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葛總預算案 藍白鷹派再踩憲政紅線

陳俊宇 2024年09月25日 07:00:00
立法院剛開議,國民黨與民眾黨便祭出最強硬的杯葛手段,聯手退回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資料照片/攝影:王侑聖)

立法院剛開議,國民黨與民眾黨便祭出最強硬的杯葛手段,聯手退回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資料照片/攝影:王侑聖)

本屆立法院首個預算會期,才剛開議,國民黨與民眾黨祭出最強硬的杯葛手段,聯手退回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象徵藍白兩黨並未因青鳥運動而有所顧忌,依然採取堅壁清野般強硬路線,立法院再次陷入朝野激烈對抗局面。

 

或許是國民黨終於意識到,無理由的強硬杯葛,不僅說理層面缺乏正當性,難以獲得社會大眾認同,也可能影響藍營執政縣市明年度建設經費。事後國民黨團緊急於上週五提出包含要求增加保健預算、原住民禁伐補償經費、公糧收購價格,並且重新檢視國防經費與能源政策、文宣費用編列浮濫等5大理由,要求行政院必須重新編列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

 

國民黨提出的五大理由退回總預算真的合理嗎?還是即將釀成新一波憲政僵局?

 

儘管國民黨提出的五大理由,前後版本內容不一,大致上仍可以歸類為兩類訴求,其一是增加預算編列,無論是提高健保點值、提高原住民禁伐補償經費、公糧收購價格,都是要求行政院增加特定項目經費支出;其二是減少預算編列,例如反對補貼台電千億、減少各部會文宣及廣告相關經費。

 

立法委員基於憲法賦予之職權審查預算案,本無可厚非,然而細究國民黨羅列的退回總預算案「五大理由」,其中關於減少經費編列的幾項訴求,例如,藍營如認為賴政府文宣預算編列過於浮濫,大可在預算審查時提案刪減即可達成訴求,況且歷年來行政院各部會文宣與廣告相關經費「統刪5%」,早已是立法院審查預算時的「低消價」。有鑑於此,國民黨以減少特定項目預算編列作為退回總預算案的理由實在過於牽強,無視立法院擁有憲法賦予的「刪預算」權力,明明是預算審查時就能處理的事情,卻刻意大動作杯葛引發朝野對抗。

 

更有甚者,國民黨要求行政院編列更多經費,用以提高健保點值、原民禁伐補償、公糧收購價,這些訴求不僅是特定立法委員基於選區或支持者利益而為之的「肉桶立法」,若從憲政體制權力分立原則而論,預算編列屬於憲法賦予行政院之專屬權,立法院僅能刪預算,不能提案增加預算編列。國民黨黨團要求行政院增加特定項目預算編列,已經有牴觸憲法第七十條「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的違憲疑慮。

 

而國民黨要求行政院減少特定項目預算,增加藍營青睞的經費支出項目,也有牴觸大法官釋字391號解釋,立法委員不得於審議預算期間移動增加或追加原預算項目的違憲疑慮。

 

藍白兩黨立法委員不乏名校法學博士、法律實務工作經驗者,對於本文上述違反權力分立原則之違憲疑慮應不至於毫無所悉。或許藍白兩黨已經意識到,與其等到審查階段再自行提案增加保點值、提高原住民禁伐補償經費、公糧收購價格相關經費,明顯構成違憲行為,倒不如直接與綠營展開政治攻防,以退回總預算案,逼迫行政院自行「重編」以滿足藍白陣營提出的經費要求。

 

然而,這種公然踩憲政紅線的政治攻防策略,外界恐怕不能等閒視之,只看作藍白兩黨與綠營之間的政治惡鬥。藍白兩黨退回並要求重編總預算案,形同以立法權強行干預專屬行政院的預算編列權,此例一開,等於是告訴各政黨,未來誰掌握國會多數,誰就能強勢要求行政院增減、調整中央政府預算編列,而這個結果,無疑將嚴重違反權力分立原則進而破壞憲政秩序。

 

試問,如果在野黨以退回總預算案作為要脅手段,逼迫行政院同意增加特定預算,若未來該筆預算執行出狀況(例如過於浮濫),該由誰負起政治責任呢?難道立委喊加碼,出事了,卻得由部會首長下台負責嗎?若真如此,民主政治中至關重要的課責性(Accountability)也將蕩然無存。

 

藍白兩黨於本週二(24日)立法院程序委員會中,強勢表決封殺114年度總預算案排入下週院會議程,以傅崐萁、黃國昌為首的藍白兩黨鷹派人士幾乎都是深藍安全選區、不分區立委,本身沒有遭受罷免的困擾,所以放膽添柴火,加劇朝野對立局面。值得注意的是,表決過程中,有藍營立委未跟隨黨團立場投票而選擇棄權,顯見國民黨立委之中,也有人不樂見凡事都跟綠營戰到底,導致明年2月後面臨民意反撲。

 

從上個會期到現在,藍白兩黨鷹派黨團幹部不惜大踩憲政紅線,也要對綠營發起猛烈進攻。這種把執政黨視為「敵人」而非只是「對手」的政治惡鬥,或許正是目前黨主席涉嫌貪汙的民眾黨,急需用以轉移輿論焦點的議題戰場。然而,對於掌握多數地方政府執政,需要明年度預算做政績,才能好好衝刺2026地方大選的國民黨,真的有必要冒著違憲疑慮與民意反撲的風險,繼續堅壁清野戰到底嗎?此間利弊得失,值得藍營人士深思評估。

 

作者為NGO工作者

關鍵字: 藍白 立法院 總預算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