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蝸藤專欄:為什麼以哈戰爭還在打?

黎蝸藤 2024年10月03日 07:00:00
以色列對加薩戰事持續的責任,在於它至今沒能提出一個令人信服的加薩願景,既不想占領加薩,又被哈瑪斯捲土重來,仗就等於白打了。(美聯社)

以色列對加薩戰事持續的責任,在於它至今沒能提出一個令人信服的加薩願景,既不想占領加薩,又被哈瑪斯捲土重來,仗就等於白打了。(美聯社)

現在距離去年的以哈戰爭的起點「十七大屠殺」將近一年。在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駭人聽聞的恐怖主義式軍事襲擊後,以色列揮軍攻入加薩,並無太大實質抵抗。然而,以哈戰爭至今尚未結束。很多不緊跟戰況的朋友不由得疑問,為什麼以哈戰爭還在打?這有幾個原因。

 

第一、在美國和國際社會阻力下,以色列無法進攻哈瑪斯的最後據點拉法。

 

加薩走廊雖然不大,但人口密集。它分為五個省,分別以五個城市為中心。中心城市從北到南依次為:賈巴里亞、加薩城、代爾拜萊赫、尤漢尼斯、拉法。以色列最早攻入控制北方的賈巴里亞和加薩城,隨後控制南方的代爾拜萊赫和尤漢尼斯。但在拉法前,以色列卻停止了地面進攻。

 

拉法非常重要,因為這是加薩和埃及接壤的地區。長期以來,哈瑪斯通過地下通道,把大批軍用和軍民兩用物資,從埃及方向運入加薩。這是哈瑪斯唯一能大量運入軍用物資的走廊。可以說,就算丟掉了加薩其他地區,只要控制了拉法,哈瑪斯就能源源不斷地「滿血復活」;但反過來,以色列只要占領了拉法,就掐死了拉法的對外通道,其他加薩地區的哈瑪斯就如甕中之鼈。

 

以色列不去進攻拉法,不是軍力不行,而是國際社會的反對,尤其是美國的反對。

 

國際社會反對以色列地面攻打拉法,主要是認為平民死傷會過大。以色列攻陷加薩其他地區的時候,大量加薩人逃到拉法,令拉法非常擁擠。加薩整個地區本來人口密度已經頗高,現在近半數人口又都湧入這個不足五分一的地區(根據4月底的統計,拉法目前人口是110萬,略少於戰前整個加薩人口二分一),人口密度從4360每平方公里,劇增到17500每平方公里。作為比較,整個台北市的人口密度是9234人每平方公里,只有目前拉法的一半左右。最稠密的大安區是25688人每平方公里,拉法約為其三分二。

 

儘管以色列在以哈戰爭中是行使「自衛權」的合法一方,儘管所謂「以色列種族滅絕加薩人」是無稽之談,但以色列也不能無視過大的平民傷亡,國際社會要求以色列謹慎行事也並非無理要求。

 

最重要的是,美國總統拜登很早就為以色列劃下紅線,以色列不能地面進攻拉法。由於以色列嚴重依賴美國的軍援,對美國的立場和態度不能置若罔聞。

 

正因如此,雖然以軍不時對拉法內的目標進行定點轟炸,也一度控制了拉法和埃及邊境的「費城走廊」,但始終無法占領拉法。

 

必須指出,控制「費城走廊」並不能切斷哈瑪斯從埃及偷運軍事物資。因為那些偷運行為都是從地下通道進行的,以色列控制「費城走廊」只能控制地表,而無法徹底破壞地下通道。其實在開戰後,埃及也積極配合以色列,在埃及一方嚴格檢查拉法邊境海關,防止軍需從邊境運入加薩。所以以色列是否控制費城走廊,實際軍事意義不大。但在政治上反而「過界」了「拜登紅線」,這也是為何以色列後來又撤出了費城走廊之故。

 

於是,至今哈瑪斯還控制了拉法這個最後的根據地。

 

國際社會反對以色列地面攻打拉法,主要是認為平民死傷會過大。(拉法房屋遭以軍炸毀/美聯社)

 

第二、哈瑪斯堅持「三不」躺平政策:不投降、不釋放人質、不談判。

 

開戰之後不久,哈瑪斯就被以色列擊潰,丟掉了加薩大部分地盤。此後,哈瑪斯就實行「躺平」政策:不肯投降,不肯放人質,也不肯談判。

 

這個「三不政策」,一如當年的二次鴉片戰爭的兩廣總督葉明琛。當年,英軍進攻廣州,鎮守廣州的兩廣總督葉名琛,被時人稱之為「六不總督」:「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當然,葉名琛沒有哈瑪斯這麼好運,當年沒有人像現在美國那樣,制止英國不能攻入廣州城。最後英軍順利進入廣州,俘虜了葉名琛,送到了印度,最後客死他鄉。

