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刺槍術、踢正步都過時了 應改練馬加術

鄧鴻源 2024年09月27日 00:00:00
「馬加」是以色列人發明的格鬥術,反應既快又兇狠,甚至可以空手奪刀槍。(維基百科)

「馬加」是以色列人發明的格鬥術,反應既快又兇狠,甚至可以空手奪刀槍。(維基百科)

國防部長顧立雄上任後先前曾說要取消傳統突刺,日前再說明年要全面推動近戰格鬥,引發爭議。有退役上校反對,刺槍術訓練是增加軍人在戰場上底氣,若廢除刺槍術,猶如自廢武功。難道是這樣嗎?

 

2010年時,美國陸軍已取消了於新兵訓練中的刺槍術訓練,並以以色列的格鬥術代替之,原因是基於現代戰爭中,需要刺槍術的次數已幾乎蕩然無存,甚至在近代戰爭中,靠刺槍術鬥拚的機會也屈指可數。

 

馬加(Krav Maga)是以色列人發明的格鬥術,反應既快又兇狠,甚至可以空手奪刀槍,簡單易學,不需要中國武術的招數,不只適用於戰場搏鬥,也適用於男女平日防身之用,可謂一舉兩得,應該廣為推廣。反之,刺槍術平時用得到嗎?

 

 

平心而論,刺槍術是二戰以前的戰術思維,因為當時武器沒有現代如此先進,所以需要刺槍術以防子彈用光後使用。當年日本是舉世最重視刺槍術的國家,卻也是死傷最慘重的國家,如在日俄與太平洋戰爭。

 

發生在1905年到日俄戰爭,日軍統帥乃木希典食古不化,只知令士官兵一再發起萬歲衝鋒,猛攻旅順203高地,結果士官兵死傷慘重,乃木希典因此受到許多日本家屬咒罵。後來日本天皇改派兒玉元太郎大將指揮,先用重砲轟擊,再派步兵衝鋒,才順利佔領高地。

 

在太平洋戰場上也是如此,日軍在南太平洋常發起萬歲衝鋒,結果被美軍當活靶子打,因美軍彈藥充足、武器精良。日軍將美軍當做中國兵,以為人家會怕,結果慘遭滑鐵盧!

 

當年張家東北軍數目是日軍幾倍,結果1931年918事變,經日本關東軍稍微恐嚇,張學良就嚇得屁出尿流,在老蔣默許下毫無抵抗就將整個東北拱手奉送給日本,讓日本藐視中國,張學良事後譴責日本,不怪自己孬種,老蔣也沒有譴責他,可見他們兩個都有責任。

 

1937年盧溝橋事變,日軍輕鬆佔領北平,淞滬戰爭與南京保衛戰時也是如此,日軍用軍機與大砲就將百萬國軍擊潰,幾乎不需要用刺槍術短兵相接。國軍的德式部隊都勤練過刺槍術與踢正步,但是又如何?

 

在此之前,老蔣聘用德軍顧問對國軍訓練刺槍術與踢正步,然而戰場並不管用,因為日軍武器精良、彈藥多,人人射擊技術高國軍一大截,最重要的是老蔣與唐生智等高級將領逃之夭夭,群龍無首,則戰怎麼打?可憐那些德式部隊被滅!

 

當年老蔣居然用孫元良這樣的膿包將領帶領88師德式精銳師,結果在淞滬戰爭與南京保衛戰被日軍打殘,士官兵傷亡殆盡,孫卻與幾位親近軍官化裝成老百姓逃亡,很孬種,即使孫活到101歲又有何光榮?

 

那些贊成繼續練刺槍術的人,多半是黃埔人,他們同意老蔣的觀點,因老蔣曾留學日本唸士官學校,認為刺槍術可以提升士氣,嚇退敵人,然而在抗戰與國共內戰時有效嗎?日軍與共軍會跟你玩刺槍術嗎?

 

目前士官兵的自動步槍很多,萬歲衝鋒只是送死而已,誰跟你玩刺槍術啊?最糟糕的就是那些黃埔人,因為他們作戰沒半撇,吹牛最在行,只會強調刺槍術與踢正步等形式主義,然而看到敵人不是逃就是降,否則為何只有三年就亡國?

 

其實訓練士官兵射擊才實際,尤其是狙擊手,一槍在手,萬夫莫敵,從蘇德戰爭可以看分明,蘇聯最後擊敗德軍,其男女狙擊手的貢獻很大,如電影的蘇聯英雄瓦西里,曾射殺數百位德軍高級軍官,是史達林格勒戰役致勝的主因之一。

 

目前狙擊步槍的準確度比以往精進很多,如果士官兵都配備一具光學望遠鏡,人人都可以成為狙擊手,隨時對敵人放冷槍,讓敵人膽寒,何必冒險衝鋒與敵人搞刺槍術與肉搏戰?

 

從日前烏克蘭與俄羅斯戰爭可知,兩軍都是利用無人機互相攻擊,沒有人在玩肉搏戰刺槍術,因為一架無人機就可以幹掉一個班或一個連。以色列與阿拉伯人的戰爭也是如此,他們很少用刺槍術,即使有肉搏戰,也是用快又狠的馬加術。

 

至於統派人士所謂的提升士氣,不是練刺槍術或踢正步,而是軍歌好壞與領導人是否以身作則,如隆美爾與孫立人所領導的部隊為何是常勝軍,就是因其軍歌雄壯激昂,且他們能以身作則,站在第一線。

 

反觀國軍的黨化軍歌與校歌好聽嗎?黃埔將領又常站在第一線與士官兵同甘共苦作戰嗎?如淞滬戰役撤退時,老蔣令孫元良的部隊殿後,但孫怕死,請求只留謝晉元守四行倉庫!

 

尤其奇怪的是,目前部隊很缺人,我們卻有舉世最多的三軍儀隊,每天雄壯威武、耍花槍看守死人紀念館,這些表演即使再好看,對國防戰力有何幫助?為何不讓他們回到部隊去練兵才能對國防戰力有貢獻?

 

總之,刺槍術已過時,應該改成馬加術,踢正步也可以廢除了,因為很無聊又浪費時間,目前民主國家都不搞這一套,只有專制獨裁的國家才重視。

 

※作者為大學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