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鏡頭前 柯文哲再說什麼都沒意義了

李濠仲 2024年08月29日 07:00:00
政客除了說謊、誤導,還有藉邏輯謬論讓自己從爭議中脫身,柯文哲則是兼而有之。(攝影:王侑聖)

政客除了說謊、誤導,還有藉邏輯謬論讓自己從爭議中脫身,柯文哲則是兼而有之。(攝影:王侑聖)

今年三月,威爾斯參議員普萊斯以「公眾對看到某些政客撒謊而不受懲罰非常厭倦」為由,提出一項激進立法,打算把政客說謊定為刑事犯罪,卻也因為當下許多政客實在太狡猾,「謊言」認定不易,遑論定罪,實務上很難落實。不過,普萊斯這一舉動,倒也反映了民眾對政客經常藉由不負責任的言論誤導大家,確實相當不耐。

 

過去每隔一段時間,歐美就會有關於政客和謊言交互作用的報導或研究出現。例如有心理學家分析,假若一個政客經常撒謊,他其實會比總是說實話的人更耗費腦力,就像前美國總統林肯曾說過的:「沒人有足夠的記憶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成功的騙子」。但現實中,政客的語言模式,則更傾向於利用心理學上的「真理幻覺」效應,也就是當年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那句「名言」──「謊言重複次數多了,它就變成了真理」。

 

戈培爾所言,於是就解決了林肯的問題。意即,當一個政客有辦法透過反覆複誦,讓謊言愈聽愈真實,那麼,他就不再需要為其他說服技巧傷腦筋了。

 

政客的謊言,先是藉「反覆複誦」為之洗腦,接著進階版,就是進一步再把真相和謊言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然後,政客開始強調自己沒有說謊,講的都是「事實」,只是這一事實,通常也只是為了迷惑。關於這部分,一個心理學上典型的例子就是:當你母親問你作業是否寫好了?你的回答若是:「我在我的英語課上寫了一篇關於田納西威廉斯(美國知名劇作家)的文章。」這可能是真的,但它實際上並沒有回答你的作業是否完成,那篇文章可能早就寫完了,你卻用「真實的陳述」誤導了你的母親,而你可能根本還沒開始寫作業。

 

上述例子,經常出現在近代政客的語言技巧之中,學術一點,叫做「說實話的誤導性」,直白一點,就是「搪塞」。反覆複誦謊言目的若為操縱,利用真相和謊言間的灰色地帶「塘塞」,就是在誤導,精明的政客通常兩者兼具。

 

不過,政客狡獪的語言模式不只如此。前康州高等法院法官莫考舍爾(Thomas Moukawsher)曾以實務經驗寫到,政客除了說謊、誤導,眼前擅長的,還有藉邏輯謬論讓自己從爭議中脫身。邏輯謬論且包括兩類型,一是「草率概括」,一是「錯誤對等」。

 

所謂「草率概括」,就是當有一、兩名政客收受賄賂,他就得出所有政客都收受賄賂的結論。當有一、兩個公職人員說謊,他就得出所有政治人物都說謊的結論。簡而言之,他會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讓幾顆爛橘子毀掉整籃水果。

 

至於「錯誤對等」指的是,有人從某商人那裡得到了一頓餐飲招待,另一人從另個企業家獲贈一堆珠寶首飾,然後,當我們指出後者的嚴重罪過,這位收到珠寶首飾的政客就會反問:那份免費的午餐怎麼說呢?換句話說,「錯誤對等」就是把一件小事等同於一件大事,進而給人留下兩件事相同的印象。

 

我們把上述政客語言模式拉回台灣,則幾乎每項都可以在近期爭議纏身的柯文哲身上找到對應。首先,柯文哲一路掛在嘴邊的「藍綠一樣爛」,不正是「反覆複誦為之洗腦」;當媒體問及柯文哲(其妻)有沒有去看豪宅,柯文哲第一時間雖承認了確實有想過要買房子,但只是「東看看、西看看」,因為「現在台北市的房子,天啊,只能看看而已」,結果沒多久,經台北市議員追查,他才被揭露已在今年5月購買了4300萬的商辦,此即利用了「說實話的誤導性」;最後,他經典的「草率概括」,不就是當年在創黨大會上脫口說出的「蔡英文身邊的人都貪汙」;到今天,他再次以「參照其他黨總統候選人使用選舉補助款的慣例,設置個人辦公室」,明確示範了「錯誤對等」。

 

諸如此類,族繁不及備載,如今,誠信風暴下的柯文哲,麻煩早已不只來自他的修辭爭議,而是徹頭徹尾,其慣常的語言模式,已證明他是一個有嚴重道德問題的人,於今,媒體鏡頭下他說的什麼話其實都沒意義了。

 

※作者為《上報》主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