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為什麼走下坡──一個左右派的觀點

陳家煜 2024年08月07日 07:00:00
當Nike已經失去了走在消費者前面的能力,他們才要在社會風潮裡參上一腳。(美聯社)

當Nike已經失去了走在消費者前面的能力,他們才要在社會風潮裡參上一腳。(美聯社)

Nike的股價在六月底暴跌,一天跌掉二百五十億美金的市值,股價現在回到2018年的水準,六年來,投資人除了領少少的股利外,一無所獲。前幾天,一個在Nike幹了幾十年的行銷經理,寫了篇文章分析Nike為什麼失敗,一時洛陽紙貴。

 

這個Giunco的論點主要在於2020年上任的執行長和產品銷售總監要負全責,他們進行了巨大的策略改變,造成今日Nike的困境,主要錯誤有三:(一)他們取消了依運動種類的產品分類,(二)他們把Nike和零售商的關係切斷,主攻直銷消費者,(三)他們過度依賴數據,放棄了Nike賴以成功的行銷模式。

 

我不覺得這個世界會有永遠不敗的組織,公司大如Nike,成功久了,自然問題就出來,過往榮光不再,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而組織要再造,改變是必需的,但如果改變的結果是這樣的劇烈下滑,不用任何裁判,明眼人都知道,這個策略轉彎是失敗的。

 

早在2018年,我就覺得Nike完蛋了,但我看錯了,這個公司持續銷售良好,挺過疫情,要到今年才出現頹勢,我差點就要改寫我的商業哲學。但該來的躲不掉,Nike該完蛋,還是要完蛋。

 

我的觀察是基於一個有名的事件。美式足球舊金山四九人隊有一個黑白混血的四分衛叫Colin Kaepernick,他在2016年球季開始,只要開場唱美國國歌,他就單膝跪地,抗議美國社會不公不義,他支持Black Lives Matter「黑命貴」的運動,對黑人在街頭受到不公平待遇表達不滿。Kaepernick一跪成名,不但引來川普總統的抨擊,更跪掉了他的工作。當年球季打得普通,一結束球季,成為自由球員後,Kaepernick就失業了,沒有球隊要簽他。

 

不知道是不是他真的在走下坡,但肯定沒有一個球隊「敢」簽他。

 

美式足球是美國的全民運動,不管自己打不打,美國人最愛的運動,不分黨派、男女老少,就是美式足球。我看過很多四體不動的美國人,每年最興奮的時候,就是秋天開始的足球比賽,遠超過任何的運動比賽。這種運動狂熱和英雄祟拜的愛國主義,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在足球比賽拿國旗、唱國歌,一點都沒有違和感,而足球比賽更是少數不受政治干擾的全民活動,直到Kaepernick跪下的那一刻。

 

不管美式足球造就了多少黑人富豪,給了多少貧困黑人人生的希望,Kaepernick這一跪,狠狠地打了NFL一個巴掌,俗話說,「不咬餵你吃飯的那隻手」是有他的道理的。你不能又要拿,又要清高,更何況這是哪一國的清高?不過是美國惡質左派cancel文化的另一個高潮罷了。看足球的美國民眾,也許有人挺黑命貴,也許有人對黑命貴不以為然,但多半熱愛這個國家,認為唱國歌是光榮、正確的事,你為什麼要得罪客人呢?所以Kaepernick不被簽約,一點錯都沒有。

 

不管美式足球造就了多少黑人富豪,給了多少貧困黑人人生的希望,Kaepernick(圖右)這一跪,狠狠地打了NFL一個巴掌。(美聯社)

 

「不要得罪客人」這個商業的至理名言,在天王喬登的生涯裡,也不斷被體現。在他年輕的時候,北卡的一個民主黨政客要他出面支持選國會議員,算是對地方父老的一個回饋,但喬登拒絕了,他說「共和黨也買鞋」。對呀,沒事你幹嘛得罪人口裡的一半潛在買家呢?商人不講政治,幾乎是鐵打的道理了。

 

但Nike雖然造就喬登品牌,卻不能跟隨喬登的智慧。

 

Kaepernick沒有球打後,更積極地從事抗議活動,結果在2018年,Nike居然找他做了隻廣告,說是不管會不會失去一切,人還是要堅持理念。如果撇開政治的味道,這廣告還算符合Nike一向的風格,但這政治味太濃了。Kaepernick就算在左派眼裡,人氣很高,他還是得罪了一半的美國人。然後2019年,Nike出了一款鞋,上面有像國旗一樣的花樣,結果Kaepernick一抗議,Nike就召回了這款鞋。Nike想搭BLM、cancel文化的順風車,在我看來,反而是引狼入室。

 

但我錯了。Nike的銷售,完全不像得罪一半美國人的樣子,還是一樣賣的很好。可我錯的地方,不是方向看錯,我錯的地方,是時間太早。

 

巨大的企業成功的故事,背後都是一個建造企業文化的過程。台積電有張忠謀創建的文化,拚命、善待客戶等等,蘋果有賈伯斯創建的文化,注重程序、追求完美等等。產品的成功,都要搭配這個相應的文化。晶圓代工要台積電的文化才會成功,而運動產品更要Nike的文化才會成功。

