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的障眼法

吳國光 2024年08月10日 07:02:00
中共幾年來連篇累牘宣揚「中國式現代化」,各類文宣洋洋灑灑上億萬字,鮮少提及什麼是現代化,總在講什麼是「中國式」。(美聯社)

中共幾年來連篇累牘宣揚「中國式現代化」,各類文宣洋洋灑灑上億萬字,鮮少提及什麼是現代化,總在講什麼是「中國式」。(美聯社)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的主題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只是前面加了一句話,即「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很明顯,所謂「深化改革」,目的在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因此,如果明白了什麼是「中國式現代化」,那麼所謂「改革」的真義也就清楚了。

 

與一切極權主義政權一樣,中共喜歡玩弄文字障眼法,也就是用有真有假、真假難分的文字遊戲來一邊宣示真意一邊欺騙輿論。希特勒把他那一套叫作「國家社會主義」,其中「社會主義」是假,但也不是全假,而「國家」掌控一切是真,且鐵定全真——至於「社會主義」的真假,中文讀者首先需要懂得「社會主義」的本來詞義,而不是中共所講的「社會主義」,這一點有機會再談。習近平今天這一套,「改革」是假,但也不是全假,中國式現代化是真,但也不是全真。

 

這麼複雜的玩法,真能閃了全世界的眼睛嗎?我這裡很想嘗試辨析其中的真真假假,但今天只能談談「中國式現代化」的真假成份。

 

「中國式現代化」不是「你們那樣的現代化」

 

中國確乎是一個神奇的國家,什麼事情似乎只要冠上「中國」二字就不再是那個事情的原意了。可以說,「中國」這個詞如今在中文裡成了一個否定性修飾詞。鄧小平講「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意思就是中國要在社會主義旗號下搞資本主義。這樣,作為資本主義對立面的「社會主義」就被「中國」給「特色」掉了。鄧小平自己說:「社會主義特徵是搞集體富裕,它不產生剝削階級」(《鄧小平年譜,1975-1997》,頁580)。請問讀者們:鄧小平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具有這樣的特徵嗎?

 

「中國式現代化」,其實也是鄧小平在1979年12月最先提出來的。當時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來訪,向鄧提出了中國現代化的藍圖是如何構思的問題,鄧這樣回答: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上書,頁582)。鄧的語意很清楚:中國式現代化就不是世界上通常所說的現代化。

 

鄧小平那時候這麼講,著眼點在於發展水準。他感到中國要實現世界上通常所說的現代化的水準很難,於是給自己降低了標準。此後他多次強調這一點。1979年12月底,他對新加坡來賓說:我說所謂四個現代化,只能搞個「小康之家」,比如說國民生產總值人均一千美元(上書,頁586)。1980年5月,他又對英國前首相說:我們的四個現代化,不同於包括你們英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的現代化,中國人口太多,要達到你們那樣的現代化,人均年收入五千至七千美元,不現實。所以,我們提出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上書,頁631-632)。

 

用「中國式」來否定普世標準,玩得是同一個花樣:中國式現代化,就是不是「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美聯社)

 

四十五年後,中國人均GDP達到了一萬二千美元以上,超過世界平均水準,接近高收入經濟體門檻。常規說來,中國在此後幾年有望進入高收入經濟體行列,那時按國際標準是可以說實現了現代化的。偏偏在這個關頭,習近平重提「中國式現代化」,並且以此為施政主調,那顯然就不再是出於當年鄧小平的那種考慮了。但是,用「中國式」來否定普世標準,玩得是同一個花樣:中國式現代化,就是不是「你們那樣的現代化」。

 

「中國式」就是中共永久壟斷權力

 

根據習近平的論述,「中國式現代化」的第一個「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不怕重複,習近平接下來還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牢牢把握的五個重大原則」,第一個也是「堅持和加強党的全面領導」。

 

如前所說,在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中,國家控制一切是鐵定真切的。習近平就此絕對不甘落後,在他的「中國式現代化」中,中共壟斷權力是第一要義,也是鐵定真切的。就此而言,和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的前真後假如出一轍,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現代化」是假,「中國式」是真。

 

很明顯,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用意主要不在於把中國的特定發展水準與現代化的一般要求區分開來,而在於擔心、反對、並阻抗中國在現代化發展的動力機制下走向民眾具有自由、權利並可以決定誰來掌握國家權力的那樣一種前景。

 

事實上,現代化會不會削弱、挑戰、解構並摧毀中共的一黨專制制度,自 1970年代末以來一直都是關於中國發展方向的中心辯論議題。從「第五個現代化」即政治制度現代化、民主化的提出在1979年被鎮壓,到1989年天安門屠殺,鄧小平也是堅決維護中共一黨專制,要求在這個前提下推動改革並走向現代化。1989年之後,中共在建立維穩體系和擁抱全球化這兩手之間形成了某種平衡,一度自以為找到了同時保持政治高壓與促進經濟繁榮的妙方。

 

但是,到習近平上臺前夕,隨著民營經濟的壯大、公民社會的發展和對外關聯的深化,中共內部對於這種現代化模式的擔心加大了。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這樣說:「十年前,我們面對的形勢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同時一系列長期積累及新出現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亟待解決」;「當時,黨內和社會上不少人對黨和國家前途憂心忡忡」。他們憂心的,首先是這些矛盾和問題「影響黨長期執政」。於是乎,習近平重新定義鄧小平的「中國式現代化」,有了他上臺這十來年的一系列施政舉措。

 

有意思的是,中共幾年來連篇累牘宣揚「中國式現代化」,各類文宣洋洋灑灑上億萬字,鮮少提及什麼是現代化,總在講什麼是「中國式」。 「中國式」就是中共永久壟斷權力,那為什麼還要提「現代化」呢?這就只能下回分解了。

 

※作者為美國之音特約評論員,任史丹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並兼任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分析中心高級研究員,試圖以學術研究透視政治現實。本文轉載自〈美國之音〉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