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油罐車混裝食品與化工品的操作模式,早已在業內成為「公開的祕密」。(圖片取自微博)
中國《新京報》揭露的罐車混裝食用油事件,再次暴露了食品安全監管的嚴重漏洞。此次事件的曝光,儘管使中國國務院迅速組成聯合調查組並查處了部分涉事企業與司機,但調查結果和應對措施顯然未能平息民眾的不滿。整個事件所反映出的,並非單一的操作失誤或個例問題,而是更深層次的制度性缺失。
根據報導,罐車混裝食品與化工品的操作模式,早已在業內成為「公開的祕密」。這種現象背後反映出來的,是中國食品運輸行業監管的缺位和不作為。即便在報導出現之前,業界早已默認這一操作模式,卻缺乏有效的監督與糾正機制,暴露了長期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
在事件曝光後,中國官媒的反應極為遲緩,並在一週後才發表官方聲明。這一延遲反映了中國在處理突發事件時對輿論的控制與考量。然而,這樣的反應模式卻進一步加劇了公眾對事件透明度的質疑。尤其是調查結果將問題歸咎於個別罐車和司機的說辭,未能消除公眾對整體食品運輸行業的安全擔憂。
此次事件的調查結果公布後,網絡輿論的反應表明,民眾對官方說法普遍持懷疑態度。將責任推卸給個別司機和少數企業,未能觸及問題的根本,這不僅無助於解決實際問題,還可能進一步削弱民眾對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信任。
總體而言,雖然中國當局組成聯合調查組並對涉事人員進行處罰,但這樣的行動更多是形式上的「滅火」,而非對食品安全體系進行全面、深層的整改。此將面臨嚴重的後果,不僅危害民眾健康,更暴露出中國食品安全體系中的結構性問題,突顯中國政府在食品安全問題上的無視與應對不足。
※作者為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