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一個總統出來,不是要她去做政策,而是要她負責政治領導。(圖片取自於蔡英文臉書)
解嚴30週年那天,蔡英文發一篇臉書文:「希望有一天能夠終結藍綠惡鬥」。不過在野黨並不打算客氣,這一個禮拜以來,我們的立法院打得一次比一次還兇。前立委沈富雄為此註解說:「小英發文希望藍綠終結惡鬥,這聽來有點好笑,因為今天決定要不要惡鬥的是在野的藍軍,輪不到總統開口。」
沈富雄的說法有點刻薄,但實在不無道理。執政者總希望在野者不要鬥爭,但在野者既然席次不如人,表決一定輸,除了惡鬥,又豈有他法?更何況,這種國會衝突、癱瘓議事,民進黨在野時也從來沒少過;現在藍綠易位,不過是風水輪流轉而已。民進黨當年靠這一套奪權成功,國民黨現在想如法炮製,一點也不為過。
上述說法,一定有不少民進黨人很不服氣,他們會說:「民進黨以前從來不阻擋建設預算的,頂多提出刪減意見」、「民進黨在國會打架一定是有策略的,不會像現在的國民黨漫無目的地打。」不過這樣的辯護很少人會懂,一般民眾看到這幾天國會衝突的感想就是:「立法院又打架了」、「誰執政都一樣」。久而久之,這種「狗咬狗一嘴毛」的印象會加深人民對政治的疏離感,最後的結論就是:這個政府很無能。
蔡英文對此顯然很有危機感,在同一篇臉書文中她寫道:「我也希望有一天,台灣的所有政黨,都能站在以台灣主體性的立場,來思考國家的未來。」言下之意,就是台灣還有一些政黨,不是站在以台灣主體性的立場在思考國家的未來;這個政黨當然不會是民進黨,也不太像是「黨友」時代力量,她指涉的當然是不斷癱瘓議事的國民黨。
用國民黨總是見不得民進黨(台灣)好的來回擊在野黨,是一種有力的論述;不過,要反問的是,就是因為知道如此,所以選民給了蔡英文三分之二的立委席次,以及三百萬票的差距大勝國民黨總統候選人。就算國民黨的確是「不忠誠的反對黨」,但遲遲得不到民意回饋的總統女士,妳的責任在哪裡?
這個問題,因為相異的意識型態與權力位置,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看法。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身為有史以來權力最大的民進黨總統,蔡英文其實相當拙於使用自己的權力;這個「權力」,不僅在於憲法賦予總統的決斷,也在其身為總統領導國家所擁有的話語權與政治特權。用白話講,身為總統,蔡英文不僅必須設定政治議題與期程,也必須運用其代表國家高度的談話、文告或政治動作去說服民意、領導民意。
以前瞻基礎建設為例,如果在野黨的反對勢不可免,蔡英文難道不能試著主動拜會新任的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試著瞭解國民黨在反對(或不反對)什麼?有什麼是行政院可以修正的?即便遭到拒絕或各說各話,蔡英文不是正好透過這樣的機會,向台灣社會傳達她對前瞻基礎建設的想法與意念。蔡英文說:「積極投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我會是政府裡面最努力的那一個。」問題是,妳在努力什麼?妳要努力給誰看?我們是要一個「努力做前瞻建設」的總統,還是「努力讓台灣社會瞭解前瞻建設有多重要」的總統?
其實,選出一個總統,不是要她去硏究政策良窳,而是要她從事政治領導;做政策可以關起門來自我感覺良好,而做政治領導則充滿風險與批評。但一個沒有政治領導的民選政府是遲緩停滯的,不僅無法領導民意,甚至每天疲於奔命,被民意帶著走。
作為一個總統,既要有理念,也必須有膽識。從年金改革、司法改革、勞工人權、同性婚姻到前瞻建設,我們姑且暫時相信蔡英文是個有理念的總統;不過,一直到現在,我們還看不到她身為總統的膽識與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