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名暉:石破茂訪台 安倍精神不死的註解

湯名暉 2024年08月21日 07:00:00
即使是曾經親中且與安倍立場相左的石破茂(左7),亦無法忽視安倍奠基的政策。(圖片取自總統府)

即使是曾經親中且與安倍立場相左的石破茂(左7),亦無法忽視安倍奠基的政策。(圖片取自總統府)

2021年9月,在安倍晉三之後就任為日本第100代總理大臣的岸田文雄,於今年8月14日宣佈不再競選連任,即將於9月份結束為期三年的任期。目前有意參選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者超過十人,且大多出自既有的派閥,前人遺留的政治遺緒和舊時代的問題,仍然纏繞著未來的日本政治。

 

回首岸田文雄的外交與安全政策,大致仍持續著安倍的框架與路徑,並且更進一步將日本的影響力帶到印太地區之外。如今的日本不只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安全樞紐,更進一步與北約和南太平洋的紐澳合作,制約來自中俄的潛在挑戰。

 

離任前夕埋下安全政策伏筆

 

岸田與安倍兩任首相在外交與安全政策的相同之處,主要表現在強化日美關係。2015年4月27日,安倍推動《美日防衛合作指針》(Guidelines for Japan-U.S. Defense Cooperation)的修訂,以加強雙方軍事合作。2016年8月,安倍更提出影響深遠的「自由與開放的印太」(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進一步在強化美日安全合作的礎上,提出與區域之間合作的理念。

 

基於安倍任內期間形成的路徑依賴,岸田的政策與立場更為貼近美國,從晶片制裁到地緣政治的態度都有著鮮明的立場。2023年3月31日,日本宣布將高端半導體製造設備等23品類加入出口管制,正式加入美中貿易戰。7月29日,發布2023年版《防衛白皮書》,日本將中國定位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幾乎定調未來中日關係的基本路徑。

 

岸田不再續任總裁的主要原因來自於黨內派系和資金問題,統一教的陰霾也無法在一時之間與自民黨的結構脫鉤,使得支持率在3成左右徘徊。但是岸田在離任前留下歷史性課題,他不但表態支持行駛集體自衛權,並且多次推動「自衛隊明確入憲」和「增設緊急事項條款」寫入日本憲法第九條。今年8月7日,岸田再度指示作出的論點梳理,而這原本是安倍晉三的未竟之事,如今岸田表態不續任自民黨總裁,或許是已在生涯內完成自己與安倍最為關心的政治事業。

 

岸田表態不續任自民黨總裁,或許是已在生涯內完成自己與安倍最為關心的政治事業。(美聯社)

 

擴大印太戰略 打破日韓歷史情結

 

在岸田任內更進一步將安倍的印太戰略發展與擴大,日本與美國、澳大利亞和印度發展「四方安全對話」,以及「AUKUS第二支柱」,積極建立以美日為雙核心的印太地區安全機制。2022年,日澳簽署新的《互惠准入協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允許雙方軍隊在彼此國土上進行部署和演習的協議,該協議對AUKUS架構的補充,使得AUKUS的涵蓋範圍跨越赤道,能從南北半球形成對中國潛在的犄角之勢。

 

2023年8月的大衛營峰會,岸田更是打破日本與韓國的歷史情結,建立美日韓的安全合作機制,並且在今年4月成功複製此一模式,實現美日菲三國的安全對話與合作,並且也與菲律賓簽署《互惠准入協定》,在戰略上成功的綑綁美日兩國在東北亞與南海地區的利益與責任,避免成為美國的卸責(Buck-passing)對象。今年五月份提供菲律賓五艘海巡艦艇,以及8月份的美日澳菲四國演習,幾乎是超前實現美日菲峰會的議程。

 

重視多邊參與 政策更靈活

 

相對於安倍在靖國神社和歷史議題的強硬風格,以及推動日本成為「正常國家」的戰略目標,岸田的風格相對溫和,並且更願意強調多邊主義與國際合作,這是來自於他出身於較為溫和的宏池會派系。這一派系的傳統強調國際發展與外交手段的運用,而非過度依賴軍事力量,使得岸田任內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更為良好。目前日本是印尼最大的出口國,也是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在東協投入經費最多的國家。

