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美媒「過度崇拜政客不健康」建言亦適用於柯黨

李濠仲 2024年09月07日 07:00:00
柯文哲司法風波未定,但他在政治上早已道德、誠信、能力三重破產,至於其鐵桿支持者仍不為所動。(資料照片/攝影:張哲偉)

柯文哲司法風波未定,但他在政治上早已道德、誠信、能力三重破產,至於其鐵桿支持者仍不為所動。(資料照片/攝影:張哲偉)

2016年共和黨黨內初選,因非典型政客風格擄獲無數粉絲的川普,曾在愛荷華州一場公開活動上拋出這句:「我可以站在第五大道中央向某人開槍,我也不會失去任何選民,好嗎?」語畢,現場歡聲雷動。但激情過後,直到今天,仍有政治、心理學家持續藉由當時情境,試圖解析美國選民究竟怎麼了,為什麼它明明違背民主社會常理,卻可以被當成一名政客「直白」的表現。

 

不過,政治、心理學家們其實更關心的是,似乎只有川普這樣說沒事,要是其他人膽敢如此妄言,恐怕早就完蛋。那麼,關鍵或是圍繞在川普周遭,由支持者們共同營造出的一種新政治文化,即在接收川普特有的攻擊式語言後,彼此除了進一步鞏固和他黨間的敵我意識,還會經由敵我意識的明確區隔,再把對政客的支持,將本該的道德理智面轉換為高度忠誠。然後,接下來無論外圍的質疑聲有多大,內部同溫層也就都無所謂了(當年川普支持者中,就算對「開槍論」有疑慮,至多認為川普「可以說的委婉一點」)。結果,川普的新政治,實則便又夾雜著了些許古老政治元素──神格化與狂熱。

 

也是自「開槍論」後,許多人才警覺到,宗教和政治的共同點原來比大家想像的還要多。到2020年川普爭取連任,一些川普競選場合上,甚至經常可見支持者自製具宗教符碼的標語。

 

當然,政治狂熱現象不只是部分川普支持者獨有,當兩黨極端對立,即便民主黨支持者,也不乏無論發生什麼爛事,亦將堅定不移支持某特定政客的粉絲。「粉絲文化」的症狀不斷滲透到政治中,到今天,已被視為一種不健康和無實際政治成效的發展。

 

為了不要讓民主政治繼續朝宗教式崇拜方向走,近年來多有評論者疾呼:盲目喜愛特定政客的個性,而不檢視他們所做的實際行為,將無助民主。2019年,明尼蘇達日報一篇社論《對政客的英雄崇拜是不健康的》(Hero worship of politicians is unhealthy),對政客粉絲的盲點提出了許多建言,比起美國當下所謂覺醒、反覺醒之爭,這篇社論所示,又更直指民主政治核心。它希望政客粉絲們能認清的事情包括:

 

政客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應該是。民選官員不是搖滾明星,你是他們的選民,他們對你負有義務,而不是反過來你對他有責任。

 

過度崇拜政客沒有任何好處,即使你確實欽佩某個政客或他所做的事,心靈上也應該和他們保持距離。你或許可以從一名音樂家的歌曲中找到自我,並因此愛上那位音樂家,但政治卻無法以同樣的方式運作。你不應該愛上政客,尤其不能讓愛他們成為你個人內在的一部分。

 

每個人都會做錯事,包括你最喜歡的政客,無論你欣賞的政客是誰,即使他們有心做好事,也很難有誰可以兌現所有競選承諾。政治比想像的複雜。只要你不過度崇拜他們,你就不會覺得遭背叛。

 

政客們密集使用社群網路的傾向,只是在模糊名人與政客間的界限,他們不斷製造網路聲量也無濟於事。崇拜英雄主義型的政客,最嚴重副作用,將讓你無視他們的不道德。粉絲文化不該延伸到政治舞台。

 

與拍電影和創造音樂不同,因為即便是政客的日常工作,有時也將直接關係到社會大眾的生命。如果我們要讓政客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那麼,我們就不能像對待搖滾明星那樣對待他們…

 

倘若當年川普的「開槍論」可以促使美國社會自我檢討(包括政治粉絲文化和宗教化),那麼,近期台灣因為柯文哲而來的紛紛擾擾,應該也是個機會,尤其最不解的一幕──柯文哲第一次遭檢調帶回,隔天凌晨獲無保請回前,其支持者竟是群聚台北地方法院外高呼「放人」,如此直接以政治行動(且是違法集會)脅迫司法,所有人都看在眼裡,其全黨上下,卻以為有何不可?致令民眾黨台中市黨部主委江和樹再發出聲援柯文哲的「集結令」,還洋洋得意稱兩個小時內就有超過10輛遊覽車的支持者報名。如果這樣民粹至極的黨還有未來,台灣社會應該要檢討的恐怕更多。

 

柯文哲司法風波未定,但他在政治上早已道德、誠信、能力三重破產,至於其鐵桿支持者仍不為所動,原因或許就在《對政客的英雄崇拜是不健康的》一文所提,他們全都反著做了。

 

【延伸閱讀】李濠仲專欄:柯文哲不理檢察官的「請上車」 豈可等閒視之

 

※作者為《上報》主筆

關鍵字: 柯文哲 小草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