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黃映嘉)
可曾想過在觀賞鯨豚之餘,也能做到對環境保育的貢獻。
不過,先別把環境保育這件事想得太嚴肅,根據全球生態旅遊聯盟(Global Ecotourism Network)的定義,生態旅遊是「負責任的旅遊,顧及環境保育,並透過解說和教育來創造知識與理解。」
看到這邊不知大家被嚇跑沒?其實最主要還是希望旅客在賞鯨同時,不是只有驚呼讚嘆而已,對於孕育鯨豚的這片海洋,也能夠給予相同的尊重與敬畏。
因此成為鯨豚調查員的行程,從正常8小時濃縮為2小時的體驗,要做的事情包括搜尋鯨豚、航行紀錄、攝影、測量距離、監測海水、紀錄海洋廢物等等,以及運用鯨豚打卡app,幫助研究人員收集牠們出沒地點。
從台東成功新港出發,一行人搭上晉領號航向太平洋,皮膚黝黑的欣怡是這次負責帶領我們的人,從事海上調查二十多年的她,在戲稱「東海岸大學」的汪洋上,持續研究探討這些可愛的鄰居。
「從事海調那麼多年,只要牠們靜靜的停在船邊,想到可以跟這麼龐大的生物做交流,並且停在同一片海洋,那種感覺真得很感動。」欣怡在出發前的這番言論,讓尚未遇見鯨豚的我們十分期待。
公民科學家
台灣第一艘賞鯨船在1997年於花蓮石梯啟航,五年後賞鯨人數成長至一年20萬人,可見台灣東海岸鯨豚出現率極高,才有辦法造成這樣的風潮。然而數量倍增的賞鯨船,還是威脅了鯨豚的生存環境,欣怡回憶賞鯨風潮興起的那幾年,「之前在宜蘭龜山島海域都能發現飛旋海豚,一直到賞鯨船發展幾年後,牠們開始有往外海移動的跡象。」
因此,以公民科學家的概念來發展觀光,便是欣怡等人所期望的賞鯨模式。
在一日鯨豚調查員的行程中,出海後不是帶著單純觀光的心情,而是開始分組紀錄氣溫、雲量、風浪、水質等基本資料,接著用望遠鏡搜尋鯨豚蹤跡,並藉由經驗老道的船長用「看流水」技能,帶領大家提高目擊鯨豚的機率。
「若是賞鯨船都能自發性紀錄目擊鯨豚的數量及種類,那麼對我們的研究是非常有幫助的。」一邊觀察海面,一邊寫著鯨豚努力量表的欣怡這麼說道。
面對這群在東海岸的鄰居,未知地方還是太多,但是能夠看著花紋海豚早上休息的模樣,一兩點後醒來開始玩耍,然後準備吃晚上的魷魚大餐,讓台灣東海岸永遠是鯨豚有善又溫暖的棲息地。
成功海洋環境教室
地址:臺東市成功鎮港邊路1-5號
電話:0978-236-307
營業時間:09:00-12:00、13:30-17:00(週二、三公休)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tongec/
「走進漁村、依海而居」行程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延伸閱讀】
【熱門影片推薦】
●8000隻金魚優游東京水族館
●中國大學生挑戰太空艙自給自足200天
●委內瑞拉反政府示威進入百日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