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進入破繭轉型的關鍵時刻,雖以民主自由為傲,實有內憂外患之慮。台灣社會應鼓勵發展多元化之小型民間智庫,積極發揮智庫「第五權」的角色,以補強當今法制之落伍與政制的失靈。圖為台灣智庫研究中心論壇。 (攝影:李智為)
近日國會亂象躍登國際主流媒體,除了彰顯台灣政治生態丕變,也見證台灣國會生猛的鬥志30年來歷久不衰,共業困局難解;同時,海峽對岸的中國十九大前後政經局勢紊亂因素威脅,台灣在此破繭轉型之關鍵時刻,雖以民主自由為傲,實有內憂外患之慮。
台灣社會雖然政治主張兩極化,然而人才濟濟,實應有更大的合作空間,互取所長,合則兩利。台灣應該可以發展更多元、更靈活、跨領域、包容政治光譜的溝通機制與組織,讓公共政策的討論與推動更趨成熟。簡言之,台灣應鼓勵發展多元化之小型民間智庫,積極發揮智庫「第五權」的角色,補強當今法制之落伍與政制之失靈。
以先進國家發展經驗觀之,智庫的發展和政經趨勢與社會成熟度密切相關,其主要功能為政策研討與推動,可影響公共政策制定過程與決策,被視為「立法、行政、司法、媒體」四權之外的「第五權」。
理想的智庫營運焦點,首重關注社會重大議題與趨勢;其次,對公共事務與政策之研究與建言應有獨立性與公信力;第三,只要財務運作清楚,以及利益關係人認同,是否為非營利性質應無關宏旨,甚至應該鼓勵發展健全的營利能力,但宜具備符合創建主旨之公益性質或獎勵機制,其精神類似社會企業。
在網路發達的今日,數位傳播資訊碎片化、淺盤化、即時化,即使方便受眾隨時大量閱讀線上資訊,然在真假難辨與瞬息萬變的即時資訊轟炸下,大眾之思考與溝通容易淪為瑣碎而淺薄,流於焦躁自恃甚至斷章取義。因此,匯聚多元網絡,針對主題「面對面」深度溝通交流回饋之機制,有其珍貴價值。
相信我們可以創造積極的組織環境,以智庫為師,讓識者共聚一堂,針對重要主題進行長期深度交流,經由合宜安排、公開對話,共同激勵與累積智慧,獨立研究,發表策略藍圖,解決實務問題。
智庫在台灣發展數十年,不是新鮮事。許多傳統智庫政經資源龐大,不缺錢、不缺權、不缺高端人才、不缺知名學者專家,財大勢大、不虞匱乏,然有其長期現實結構面的限制:
其一,政黨政治背景限制難以客觀中立;
其二,生計需仰仗公門預算難以獨立針砭;
其三,大型財團背景易為資方擦脂抹粉;
其四,有公民野戰包袱者不易屈就身段。許多智庫色彩鮮明各為其主,諸多長期結構因素難以征服,咨爾多士孜孜矻矻,然而真要做到多元化、跨領域、跨黨派,自然有其難處。
要突破這樣的難處,並不需要大量的金錢,只需要清楚的信念,以及志同道合之夥伴,配合穩健的營運商模。這樣的智庫可以專注於探索台灣發展趨勢,匯聚產官學界、企業主、專業經理人等多方經驗,以及老中青跨世代專長,不必受政府、政黨、財團資助,可以多元而獨立。
這樣的創新組織具備智庫的獨特功能,但迥異於台灣傳統的大型智庫。雖有論壇的模式,卻非聽完精彩講座人潮散去徒留空谷迴音;雖類似NPO與NGO,卻需要營利實證以闡明價值與積極存在能力;雖類似社會企業,卻以改善公共事務水平、促進產官學合作為基本目標,而非改善弱勢或環境惡化等問題。
在此智庫中討論公共議題,我會強調友善慎思、明辨篤行之氛圍。正如1989年「哈維爾守則」所示,要旨包括:
1)對話目的是尋求真理而非鬥爭。
2)不人身攻擊。
3)不離題,保持討論主題。
4)辯論要用證據。
5)不要堅持錯誤而不圖修正。
6)分清對話與自言自語的區別。
7)對話要有記錄。
8)盡量理解對方。
台灣社會的資源與力量仍然相當蓬勃,大眾可以藉由「關心、參與、資助」等簡單方式,出錢出力,鼓勵識者發展民間智庫,而智庫的營運者也應該以「開放網絡」的共創精神,積極與各種智庫學習、合作,並與產官學界合縱連橫、開創機會,在高質量、高互信、多元化的開放網絡下,發揮指數型的成長爆發力。相信只要初衷純正,天道酬勤,此等智庫可以引領風潮,對台灣公共政策與管理品質的貢獻將會相當顯著。
※作者為鉅石智庫創辦人,關注時局之平衡資訊與風險擴散效應。曾任網路行銷投資高管。台大政治系畢業、波士頓大學大傳碩士,於哈佛大學研修電商課程,新加坡國立大學高階管理課程結業。goldenrockthinktank@gmail.com
【延伸閱讀】
【熱門影片推薦】
●前瞻混戰中完成初審
●邁向綠能!印度首列太陽能火車上路
●學校、市場成北韓公開處決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