 

岸田與安倍同樣重視美日安全合作的領域,並且在安倍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美日在印太地區的合作,從聯合演習到聯合司令部的關鍵議題進行再確認,大幅推動兩國在軍事行動的協調與共同作戰能力。2024年在華盛頓舉行的北約峰會,北約宣佈與印太四國(IP4)的合作,更使得日本無庸置疑地成為北約在印太地區的首要合作夥伴。

 

岸田對於盟邦事務的參與也遠超過安倍的框架,藉由援助烏克蘭之舉,將日本的影響力跨越歐亞大陸。2024年6月,日本與烏克蘭簽署金額達45億美元,為期10年的安全協議,這些舉措成功的分散俄國的注意力,但也使得日本得在印太地區面對俄國的壓力,中俄「北部聯合2023演習」便是直指日本。岸田對俄烏戰爭的關注喚醒俄國在日俄戰爭的歷史記憶,成功牽制俄國的太平洋艦隊在海參崴基地保持警戒,限制俄國分兵於烏克蘭戰場。

 

擴大防衛預算與軍備出口

 

岸田更大刀闊斧地打破日本防衛預算僅占GDP 1%的框架,並且宣示將提升防衛支出至GDP的2%,這也是安倍任內來不及執行的重要政策。為應對中國與朝鮮和俄國可能的聯合,防衛預算往北約標準提升成為安全政策的當務之急,2023年的日本國防預算已達3,020億美元,超過法國加上德國的總和。

 

岸田主政期間反對「核共享」,仍然堅持非核三原則,與安倍的立場不同,但是在傳統武器方面仍延續「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並且更進一步開放與盟邦合作。日本與英國和義大利在研發新一代戰機的「全球空戰系統計畫」(Global Combat Air Programme)保留出口的空間,並且和美國、德國、印度、菲律賓、越南等15個國家簽署出口武器協議,為日本的日本軍工產業的出口打開空間。

 

2024年12月,日本進一步放寬有關防衛裝備品出口規定的「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對於從外國引進技術,獲得「授權生產」許可的防衛裝備,可移轉至持有專利權的國家。2024年7月30日,日本將出售「愛國者三型」(PAC-3)飛彈予美國,便是實現此一政策的里程碑,其意義不只是成為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後勤生產中心,還可在日本工業生產能力的支持下,擴大軍援盟邦的產能,將日本的軍事產品轉手至烏克蘭或其他有迫切需要的盟邦。

 

日本是否補上印太戰略最後一塊缺口

 

岸田任內期間未曾正面回應「台灣有事」的問題,但是日本防務省在2023與2024年的兵推與實兵演練都有考量台灣因素,並且強化西南地區的防衛的佈署。台日之間經歷近三年的二軌兵推與對話,今年7月18日,台日海巡聯合演練也浮上檯面,印太戰略的最後一塊缺口或將出現填補的可能。目前日本已模擬台海危機的情境從低強度的阻礙台灣人流與物流、解放軍包圍台灣,以及最高強度的與美日直接衝突,以及西南諸島和沖繩的避難計畫,未來的新內閣也將以此為基礎審慎看待日本在台海衝突時的可能角色。

 

目前美國與日本在印太地區的雙核心安全結構已涵蓋韓國、澳洲與菲律賓,台灣雖然卡在政治因素無法建立多邊安全對話,但是日本仍可藉由擴大演練區域和執法範圍的方式,逐漸將活動範圍貼近台灣周邊地區,稍微緩減台灣來自東北海岸解放軍活動的壓力。中國於今年5月份舉行的「聯合利劍2024-A演習」幾乎圍繞台灣周邊海域,但是在台灣東北部外海卻相對薄弱,現階段中國仍需考量日本因素。

 

面對既有的美中關係結構,未來內閣的外交與安全政策不免將延續「安倍-岸田」路徑:持續強化美日關係,負擔更多的印太安全事務,並且與北約共同關注歐亞大陸情勢的變動。即使是曾經親中且與安倍立場相左的石破茂,亦無法忽視安倍奠基的政策,藉由台灣之行表達參選自民黨總裁,或許也是安倍精神不死的註解。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東協經濟貿易文化發展協會研究員。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