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17日的爆炸事件,很可能是透過滲透供應鏈後發起的行動。(美聯社)
台灣品牌的呼叫器(俗稱BB Call)17日在黎巴嫩集體爆炸,外界高度懷疑是以色列情報機構滲透供應鏈所為,但究竟是哪個環節遭滲透,仍一無所知。但不論如何,此事表明全球供應鏈的複雜性,脆弱性,也讓美國擔憂,若以色列可以這樣做,那中國也可以。
彭博報導,17日起,連2天針對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成員的呼叫器、對講機爆炸事件,至少已造成37人死亡,2300多人受傷,也震撼美國的外交及情報圈,因為他們擔心,讓人們得以享受廉價產品,並推動經濟成長的全球化供應鏈,可能成為對手的武器。
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學者哈特(Melanie Hart)就說,過於依賴其他國家的投入及技術,形同是給那些國家「為所欲為的後門」,黎巴嫩爆炸事件「呈現了這種依賴遭到武器化後的情景」。
美國眾議員穆爾頓(Seth Moulton)也說,如果以色列能做到這件事,「那中國也做得到」,「綿長、不透明的供應鏈太容易留下可被濫用的缺口,我們必須有加強與盟友合作的戰略,關閉那樣的缺口」。
1匿名美國情報官員透露,供應鏈被滲透或攔截的其實頗為猖獗,黎巴嫩爆炸事件只是個「最戲劇性的案例」;前聯邦調查局(FBI)官員崔浦禮(Holden Triplett)則說,滲透供應鏈是「很標準的情報工具」,目的通常是為了蒐集情報,但當前事件表明,它也可以用來除掉敵手。
美國近年來開始承認,供應鏈太過依賴中國,FBI局長瑞伊(Christopher A. Wray)今年4月時就說,中國早已部署好網路攻擊的前置項目,準備在必要時癱瘓美國的基礎設施,引發民眾恐慌,摧毀抵抗意志。
但是要與「中國製造」切割,已成艱鉅任務,美國政府數據分析商Govini指出,除了海軍以外,美國國防部包括空軍在內各機構對中國的依賴,在去年甚至是增加的。
美國商務部物聯網諮詢委員會卡齊烏拉斯(Tom Katsioulas)表示,以半導體產業來說,目前已有追蹤晶片技術,而且每個工廠只要花500萬至1000萬美元,就能防範滲透,然而,半導體產業鏈往往牽涉到數百個、甚至數千個廠房,讓成本變得十分驚人。
況且黎巴嫩的爆炸事件表明,就算是最低階的電子產品,也無法保證安全,美國智庫「太平洋論壇」(Pacific Forum International)學者葛洛瑟曼(Brad Glosserman)就說,在供應鏈高度延伸的世界,「漏洞就是系統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