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行出手只能借時間 專家:貨幣政策難解「經濟禍根」

洪毅 2024年09月25日 19:00:00
中國人民銀行負責管理貨幣流動性,難以提振中國經濟信心。圖為今年8月杭州市的房屋招租看板。(美聯社)

中國人民銀行負責管理貨幣流動性,難以提振中國經濟信心。圖為今年8月杭州市的房屋招租看板。(美聯社)

中國人民銀行為了支持房市、振興經濟,昨天(24日)提出堪稱是中國幾十年來最大膽的利多政策,然而外媒對此普遍冷眼以待,因為負責貨幣政策的人行,終究難以解決中國經濟不振的根源,也就是民眾委靡不振的消費信心。

 

路透報導,中國人行提出一系列寬鬆政策後,渣打集團(Standard Chartered)大中華及北亞首席經濟學家丁爽表示,人行的舉措超出預期,但是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並非欠缺流動性。

 

調研機構「中國褐皮書」(China Beige Book)的報告就說,幾年以來,不論借貸條件狀況如何,中國企業都不願意貸款,主因是商業情緒實在太糟,而一般家庭也不會因為儲蓄利率降低,就突然變得很樂觀;調研機構「龍州經訊」的報告則說,人行24日提出的政策過去都曾施行過,但是提振經濟的效果不彰。

 

 

彭博的報導則形容,中國人行的新行動是「強心針式的借時間政策」,英國「潘西恩宏觀經濟諮詢公司」(Pantheon Macroeconomics)中國經濟學家瑞格利(Duncan Wrigley)表示,人行的政策不足以解決中國「陷入通縮螺旋」的根本問題,中國需要一系列改革,從根本上重塑經濟,釋放消費動能。

 

許多經濟學家主張,中國挽救經濟,還需要更多財政政策,例如生育補貼,「以舊換新」補貼等,但北京當局長期反對大規模福利政策,一方面是對國債的擔憂,一方面是中國作為世界上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現金式的補貼能產生多少效果亦存疑。

 

儘管中國不少官員是真心想振興經濟,尤其是刺激民營經濟的信心;然而報導指出,習近平政府近年來的一系列政策,卻在在打擊中國的民營經濟信心,例如打壓阿里巴巴等科技巨頭,將高薪的金融工作者扣上「享樂主義」的帽子,而在最近短短幾個月內,至少3名來自不同券商的投行高層被帶走關押,被帶走的還有5名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前任及現任員工,還有美中關係緊張等,同時讓外資卻步。

 

南韓資產管理公司Timefolio投資組合經理Nigel Peh就表示:「中國問題根源自需求或信心」,由於「中國的問題很複雜」,人行的政策不太可能帶來什麼效果,「不存在什麼一勞永逸的靈丹妙藥」。

 

彭博報導指出,習近平政府近年來許多所作所為,都在斲傷中國的經濟信心。(資料照片/美聯社)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