 

有機會的話,可以讀一下Nike創辦人Phil Knight寫的自傳「Shoe Dog鞋狗」。從一開始,Nike就是一個貼近消費者的行銷品牌。生產、運送,甚至開發,都可以給別人做,但Nike一直抓住消費者,不斷地從消費者取得最新的回饋資訊,然後用巨幅的行銷手法,打造高級品牌,讓消費者有高級的感覺。脫離日本廠商、腳步站穩後,Nike也把產品開發變成討好消費者的一環,打造第一流的先進產品,是討好消費者的重要一環。現在小朋友不知道,我們小時候Air Jordan的那個Air不是只有空中飛人的意思,而是真的有air在鞋裡面。

 

但如果這樣一個以品牌,以抓住消費者的心為文化的公司,開始自大地不理會消費者,或者說,把一半的客人都當成白痴,當成保守反動的智障,那不是勇敢地帶領潮流,那是純粹地自大了。如果公司裡沒有反對這樣的聲音,或者說,覺得不妥的員工都不敢講話,那公司的文化就會產生質變,所以Nike在2018、2019年那時候,已經不是Phil Knight打造喬登品牌的那個公司了。

 

所以2020年上任的執行長和產品總監,我不知道他們是要逆轉頹勢,還是他們也是cancel文化的支持者,但我很確定他們的策略轉變,已經不可能得到一個正常的評價,不可能在內部有一個普遍的buy in認同,因為這個破壞性策略的產生和執行,已經不是在一個成功的Nike文化環境裡孕育。Phil Knight的時代,他的身邊有很多buttface,他稱為「屁股臉」的老臣,可以和他大聲討論不同意見的老臣。照Kaepernick事件的發展來看,Nike內部早就沒有這樣的人了。

 

2020年上任的執行長面對的挑戰相當巨大,在實體零售業不斷地被網路挑戰的時候,Nike要怎麼自處?疫情期間,Nike.com直銷的成功,代表的是什麼意思?是短期的消費行為改變,還是永遠的改變,消費者自此就不上門買鞋?我們可以說Nike的新團隊賭了一把,但輸了。

 

Ben Thompson說,面對這樣的破壞型巨變,一向成功的企業,有兩種方式面對,商學院大概都是說,與其讓別人破壞,不如公司內部自己先破壞,稱之為策略轉型。Nike就是採取這樣的策略,與其被動地看著實體中間人的逐漸消失,不如率先出擊,主動轉到直接面對消費者Direct to Consumers (DTC)的模式。但另外的方式,Nike沒有採用的方式,是慢慢來,不要急著轉型,因為舊有模式仍然很賺錢,不用一下就砍掉。

 

Thompson說,Nike忘了自己是誰。Nike是每年花幾十億美金打廣告的巨型品牌,他們不是新創事業,要靠臉書和谷歌把新客戶導向自身網站的小角色,他們是真正的巨頭。仰賴臉書帶來客流,那就是把錢砸給臉書,那還要不要打傳統廣告呢?還要不要簽運動明星代言呢?

 

在Nike.com看到全面成功之前,Nike就先得罪了一把實體商店。如果Nike不願意把最好、最新的鞋給Foot Locker,Foot Locker有什麼動機把架上的空間給Nike?所以我們在百貨公司、傳統鞋店看到越來越多的新品牌,如ON,就是Nike自己把貨架讓出來的結果。

 

但Nike文化的喪失,在Kaepernick事件裡,還有一個更深層的意思。Nike已經失去了走在消費者前面的能力,所以他們才要在社會風潮裡參上一腳,也就是說簽下Kaepernick的同時,代表的是Nike對產品開發,失去了信心,沒有了方向。Phil Knight的Nike,先是搭上六零年代美國開始慢跑的風氣,引進日本運動鞋,後來又搭上運動巨星在自由球員制後出場的浪潮,率先簽下喬登這種巨星,進行多元行銷。後來,不斷打入各項運動,持續開發產品,投入廣告預算。Nike一直走在時代的前面,但現在居然要參與社會運動?

 

Sam Walton開辦Walmart時候的一個夥伴,講過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零售業要成功,可以走兩個路,一個是走經營效率,另一個是走merchandising。你可以提升效率,讓貨流更順暢,讓存貨更有效利用,省錢就是賺錢,但真正要能長久成功,你還是要靠merchandising。對零售業而言,merchandising的意思就是商品的擺設與推銷,也就是把貨品怎麼樣擺弄,而讓消費者想要下手買,那才是真正的零售大王成功的關鍵。

 

但我覺得merchandising不只是對零售業,而是對所有的實體銷售業,都一樣重要。Nike的問題很簡單,他們就是不再重視merchandising了,他們沒有認真思考產品和消費者的關係,只想著數據分析。所以Nike的苦日子還長得很,護城河的建立很難,但摧毀卻是一夜之間的事。

 

※本文作者為美國財務學教授。文章經授權,轉載自作者X平台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