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崑玉:烏軍攻入俄羅斯本土的關鍵是無人機

吳崑玉 2024年08月13日 00:02:00
烏軍能夠快速挺進的關鍵,恐怕不是高科技的F-16,不全是北約的戰車,而是低科技的無人機。(美聯社)

烏軍能夠快速挺進的關鍵,恐怕不是高科技的F-16,不全是北約的戰車,而是低科技的無人機。(美聯社)

烏克蘭攻入俄羅斯境內已將約一週,佔領區迅速擴大,已拿下蘇賈,這是俄羅斯境內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最後一個傳輸要點。最新消息是已佔領庫斯科的核電站,兵鋒直指利佩茨克及別爾哥羅得,此二處是俄軍向烏東轉運兵員與補給的主要據點,利佩茨克更是最接近烏克蘭的空軍基地。這是1941年二戰德軍入侵蘇聯83年以來,俄羅斯第一次被外國入侵。普丁與俄羅斯外交部,不敢承認自己是被烏軍入侵,於是將此次行動定位為「恐怖攻擊」。但大批俄軍與車臣抖音軍投降,緊急撤離7萬人以上居民,這個「恐攻」規模也未免太恐怖了點。而且,烏軍的防空飛彈連與工兵群也在往前調動,顯然是準備住下來了,不是以往那種打了就跑的襲擾作戰。

 

俄國把入侵說成「恐攻」

 

有人說這是烏軍的「圍魏救趙」之計,企圖逼迫俄軍調動南部軍區部隊北援,以便烏軍攻入克里米亞,或圍點打援,大量殺傷俄軍有生力量。也有人認為是烏軍想要佔領一些俄羅斯領土,以便在未來談判中「以地換地」。更有人深謀遠慮,覺得這是老美民主黨的詭計,對烏軍開了綠燈,以拜登的兩手一攤,放手不管,打臉川普的老朋友普丁,讓川普灰頭土臉,想跟普丁協議就地停火,賣掉烏克蘭,讓普丁保有入侵成果的企圖落空。鄉民們則重燃興奮之情,敲鑼打鼓計算著蘇賈到莫斯科的距離只有5百多公里,開車6小時就到了。這些論點都有其可能,但不論如何,其前提是烏軍能快速的打勝仗,而烏軍是怎麼打出這麼漂亮的戰績的?其背後的戰略思維值得好好探究。

 

烏克蘭砲擊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美聯社)

 

首先,烏軍的戰術是典型的「閃擊戰」,這正是1940年德軍40天滅掉法國,1941年幾乎打進莫斯科的戰術。網上影片可以看到,烏軍衝入俄羅斯城鎮時,裝甲縱隊一輛接一輛快速衝過市區,街上行人全都愣住石化,有些婦女手上還提著菜籃。在閃擊戰中,裝甲部隊是尋求對方的防禦空隙,快速突入並擴張戰果,切進對方主力部隊的後方,切斷其補給,圍點打援包餃子,而不是尋求與對方主力部隊決戰,或進行硬碰硬的會戰。1941年德軍就是這麼打的,先是在邊境至明斯克包圍殲滅了約35萬俄軍(陣亡與被俘),約1萬門火砲,5千輛戰車。再在基輔戰中俘虜了約66萬俄軍,蘇聯的西部方面軍與西南方面軍在開戰的三個月內,全面崩潰。

 

此次烏軍進攻的規模遠小於二戰德軍,俄軍的防衛力量也呈現完全的空虛,但其原理則一。烏軍是鑽了俄羅斯的空子,探明此區兵力薄弱,車臣抖音軍不堪一擊,甚至坐火車撤離,聲勢浩大,接觸即潰。撤離居民覺得奇怪,俄軍的行進方向怎麼跟自己一致?俄軍說是要回去保衛莫斯科的,直教是「俄軍轉戰千里,烏軍追趕不及」。烏軍主力是分三線沿著公路前進,海馬斯等火力支援隨主力前進。打下主要城鎮後,再由步兵等單位收拾村莊等定居點。亦是典型的閃擊戰打法。換句話說,裝甲部隊不是拿來硬剛敵軍正面戰壕,或當成固定砲台使用的,而是像烏軍一樣,找到敵軍防禦薄弱處,刀切奶油一般插進後方深處,再迴旋包圍敵軍主力。一支被包圍並切斷補給線的現代軍隊,尤其是裝甲部隊,很難撐過三天激戰,因為食物還可就地取材,彈藥與油料則無法。這種大開大闔的快速閃擊戰,才是裝甲部隊的正確用法。

 

烏軍快速挺進的關鍵是無人機

 

