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竭澤而漁的MAGA 不能也不該是美國選項

倪世傑 2024年07月20日 07:00:00
川普第一任結束後沒法子讓他對日、韓兩國的威脅化為行動,現在隨著他在今年11月5日後當選機率的增加,這個延遲的給付,可能即將兌現。(美聯社)

川普第一任結束後沒法子讓他對日、韓兩國的威脅化為行動,現在隨著他在今年11月5日後當選機率的增加,這個延遲的給付,可能即將兌現。(美聯社)

戳破未言明的真相

 

當台灣「疑美論」與「抗中保台論」還處於鬥爭熱戰的當下,即便尚未正式登基,美國共和黨總參選人、前總統川普猶如國際黑幫老大,用炮製的事實說,台灣偷走了美國的晶片事業,而若台灣要美國提供防衛,台灣應該付錢。(stole our chip business and should pay for defence.)川普的發言引發台灣國內一陣騷動。柯文哲說,台灣守在第一島鏈,「幫他(美國)擋在這裡還要我們付給他?」在美國人看來實在是啼笑皆非的因果錯置:自韓戰以來,維護東北亞安全的是美國的核傘、美國在日、韓、關島以及夏威夷的駐軍;對台灣來說,第七艦隊對維護台海穩定與台灣實質獨立的意義更是非凡。親綠名筆則更荒唐,將台灣比照日、韓與美簽訂雙邊共同防禦條約的國家,「日本政府五年付一兆日圓,一年才420億元新台幣,台灣完全付得起這個錢」。是的,付得起但未必就是這個價,更何況這個資訊還有沒說出來的部分。

 

日本國會在2022年三月批准的支援駐日美軍的預算為五年86億美元,平均一年17.2億美元。依照當前美元匯率(1:32.78)來算是563.816億新台幣元。(若為2022年三月匯率則大約490.7億新台幣元)這不是問題的重點,因為這是拜登總統執政時期日本國會制定的政策,而華府也願意接受。如依照川普在首任總統任期對日提出的條件,倘使日本每年未支付達80億美元,他就威脅撤出駐日美軍。對韓國的報價則是50億美元,而韓國在拜登總統任內付給美軍駐扎補助費用則是比日本相較少得多的每年五億美元。宋國誠研究員建議的每年二億美元進貢費用,在拜登任內或許還成,但入得了川普的眼嗎?

 

也許,川普第一任結束後沒法子讓他對日、韓兩國的威脅化為行動,現在隨著他在今年11月5日後當選機率的增加,這個延遲的給付,可能即將兌現。

 

再議川普的「商人性格」

 

國際政治有一個不算成文的金科玉律: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但我們也清楚,在這種情況下的朋友,並非什麼理念相通、意念相投,甚至擁有共同出生入死的經歷與莊嚴的許諾,純然只是利益的相交。這種關係,說斷就斷,甚至一轉眼,「朋友」立馬轉變為仇敵者亦所在多有。看看1957年在莫斯科召開的國際共產黨工人黨國際大會中,赫魯雪夫與毛澤東兩人杯觥交錯好不熱絡的景象,誰又能知道短短四年後的1961年,因蘇共廿二大展開「批斯(大林)運動」造成北京與莫斯科之間的徹底反目?

 

「國家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則是另一條格言。這句看似深諳世故的話語背後浮現的其實是無盡的無奈,也是國際關係(新)現實主義的圭臬:在國際無政府體系下,生存是國家最重要的目的,自救(self-help)是唯一存活之道。之所以說是無奈,在於這意味著國與國交往過去累積的交往,或是交易,完全無用。重複博弈(不間斷地交易)並不會自動導致互信基礎的壘加,過去三年半拜登-蔡英文總統任內良性互動下所謂「台美關係堅若磐石」在川普眼中或許根本是一場鬧劇:拜登一直在幫助台灣這個晶圓小盜賊盜竊原屬於美國的財富,難以饒恕。

 

