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關閉國際領養大門反映中國人口政策重大轉變

宮臨冬 2024年09月15日 07:00:00
中國的國際領養政策收緊與其內部的人口危機密切相關。(資料照片/美聯社)

中國的國際領養政策收緊與其內部的人口危機密切相關。(資料照片/美聯社)

9月5日,中國外交部證實自8月28日起,除非外國人來華收養三代以內旁系同輩血親的子女或繼子女,中國將不再進行任何國際收養工作。這一政策的調整,標誌著中國基本關閉了國際領養的大門。這一決策背後的原因不僅反映出中國人口政策的重大轉變,也揭示了國際領養的全球趨勢和挑戰。

 

從負擔到資源的重新定位

 

中國過去數十年的國際領養政策,其實反映了政府對人口的態度轉變。1980年代,為應對過多人口帶來的社會經濟壓力,中國實施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並同時開放國際收養渠道以減輕國內孤兒撫養的負擔。根據中國1992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外國人可在中國收養兒童,而這一舉措迅速推動了涉外收養數量的增加。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口結構的變化,政府的態度也隨之改變。如今,隨著人口老齡化和低生育率問題的加劇,中國政府不再將人口視為負擔,並試圖留住更多的兒童資源以應對未來的社會挑戰。

 

追隨俄羅斯的腳步

 

中國的國際領養政策收緊與其內部的人口危機密切相關。自1990年代以來,中國的生育率持續下降,2023年僅為1.0,成為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這與俄羅斯在2013年禁止美國家庭領養兒童的政策變化有類似之處,俄羅斯同樣面臨人口下降和生育率低迷的挑戰。顯然,中國的政策調整是對其人口結構變化的反應,試圖減少人口流失,並鼓勵國內的生育和家庭收養。

 

全球化衰退的縮影

 

中國關閉國際領養的大門也反映了國際領養市場的衰退。據報導,荷蘭和丹麥等國家最近也停止了對外國兒童的收養,美國作為國際領養的主要國家,其從國外領養的兒童數量也顯著減少。這一趨勢反映了全球化在某些領域的衰退。國際領養的減少,一方面與各國內部的人口政策有關,另一方面也受到國際間政治和文化壁壘增加的影響。

 

中國停止國際領養的決定不僅是一項人口政策的調整,更是對其未來社會和經濟挑戰的預備。這一舉措反映了全球領養趨勢的變化,也警示著其他國家在面對低生育率時可能採取的類似措施。在全球化退潮的背景下,各國如何平衡人口政策與社會需求,將成為未來的重要課題。

 

※作者為中共研究人員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