其次,烏軍能夠快速挺進的關鍵,恐怕不是高科技的F-16,不全是北約的戰車,而是低科技的無人機。從去年烏克蘭整合全國工廠,大量生產各型無人機起,至今已有三百萬架無人機,在數量上,進攻烏軍幾乎每個士兵都能配到一架無人機。烏軍的無人機可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偵搜無人機,與砲兵與空軍密切配合,另一種是載彈藥的FPV自殺無人機,兩者搭配運用。流傳影片中,烏軍的自殺無人機不但可以撞坦克、裝甲車,還能追尾擊落俄軍的戰鬥直升機。一架烏軍FPV的成本不到1萬美元,但各類裝甲車最少成本也有數十萬美元,直升機與戰鬥直升機更要數百萬美元起跳,這是典型的「不對稱作戰」。烏軍的監偵無人機與砲兵的搭配,也能做到即時傳訊,「兩分鐘殺傷鏈」的效果,而且是多機協同作業,這就需要後方有強大的情報整合系統,構建「戰場共同圖像(COP)」。網上影片中,經常是一架無人機抓到俄軍軍卡車隊,但另個畫面與視角則監控著車隊前方轉彎路口,車隊才到路口,放慢速度,海馬斯或砲兵的彈藥馬上就到。這是典型的無人機協同作戰。

 

但無人機要能在空中如此肆虐,前提是敵方不具有絕對空優,甚至根本沒有空中掩護,連防空飛彈和車隊的野戰防空(防空砲)都不存在。翻查過去數月資料,很可能是在攻擊前數月的襲擊中,烏軍無人機與海馬斯,有計劃的打掉俄軍的防空雷達與電子戰設備、S-300、S-400等防空飛彈,或通古斯卡等防空砲車。而前進佈署的愛國者飛彈,專打俄羅斯空天軍的中高空戰機,刺針防空飛彈與防空砲車,則消滅俄軍地面攻擊機與戰鬥直升機,無人機則消滅停在空軍基地的備用戰機,使俄軍在此區幾乎是無空優、無空防、無無人機反制裝備。俄軍不是不知道如何反制無人機,也不是不知道車隊需要野戰防空,在烏東與烏南,他們都成功保衛住自家陣地的領空。所以,比較有可能的狀況,是這些裝備都被有計劃的消滅掉了。現代戰爭是一種唯物論式的鬥爭,你沒有武器彈藥,沒有就是沒有,只能對天長嘯,仰天長嘆。

 

裝甲、砲兵與無人機相結合

 

總結而論,還是老話,「戰果=技術X數量X戰術」。當年德軍的閃擊戰能夠成功,得益於足夠的戰車數量,與正確的集中運用戰車的戰術。今日烏軍的成功,來自於北約組建的裝甲旅,以及足夠的無人機,與整合的裝甲、砲兵、無人機結合。這個公式是乘法關係,其一為0,就會整體為0。所以要擊敗敵軍,就要讓敵軍的某一部份必要功能喪失,甚至歸零,而我方則在某一領域具有足夠的技術優勢或數量優勢,足以壓垮敵軍。在不對稱的國力下,弱者不可能每一項都贏過強大的敵人,烏克蘭在技術與人力上就贏不過俄軍,但在無人機領域足夠強大,加上情報與戰術得當,於是便創造出贏的機會。

 

烏軍的成功,來自於北約組建的裝甲旅,以及足夠的無人機,與整合的裝甲、砲兵、無人機結合。圖為烏克蘭軍隊正對俄羅斯陣地發射榴彈砲。(美聯社)

 

最後,還是要補一句,俄烏戰場真正的教訓,不是誰的武器一定比誰的好?也不是科技決定一切。任何技術的優勢,都可能被數量洗地平衡掉。任何先進的武器或戰術,只要在戰場上磨個半年一年,敵軍多半就能找到應對的方法,中和掉其效力。所以,當擁有技術優勢,或想到新的戰術時,不能急著發新聞開直播獻寶,而是秘密累積到足夠數量,再尋求戰機,一次使出,達成決定性戰果。烏軍的入侵,至今還只能算是小規模的,會佔領多久也很難說。但如果能放大10倍,入侵的不是2萬人而是20萬人,也許下週就能打到莫斯科了。問題是,普丁手上有核彈,小打小鬧打進俄羅斯,普丁可能還有使用核彈與否的兩難,但若打到莫斯科門口,普丁絕對不會像史達林一樣挖戰壕,而會直接向基輔丟核彈。若如此,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甚至演成第三次世界大戰,以後也沒啥故事好說了。

 

※作者為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