在這個層面關照下,包括筆者個人在內評論者及學者專家,都或多或地(曾經)以「商人性格」描繪川普這種國際關係無信義、翻臉不認帳的作風。這其實是一種無可救藥的誤解。蓋商業交易是人類社會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活動,固然有投機倒把之徒,但若人人皆如此,「社會」不僅無由存在,而是陷入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交戰狀態。商業活動守重信用,倘使黃仁勳在台灣與台積電談妥了價格與規格,他回國後台積電立刻背信,坐地加價30%否則不肯出貨,這時大概沒有幾個人會譴責黃仁勳思慮不周挑錯了合作者,排山倒海的罵名勢必集中在背信的台積電。所幸,這一切應該都不會發生。換言之,即便是商人,也應該是重誠信、守承諾,才存在持續交易可能性。或許,過了幾許時日後,隨著各種內外在狀況改變,交易條件可能會出現更動,進而導致交易價格與規格的合意變動。

 

主權的交易:小國家不得不的抉擇

 

合意是重要的。但因為現實世界充斥著各種不平等:人口、國土面積、科技實力各國都不一樣,不均衡的博弈是常態,相對弱勢的主體為求自保,往往必須犧牲部分自主權利以博得次佳的交易條件。在國際領域,交易的對象是往往是與主權相關的事項,韓國在戰爭期間的軍隊指揮權就必須交給美韓聯合司令部,日本也因為限武而獲得美國核武保護傘。也只有在這個層面「商人性格」才能凸顯其意義,台灣與美方作為地位不平等的安全購買者與供應方,未來可能的供應方不可能再跟您以自由主義價值相交,搖身一變為不時就拉高交易條件的商人。簡單地說,就是「趁你病,要你命」。

 

川普將亞太區域集體安全直接置於危險的鋼索,國際政治中的弱勢群體如過度地擔負安全責任將造成資源與責任的錯置而造成災難性結果,共和黨內的國安議題專家又豈會不知道這個道理?

 

川普四年前任內最後一位國安顧問Robert O’Brien與保守派外交政策人士Elbridge Colby最近都對台灣的國防支出應該增加多少指手畫腳。他們認為,中國併吞台灣的時間表快到了,台灣當前國防預算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5%佔比無法顯示台北具有強烈自我防衛的意願,國防預算應提高到GDP的5%到10%。千萬先別認為他們對台灣素來不友好所以想要陷害台灣。恰恰相反,以Colby為例,他認為自1950年代美國中情局長George Kennan以來,就認識到亞洲是全球最重要的經濟區域,此區域如由敵對國家掌控對美國將是極為不利的。當前的亞洲要比歐洲更重要,中國比俄羅斯更強大,其他歐洲國家相對於俄羅斯比亞洲國家相對於中國要強大得多,我們應該專注於亞洲,美國應將資源從歐洲抽出,轉移到亞洲。歐洲國家有足夠的能力對抗俄羅斯,但亞洲沒有。

 

佔台灣GDP的5%至10%用於國防是啥意思?5%意味著中央政府總預算約六成,10%則是超過二兆,全年政府總預算拿來買武器都不夠。如此一來,所有的其他的中央政府總預算都會被大幅擠壓,台灣社會內部競逐財政資源引發的對立與不安肯定引發台灣社會動盪,政府除非大幅增稅,或是大舉對外借債,才有可能滿足這個不可能的國防支出目標。此外,國防預算佔GDP2.5%佔比已經不算低了,甫於今年四月加入北約的芬蘭,在俄烏戰爭就在邊界的情況下,國防預算也只膨脹到2.3%。超過5%的國家,當今世界可能也只有俄羅斯,因為其處於作戰狀態,占比約達6%,社會支出因此大幅縮減,但因其處於獨裁統治下,民眾也只能忍氣吞聲。同樣處在交戰狀態的以色列國防支出佔GDP的比重約4.6%,韓國與美國則是分佔2.7%與3.5%左右。

 

共榮才是遏制中國唯一的道路

 

我們確實有足夠的理由騙自己,此時由於正值美國共和黨提名大會階段,川普與O’Brien說的都是典型的吸引選民目光的「選舉語言」。但這是否也反映了美國這一批非建制派的政治人物,在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的口號下,包裹的是另一套利用民主國家對威權主義集團國家的不安與恐懼下「竭澤而漁」、「榨取盟邦、朋友」外交政策?MAGA一但變成排它性而非共榮性的目標,華府又有何威望,能使民主國家遏制中國的聯盟繼續以華府馬首是瞻?

 

※作者為政治評論人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