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日本核廢水恐慌」的精神衝擊波還未過去

盧斯達 2024年09月29日 07:00:00
中國和日本之間的異常氣氛,並非一時三刻。(資料照片/美聯社)

中國和日本之間的異常氣氛,並非一時三刻。(資料照片/美聯社)

深圳日本學童被狂徒刺死,日本官員接連發聲,兩國緊急溝通。中國社交網絡平台近日也封禁一些「極端過激帳號」,用多種手段嘗試降溫。

 

世間所謂偶發事件,其實也是有跡可尋。中國和日本之間出現異常氣氛,可能也並非一時三刻。2023 年夏天,香港也出現了一個以小見大的例子。當時日本政府要將福島的核廢水經過處理後排出大海,引發了鄰近國家例如中、韓、菲律賓等地政府和人民強烈抗議。

 

雖然歐美國家為首的原子能國際機構參與測試、監督日方處理污水的「液體處理系統」,並且批出准許,但多個鄰國並不放心,變成外交衝突。媒體對日本的口誅筆伐(歷史的、科學的、現實的、文化的、本質的)也在民間飛快展開。

 

那段時間我們也能感受到,不只在中國內陸,香港政界也同步進入近代「反日運動」又一高峰。一些政黨和議員也參與了表態。

 

去年 7 月間立法會邀請各國領事舉辦酒會,而日方代表未有岀席,工聯會議員隨即批評日方代表「無膽」到場解釋排放核廢水問題。反日愛國團體拿著「打倒日本軍國主義復辟,立即取消傾倒核廢水」的橫額,到日本駐港領事館示威。由去年 8 月 24 日開始,特區政府禁止了日本十個都縣的水產進口香港。

 

日本駐港領事岡田健一當時罕有地回應,大概有兩個重點。關於福島核問題,他說:如果排放核廢水到日本附近大海,日本人自己會首當其衝,所以不會這樣做。關於港日關係:他表示日本不是「不合邏輯、以牙還牙」的國家,暗示日本多數不會對水產禁止入口的事情採取報復。

 

近幾十年香港沒有太大仇日情結。2004 年香港特區在多番爭取和協調下,成功爭取日本「免簽證待遇」,每年港人遊日人次更是高舉不下。然而在核廢水風波問題,香港官方和部份政客的態度也漸漸變得相當不客氣,香港在貿易上也參與了抵制。

 

在香港的氣氛也尚且如此,號稱最開放的深圳也發生偶發事件,在中國內陸很多地方,日本核廢水問題可能被發酵得更大。

 

2023 年那場風波中的很多討論,其實很多都不是討論科學問題,而是討論日本鬼子有多討厭。他們也會擁抱「日本威脅論」,即「日本鬼子要用核廢水來傷害我們」,就像侵華戰爭一樣。很難推測這種「日本人今天還要傷害我們」的宣傳一旦放大之後,深入不同階層的腦袋之後,會不會引起一些過激或精神失常者的「應激反應」,形成一種被迫害妄想。而且參與者、表演者是網絡化、去中心化的,人人都可以是反日大義的「乩童」。

 

有一種人也會譴責狂徒,認為這人使他們蒙羞,但並非說他就不恨日本這個他者,只是覺得這種針對兒童和弱者的復仇太過廉價,「要做就應該再扔原子彈去日本」……始終就是有些人會認為,如果放下對日仇恨,就是淡忘了仇恨,扔掉了「民族靈魂」最核心的東西。

 

深圳事件發生不久之後,中國宣布與日方達成共識,中方之後會參與檢測排水,「根據科學數據逐步恢復入口日本水產」。就像「動態清零」的政策急轉,水產禁不禁也會變得那麼快。所以香港不久後也可能有望解禁輸入日本水產。

 

對於香港而言,這次風波頂多就是有一年左右沒得輸入日本海產,可能有一點經濟損失,港日關係受到一定影響,但市民的看法多數比較平和,沒有因主流媒體將日本「核廢水」渲染得很恐怖,就把日本想像得很恐怖。

 

近期這一次的反日風波,除了一直以來的「歷史教育」,大概中國不同社交網絡「短影音」勃興不已的「創作生態」也是「居功不少」。以前「愛國文宣」還要費神閱讀,要有一定文化水平。看一部抗日電影,也要 90 分鐘以上聚精會神。現在「反日多巴胺」濃縮簡化為一段刺激的短片,半分鐘之類。這內部擴散的效應,大概一直不為外界所知。

 

愛國青年在圓明園騷擾日本遊客之類,那條片無疑十分典型,以前這怨念停留在抗日神劇,就算情節和表現荒謬,也終究是停留在單方面的想像,但在社交網絡的一些實況短片中,是真的找一些待在中國的日本人來欺負。

 

種種氛圍下,可能會影響到一些擁有相同怨念的人,同時他們的神經或情緒還不一定正常。他們顯然人人都懷抱著某種大義,但客觀上就是他們正在趕走中國此刻十分需要的國際友人,他們為中日關係「增添了更多變數」。

 

作者為香港評論者/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