南韓也要。商人的壞處是能要的他全想要,好處是能很快的面對現實。而現今國際政治的現實是,假設他放話勒索保護費全部失敗,美國從北約、日本、南韓、甚至菲律賓全面撤軍,任由俄羅斯與中國肆虐於大西洋與太平洋,美國便將徹底孤獨的孤立於兩片大洋之間,有再多軍力,設立再高關稅,也無法偉大,更無法讓美國富有。所以,他只是在放話,在討價還價(Bargain)。

 

能用錢解決的都好辦

 

凡是能用錢解決的事,都是好辦的事。與商人交易,重點在於「契約精神」,即我給你多少,你要做到什麼?繳保護費這種事聽起來像黑道勒索,但細分下有三個層次:雇個人來擔任日常的安全維護,那叫「保全費」;平日付點錢換取意外時的強力支援,那叫「保險費」;繳錢給一位大哥,要他出人、出錢、出名來阻絕其他大哥小弟的無盡索要,才叫「保護費」。「保全費」通常就是養國家的軍隊;「保險費」比較像集體安全體系,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保護費」就比較複雜了,真遇上有人來砸店砍人,大哥能否及時派人貓回去?這就涉及了搶地盤,甚至必要時得打場械鬥,這大哥夠力嗎?真的會來嗎?永遠存著問號。

 

凡是能用錢解決的事,都是好辦的事。與商人交易,重點在於「契約精神」。圖為今年4月,美菲軍隊搭乘魚鷹旋翼機降落菲律賓呂宋島以北的卡拉顏島。(取自@GENTomSGates83)

 

所以,我們自己得想清楚,我們要的到底是什麼?需要美國給的是何種支援與保護?「安全」與「安全感」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東西,前者是可以計算的,後者卻是情感且不可計算的。用錢能買到的,永遠只有「安全」,而不是「安全感」。美國給台灣強力政治支持,同意兩岸互不隸屬,視台灣為一個獨立國家,那只是「安全感」。真正的「安全」是美台共同防禦條約,美軍駐台,美艦美機可出入台灣港口與機場,甚至第七艦隊巡弋台灣海峽,而且美台聯合演習。但如此勢必惹火中國,有了「安全」保障,卻減少了「安全感」,即使那只是虛偽的,建立在敵方善意不開戰的虛偽安全感。

 

就我個人看法,更傾向於花錢購買更多的實質「安全」,而不是「安全感」。國際政治中,條約常是用來撕毀的,承諾常是用來背叛的。如果必須付錢,我寧可買軍火。台灣防禦縱深不夠,那可否租用美軍的嘉手納作為後備機場?買F-15EX,就停在嘉手納或石垣島,但在台灣上空執行勤務?台灣專業軍事人力不足,能否招募美軍退役人員,成為飛虎隊、海鯊隊、陸象隊?戰時受我國參謀本部節制?美台可否經常舉辦海軍、海巡、空軍聯合演習,在海峽中線你來我往?台灣也可設立美軍基地,進行訓練與協防。美國是否能夠承諾提供台灣核子保護傘?沒關係,咱們可以付錢養美國核武,這些都可以當成「保險費」或「保全費」。問題是,美國願不願意為了台灣與中共為敵?有了核子保護傘與具體的協防條約,這「保護費」才算付得有價值。

 

公平交易,誠實交換

 

川普之言的真正麻煩,並不是公然要價,而是他那句「(台灣)距我們9500英哩,距中國只有68英哩,怎麼保護?」這句話就跟1950年艾奇遜那句:「美國西太平洋防線是從阿留申、日本、沖繩、到菲律賓,形成一條新月形列島防線。」不包括南韓與台灣。他1月講完,金日成馬上心領神會,衝去莫斯科與北京,6月就爆發了韓戰。美軍又一次不情不願的被拖入一場戰爭,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再面對國會時說:「(韓戰)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但美軍還是不得不把這場戰爭給打完了。

 

公平交易,誠實交換,也許比沉浸於虛偽的安全感,更符合台灣現實的需要。(圖片摘自國防部發言人室)

 

換言之,弗格森的說法是對的,川普這種半調子孤立主義者,並沒有做好充份的心理準備。認清美國已經是一個帝國的現實,也沒有充份準備好,承擔一個帝國的責任。面對戰爭威脅,使用者是願意付費的,但帝國必須有能力迅速結束戰爭,並贏得勝利。任何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都會掏空一個小國。台灣與美國利益的共同結合部,是如果中共敢出海武統台灣,就要有能力在72小時內,徹底殲滅中共海空軍,甚至沿海工業帶,使其30年內出不了海,同時喪失向他國低價傾銷的工業能力。如此,台灣省心,美國省錢,皆大歡喜。當做好這些戰爭準備後,燙手山芋便丟給了中國,要打不打?一念之間。

 

最後,還是得再講一次,國際政治是現實的,講利益永遠比講道義確實可信。美軍準則中,戰爭或軍事行動的動機,就是維護美國國家利益,不像咱們國軍那麼囉嗦,成天糾結於「為何而戰?為誰而戰?」川普想不想對台灣好?其實根本不重要,台灣不應成為一個只想情緒勒索,而不想半點付出的綠茶婊或軟飯男。該付的咱們付,但該給的你要給。公平交易,誠實交換,也許比沉浸於虛偽的安全感,更符合台灣現實的需要。

 

※作者為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家

關鍵字: 川普 保護費 交易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