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蝸藤專欄:客觀看待奧運會性別爭議

黎蝸藤 2024年08月11日 07:00:00
「台灣拳后」林郁婷和阿爾及利亞選手卡莉芙(右)在奧運中被質疑性別,引起很大的風波。(美聯社)

「台灣拳后」林郁婷和阿爾及利亞選手卡莉芙(右)在奧運中被質疑性別,引起很大的風波。(美聯社)

「台灣拳后」林郁婷和阿爾及利亞選手卡莉芙在奧運中被質疑性別,引起很大的風波。由於事涉台灣選手,台灣傳媒的輿論幾乎都義憤填膺,一面倒地譴責事件。然而,奧運比賽中的性別爭議確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社會對之的關注並非毫無理由。筆者認為,有必要客觀地看待這次的爭議。

 

首先,在奧運和競技體育中,男女差異確實存在,性別公平非常重要。

 

從生物學而言,人類是存在「兩性型態差異」(sexual dimorphism)的物種,男性和女性相比,存在明顯的身高、體重、體力、耐力優勢。在競技體育中,男性的成績遠超女性,男性世界紀錄也遠超女性。兩者同場競技,對女子運動員極為不公平。

 

在那些比拼「更高、更快、更強」的項目(如田徑、游泳等)中,男女差異極大。比如100米短跑,男世界紀錄9.58秒,女世界紀錄10.49秒(這還很可能是禁藥下的紀錄)。男馬拉松2小時0分35秒,女馬拉松2小時16分16秒。男跳遠8.96米,女跳遠7.52米。至於投擲類,乾脆就規定女子用較輕的器材了。游泳1500米,男世界紀錄14分30秒,女世界紀錄15分20秒。幾乎在所有的可以直接比較的這類項目中,女子的世界紀錄連男子的奧運資格線都達不到。

 

這些競技運動上的男女成績差異也存在連技巧性很高的項目中。比如體操,男女都有的跳馬,史上最偉大的女運動員拜爾斯在奧運上跳出「尤申科雙空翻(Yurchenco Double Pike)」(又稱「拜爾斯跳」)技驚四座,是唯一能完成這個動作的女子運動員。但這個動作至少有六七個男運動員能完成。中國的楊威最早做出這個動作時還在2002年。

 

另一個看起來男女差異不大的花樣滑冰中,早前,俄羅斯女孩能跳出五種四周跳,在難度上追平男子,震驚世界。但隨著男子有人跳出四周半(Quadratic Axel),現在女子也再次落後了。而且,除了俄羅斯的那幾個有興奮劑嫌疑的選手,所有女子還都以跳出三周半(Triple Axel)為目標。

 

至於在直接對抗的項目中,差異就更大了。女網的GOAT小威廉姆斯,其力量對上任何女選手都是碾壓式的優勢,但她如果參加男子比賽,水平大概和美國大學division 1的校隊球員相若,恐怕連ATP也打不上。日本女足奪得世界冠軍,但巔峰時期當時和日本靜岡高中男子校隊比賽,慘敗0:12。

 

男女之間差異比較小的,恐怕就只有射擊、射箭、棋類、馬術等對體力要求很小的項目了。

 

至於這次爭議的焦點拳擊賽,屬於最直接身體對抗的搏擊類運動;而在搏擊類比賽中,和柔道、跆拳道等相比,拳擊的技巧成分更小,直接力量比拼的重要性更大。

 

更何況,這些直接對打的項目,不但有公平與否的問題,還有安全與否的考慮。難怪,在拳擊賽中,性別公平與否會引發如此大的爭議。

 

其次,對男跨女參加體育比賽的焦慮,是這次爭議的引爆點。

 

這次爭議牽涉到兩種情況:第一種,男跨女的變性人和轉性人是否可以參加女子比賽;第二種,「雙性人」是否可以參加女子比賽。實際情況是第二種,引爆爭議的是第一種。

 

應該說,一開始消息是很混亂的。奧運拳擊拒絕職業拳手參賽,業餘拳擊在國際不是非常受人關注,所以大部分國際傳媒對這兩位選手都不太熟悉。事件隨著和阿爾及利亞選手作賽的義大利選手,比賽僅45秒即淚流滿面地宣布退賽並「擔心會被打死」而引爆。包括JK羅琳在內的反LGBTQ人士開始砲轟奧委會(和選手)。但其前因後果,一開始很多媒體都搞不清狀況,也語焉不詳。而且涉及爭議的兩位選手的外貌都中性化,一眼看過去,確實都不容易看出性別。那個義大利選手的賽後表現也相當戲劇性。右翼傳媒宣傳的「男人合法打女人」非常聳動。於是,最初盛傳兩位選手是「變性人」或者「跨性別」。

 

2023年,國際拳聯(IBA)以沒有通過性別測試之故,取消了林郁婷的參賽成績,這才引發之後的爭議。(美聯社)

 

