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海軍提出全新的造艦計畫,預計要新建最少28艘艦艇,包括巡防艦、多功能支援艦與潛艦等,以重建正在逐漸老化的艦隊,將展開造艦黃金時代。(圖片摘自 HMS Queen Elizabeth X平台)
俄烏戰爭爆發後,英國是最積極軍援烏克蘭的歐洲國家之一,除了前進部署地面部隊到東歐國家外,也派遣海軍艦隊到波羅的海、黑海與地中海巡弋,以嚇阻俄羅斯。在此同時,印太地區因為中國不斷擴張海上勢力而情勢詭譎,英國雖然是個歐洲國家,但在印太地區有許多前殖民地,仍與英國簽有共同防禦條約,讓英國決定派剛服役的航空母艦編成遠航艦隊,跨過半個地球到印太地區訪問,以維護英國在印太地區的國家利益。這些頻繁的軍事活動,無疑讓英國的軍力部署更為吃緊,為了因應變局,英國政府已決定將國防支出調升到GDP的2.5%,以強化陸海空三軍的作戰能力。其中最令外界矚目的,是提出全新的造艦計畫,預計要新建最少28艘艦艇,包括巡防艦、多功能支援艦與潛艦等,以重建正在逐漸老化的艦隊,將展開造艦黃金時代。
英國皇家海軍過去擁有極為輝煌的歷史,在大英帝國仍為日不落國時,以無敵艦隊之姿,征服四海。但兩次世界大戰,讓英國的國力快速走下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已無力維持龐大的遠洋艦隊。不過,英國是少數沒有走向崩潰的帝國,而是睿智地選擇主動放棄海外殖民地,避免走向戰爭,並與新興強權美國結盟,以維持自己的地位。英國皇家海軍在二戰後,雖然逐步縮減,甚至有很長一段時間放棄常規航空母艦,但成功轉型成一支精銳的中小型艦隊,並保有遠洋作戰能力,來保護英國的海外利益。目前英國皇家海軍的現役人員,只有3萬餘人左右,卻保有大量熟練的預備役水手,動員能力不容小覷。在1982年與阿根廷的福克蘭群島戰爭中,英國皇家海軍就展現了迅速動員,跨海進行遠洋作戰的實力,成功在這場戰役中贏得勝利。
不過英國皇家海軍還是逃不過冷戰結束後,各國削減國防支出的浪潮,這讓英國皇家海軍的水面艦隊進被大量裁撤,舊型驅逐艦與巡防艦陸續退役後,開始遇缺不補。由於國防經費緊縮,造船廠又受不景氣影響而關門,各級艦艇的定期保養維修不斷推遲,導致妥善率下降,種下今日英國皇家海軍的窘境,甚至一度沒有艦艇可供調度,出海參與盟國的聯合演習。這最好的例子是2021年派遣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HMS Queen Elizabeth)戰鬥群,前往印太地區巡弋時,隨行擔任護航任務的2艘45型驅逐艦(Type 45),防衛者號(HMS Defender)與鑽石號(HMS Diamond),先後疑似機械故障而被迫脫隊。只剩下另外2艘23型飛彈巡防艦、2艘補給艦與美國、荷蘭所支援的艦艇,完成了最後任務,這也讓英國皇家海軍的問題再度受到公眾質疑。
畢竟45型驅逐艦是目前英國皇家海軍的主力艦艇,用來取代已退役的42型驅逐艦(Type 42)。42型的噸位較小,因為當時英國皇家海軍正計畫縮減航空艦母艦兵力,改為發展輕型航艦,因此打算設計一款輕型的飛彈驅逐艦,以較為低廉的價格,為輕型航艦提供防空保護。整體來說,42型的戰力不算太差,表現中規中矩,不過卻有2艘在福克蘭群島戰爭中,遭阿根廷空軍擊沉,成為英國皇家海軍的恥辱,也讓42型蒙上了洗刷不去的惡名。在記取這個教訓後,英國皇家海軍計畫發展具備完整區域防空能力的大型驅逐艦,以做為艦隊的保護傘,再加上當時已在考慮,未來要興建2艘大型的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讓45型驅逐艦從一開始,就往大型防空飛彈驅逐艦的方向規劃,最初打算興建12艘,以全面替換老舊的英國皇家海軍艦艇。
當時冷戰剛好走向尾聲,歐洲國家組成歐盟的夢想實現,各國都在大幅削減軍備支出,改以聯合研發的方式來節省經費。英國、法國與義大利也決定共同研發下一代的主力艦,稱為地平線計畫(CNGF),但後來因為各自的需求不同,而出現不少歧見,英國宣布退出,不過仍繼續參與為地平線計畫而研發的主要防空飛彈系統(Principal Anti-Air Missile System , PAAMS),用於45型驅逐艦上。這個決定導致45型驅逐艦使用英國的SAMPSON相位陣列雷達,搭配法製的Sylver垂直飛彈發射系統與Aster 15、Aster 30防空飛彈,大幅增加整合難度。45型驅逐艦的噸位達7350噸,還配備英國與義大利共同研發的增程型通用防空模組化飛彈系統(Common Anti-Air Modular Missile Extended Range , CAAM-ER),美製的魚叉反艦飛彈,備受英國皇家海軍期待。