 

哈瑪斯的躺平政策當然有一定客觀原因。

 

哈瑪斯不是不想戰,但自己實力就是實施恐怖主義偷襲的水平,以色列正規軍一進攻,就頓時現形。不但正面戰場對抗不敢想,就連倚仗建築的城市戰防守也在以軍高科技立體打擊下一擊即潰。

 

至於其背後最大的靠山伊朗,現在自顧不暇,都不止是「外強中乾」了,簡直是從裡到外都是乾,根本指望不上。至於伊朗支持下的「抵抗之弧」的另外幾個同黨,敘利亞巴沙爾政權政府軍、黎巴嫩真主黨、葉門胡德武裝,最多只能是側翼騷擾。

 

但最重要的,還是哈瑪斯根本不是一個從加薩人利益出發的政權。它考慮的,就是自身的存亡,而不是加薩平民的福祉。

 

其實,戰爭結束的鑰匙就在哈瑪斯手上。第一,只要哈瑪斯投降,就能結束戰爭。第二,即便不投降,只要釋放人質,國際社會就有更大的理由推動停火。第三,即便不肯立即釋放人質,只要參加談判,就至少能找到一個方向。

 

然而,哈瑪斯就連最簡單的談判都不肯做,屢次拒絕參加美國埃及卡塔爾等千辛萬苦斡旋出來的談判會議。

 

事實上,對哈瑪斯而言,戰爭拖下去不是一件壞事。反正只要能待在加薩,自己就立於不敗之地。於是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哈瑪斯有時甚至還繼續主動發動攻擊以挑起新衝突。

 

比如,今年五月,國際法庭頒布了臨時命令,要求以色列不對拉法進攻,也要求哈瑪斯無條件釋放人質。以色列承受一定的國際壓力。誰知道,頒令之後,哈瑪斯不但沒有釋放人質,反而從拉法向以色列本土特拉維夫發射導彈襲擊。這下,以色列不得不再次對拉法還擊了。

 

真主黨領袖身亡,它的副領導人之後發言:繼續對抗以色列(美聯社)

 

第三,各方都缺乏解決加薩困局的方案。

 

造成加薩戰事持續的主要責任自然是哈瑪斯政權,但其他各方也有一定責任。

 

以色列有責任,它至今沒能推出一個令人信服的加薩願景。以色列看來不想占領加薩,但就這樣退出去,又被哈瑪斯捲土重來,仗就等於白打了。這當然不能接受。

 

加薩巴勒斯坦人有責任,加薩巴勒斯坦人「竟無一人是男兒」,沒有人勇於站出來,領導一個排除哈瑪斯的加薩自治政府。

 

巴勒斯坦的阿巴斯政府有責任。它不但拒絕以色列的設想,不肯承擔戰後加薩的治理責任,還在中國的撮合拉攏下,十幾個巴勒斯坦的政治派別在北京搞了一個《北京宣言》,說什麼要搞聯合政府,哈瑪斯也在其中。

 

以色列進攻加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剷除發動「十七大屠殺」的哈瑪斯,它斷然不可能接受哈瑪斯這個恐怖主義派別,也加入到巴勒斯坦的所謂聯合政府中。本來,以色列對阿巴斯政府還有一點點的剩餘期望,這樣一來,算是全部落空了。本來當時妥協在望巴勒斯坦的和平算是遙遙無期了,更不提什麼「兩國方案」了。

 

各阿拉伯國家有責任。怎麼說,加薩巴勒斯坦人都算是「阿拉伯兄弟」。但其他阿拉伯國家都只打嘴砲,要他們出來組建一支維和軍,他們打死都不肯。到頭來,它們還是要求美國出兵。

 

各外部勢力有責任。以哈戰爭現在不但是以色列和哈瑪斯的戰爭,還深度陷入了國際大國競逐中。俄國和中國要把以哈戰爭作為拉攏「全球南方」推翻「美國霸權」的工具。

 

而美國一方面要捍衛國際法(自衛權和反恐)和盟友利益,但另一方面,在敵對輿論下,美國也沒有「那麼傻」,出錢出力出兵到加薩維和。因為這樣不但吃力不討好,最後還會被反美左派、反美勢力、聯合國中的哈瑪斯同謀機構等罵武力干涉。這種傻事,美國在現在的國際環境下,再也不會輕易做了。

 

以色列無法攻,哈瑪斯一心躺平,國際社會各方無法提供解決方案。這就是現在加薩困局所在。

 

作者為旅美學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