在西方語境下,「進步派」一直推進LGBTQ權益。筆者對絕大部分LGBTQ的平權都是支持的。然而,在兩個問題上都持保留意見。一個是「男跨女上廁所」的問題,這涉及女性的安全和隱私,不過現在越來越多單一性別廁所設施,這個問題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另一個就是「男跨女」參加女子比賽的問題,進步派一直包括推動「變性人」和「男跨女」參加女子競技比賽。對此,社會上一直有很大爭議。筆者是旗幟鮮明地反對的。社會毫無疑問必須堅定不疑地保障婦女在競技體育中,能在公平情況下競賽的權利。

 

近年來有關「男跨女」的爭議,最令人矚目的是兩個。一個是美國游泳男跨女運動員托馬斯(Lia Thomas)。她是第一位贏得美國大學生聯賽( NCAA) 全國冠軍的公開變性運動員,曾在 2022 年贏得女子 500 碼自由式比賽冠軍。他在作為男生參加比賽的時候,在500碼最高的排名是65位。在接受激素治療參加女子比賽後,雖然絕對成績下降,但在女子中的排名就變成第一位。經過一輪爭議,她被世界游泳協會禁止參加女子比賽。她起訴但失敗,最終無法參加今年的美國奧運選拔賽。

 

另一個是參加上屆東京奧運的第一個男跨女選手,新西蘭的舉重運動員哈伯德(Laurel Hubbard)。她2012年接受荷爾蒙治療,之後以「男跨女」身分參加女子舉重比賽。在2017年已獲得世界舉重錦標賽的銀牌,2020年獲得世界盃金牌,還兩次獲得英聯邦運動會冠軍。2021年參加東京奧運會時,爭議極大。最後因為她三次試舉不成功沒有獲得名次,才沒有進一步成為輿論焦點。

 

由於這些例子表現出來「男跨女」對名次提升這麼大,才引發了對「真正女性」不公平的爭議。這個問題爭論已久,這也是為什麼,一開始有傳兩人是「男跨女」之際,反響特別大之故。

 

第三,「兩性人參加女子比賽」同樣也是爭議點。

 

現在基本上清楚,儘管兩位運動員外貌都相當「中性」,但兩人都不是「變性人」或者「跨性別」。她們從小就以女性身分生活,無論是出生紙還是護照上都是女性,而且也一直參加女子比賽。直到2023年,國際拳聯(IBA)在其組織的一次拳擊賽事中,以沒有通過性別測試之故,取消了她們的參賽成績。這才引發之後的爭議。

 

兩位運動員的具體情況,由於各方都語焉不詳,於是無法確認。但根據傳媒報導和推斷,很可能,她們擁有通常屬於男性的XY染色體,而並非女性的XX染色體。也就是說,她們很可能廣義上來說屬於「兩性人」,或者說,有性別發育紊亂症(DSD)。

 

儘管不是「男跨女」參賽,但「兩性人參加女子比賽」也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大爭議。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南非的中距離跑步選手塞門亞,她曾在女子800米賽跑中獲得兩枚奧運會金牌(2012,2016)與三次世界田徑錦標賽金牌,還在1500米中獲得一次世錦賽銅牌。成績非常突出。如果不是性別爭議讓她的比賽生涯中斷過,她獲得的金牌還會更多。

 

塞門亞在青春發育期,成績進步非常明顯。於是引起廣泛懷疑,最終2009年被要求進行性別測試。被報導的消息綜合而得,塞門亞有DSD:她有XY染色體,但患有一種叫5α-Reductase 2 deficiency (5αR2D)的基因病。她有隱性的睪丸,但沒有男性的外陰和其他男性器官。她有女性的陰道和外陰,但沒有子宮和輸卵管,也沒有月經。她出世時根據外陰判斷為女性。她體內的睪丸酮含量和男性相當。於是在肌肉和骨骼發育上,具有接近男性的體格。

 

自始,塞門亞就長期陷入性別禁賽的爭議中。最後,在2018年,國際田聯規定,在400米到1英里的賽事中,如果運動員被確診DSD,那麼必須接受降睪丸酮的治療,證明在比賽前的至少六個月內,睪丸酮濃度在5nM以下。

 

結論

 

「男跨女」和「兩性人」確實有不同,但也有共同點。她們都可能由於男性基因的加持,較容易獲得體育競技上的優勢。這在體育社群甚至在公眾,成為一種真實的焦慮。這完全可以理解。

 

重申一點:現在大家關心的是,這兩類人參加競技體育的問題,而不是「男轉女」和「兩性人」是不是女性的問題,不是針對台灣,更不是針對這兩個具體的運動員。

 

順便說一句,大家對人對事應有統一標準。記得當初中國有兩個短跑運動員廖孟雪和童曾歡,因為外表陽剛,樣貌「漢子」。台灣媒體和台灣社群都群起嘲諷。現在輪到當事人是外貌也相當中性的台灣運動員,就轉了180度。這種雙重標準就不值得推崇。現在我們應該知道:長得像男性,不等於是男性。大家不能憑外觀就定義這個人。

 

※作者為旅美學者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