不過45型驅逐艦的造價不斷攀升,最後只興建了6艘,只有最初規劃數量的一半而已,首艦在2009年成軍,最後一艘在2013年交付,服役時期並不長,卻不斷出現各種疑難雜症。面對這樣的戰力缺口,英國皇家海軍只能靠另一款噸位較小的23型飛彈巡防艦(Type 23)苦撐。這款在冷戰末期設計的巡防艦,是用來淘汰冷戰前期服役的艦艇,以成本為最關鍵考量,配備使用GWS-26垂直發射系統的改良型海狼防空飛彈(Sea Wolf)與魚叉反艦飛彈,排水量4900噸,總共興建了16艘。首艦在1989年服役,整體性能已略顯過時,正在陸續退役中。這也讓英國皇家海軍陷入困境中,畢竟現有的水面艦艇只有45型驅逐艦與23型巡防艦,實在難以為繼,因此新的造艦計畫勢在必行,預計興建最多的是26型巡防艦(Type 26),將用來取代23型。
英國一開始規劃的下一代巡防艦,原本有多種不同構型,包括反潛打擊型、通用防空型與海上巡邏型,英國皇家海軍原本打算興建13艘,通稱26型,以一艘換對一艘的方式來汰除23型。不過英國皇家海軍最迫切需求的反潛打擊型,排水量已達6900噸,造艦成本不斷飆升,最後英國政府決定再削減建造數量,由於考量到現有的45型驅逐艦,整體防空能力較佳,所以決定先興建8艘反潛打擊型以解燃眉之急。至於節省下來的經費,則規劃用來興建一款排水量較小、造價更便宜的31型巡防艦(Type 31),預計興建5艘。目前26型的首艦已下水並開始測試,應該不久就能正式服役,另外還有3艘正在興建中,而31型的前兩艘也已開工。英國皇家海軍接下來將進入接艦與造艦的高峰期,並加快23型的退役期程,以提升水面艦隊的戰力。
新的26型不再使用PAAMS做為艦上的防空系統,只配備CAMM飛彈,並改用美製的MK 41垂直飛彈發射器,可以發射戰斧巡弋飛彈,ASROC反潛火箭,與未來的長程反艦飛彈(LRASM),主要側重在反潛、反艦與對地打擊任務。雖然英國政府最後放棄通用防空型,但優異的艦載平台設計,已獲得澳洲與加拿大兩國的青睞。澳洲選用26型為平台,安裝神盾防空系統,預計興建9艘,稱為獵人級巡防艦(Hunter class),加拿大也以26型為基礎,發展下一代神盾巡防艦。除此之外,31型也獲得了海外的訂單,印尼海軍訂購2艘,正在興建,波蘭海軍則訂購了3艘,首艦也已開工。說明英國身為往昔的海上強權,在艦艇設計與造艦工藝上,仍有其獨到之處,雖然今日英國皇家海軍因預算等問題,面臨青黃不接的窘境,但基本功仍然極為紮實。
除了水面主戰艦艇外,英國皇家海軍也計畫更新輔助作戰艦艇。新建的6艘多功能支援艦( Multi-Role Support Ship , MRSS),將一口氣取代2艘阿爾比恩級船塢運輸艦(Albion class),與隸屬於皇家輔助艦隊(Royal Fleet Auxiliary)的3艘灣級船塢登陸艦(Bay class),擔任運輸艦與醫療艦的阿格斯號(RFA Argus)。為了節省開發成本,英國決定與荷蘭一起合作設計這款多功能支援艦,除了在艦尾配備井圍甲板(Well dock),能進行傳統兩棲登陸外,也擁有大型飛行甲板,可以起降武裝攻擊直升機、運輸直升機或無人機,快速投射兵力,或做為兩棲運輸艦與兩棲指揮艦,協助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在全球作戰。最為特別的是英國還考慮將最新型的龍火雷射武器(Dragon Fire)安裝在這款多功能支援艦上,以強化反制戰機、反艦飛彈與無人機的能力。
另外,英國皇家輔助艦隊中的補給艦也已老化退役,只剩下一艘維多莉亞堡級補給艦(Fort Victoria class)在苦撐。偏偏新服役的2艘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需要更多的補給艦支援,才能執行遠洋任務,英國政府因此展開了3艘艦隊固體物資支援艦(Fleet Solid Support Ships)的發展計畫。簡單來說,這一種支援艦擁有專門的乾艙,可以儲存並運送固體物資,如彈藥、糧食、醫藥等。而在水下戰力方面,英國已決定要續建2艘機敏級核動力攻擊潛艦(Astute class),將使數量達到7艘。但能發射核彈的先鋒級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Vanguard class)數量卻只有4艘,服役已超過20年。因此英國決定研發下一代的無畏級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Dreadnought class),預計興建4艘,已有3艘開工,將在2030年代的開始服役,以維持英國的核嚇阻力。
綜合來看,英國皇家海軍在接下來的十餘年間,將獲得8艘26型與5艘31型飛彈巡防艦,6艘多功能支援艦與3艘艦隊固體物資支援艦,2艘機敏級與4艘無畏級核動力潛艦,共28艘的各式艦艇。而這還不包括可能會開始研發的83型驅逐艦,未來將用來取代45型,或接續26型與31型的全新32型巡防艦。同時為了滿足造艦與未來維修保養的需求,英國政府也投入資金,用來興建全新的乾塢與周邊設施,為接下來組建2個航空母艦打擊群作準備。當然,英國政府的軍事發展計畫,常會因政策的改變,而出現許多轉折,英國皇家海軍最後是不是真能獲得這些資源,興建足夠的艦艇,仍在未定之天。不過,英國的海軍規模與台灣差不多,卻可維持一支能巡弋全球的藍水海軍,保護英國的海外利益,有其獨到之處,頗值得台灣思考與學習。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