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IF報告指出中國在半導體領域,跟全球頂尖差距少則2年、多則5年。(美聯社)
美國智庫資訊科技與創新基金會(ITIF)發布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中國雖然致力於實現自給自足、降低對外國的依賴;但其晶片設計和製造能力仍明顯落後美國及其盟國,先進半導體設備的製造能力更是落後5代。
這份ITIF的報告是艾澤爾(Stephen Ezell)撰寫,他指出在設計邏輯晶片方面,中國公司落後全球領先者約大約2年。而在記憶體晶片方面、以及半導體製造設備和封裝領域,中國企業積極新創新、試圖迎頭趕上,但仍然落後有數年差距。報告進一步深入提到,在這部分的差距顯得參差不齊,向中芯國際可能就落後世界領先的台積電大概5年差距;而製造半導體方面的光刻機,甚至也可能落後大約5代的差距。
(延伸閱讀:美制裁卡脖子 ASML執行長:中國半導體技術落後10年)
但是報告中也提到,中國在智慧財產權和創新方面取得顯著進步,專利申請量超過美國和日本。中國根據《專利合作條約》(PCT) 提交大量與晶片相關的國際專利申請,中國半導體產業在2020年獲得3400多項批准專利,而十年前僅為122項。不過,報告則指出,專利申請增加,許多並不代表是重大創新。中國企業似乎在價格上的競爭比在創新上的競爭更多。然而,就半導體產業研發(R&D)強度而言,中國的研發強度為7.6%,僅為美國(18.8%)的40%,也低於歐盟企業15%的水準。
ITIF這份報告總結,中國大力發展成熟的本土「閉環」半導體產業,激發了大量的創造力和創新,但在當前如此極其複雜的科技生態系統中,想自立於全球產業鏈外「單打獨鬥」的戰略對中國來說將是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