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峽擁有全球最佳風場,一年平均可以發電之時數介於3600小時到4000小時,這對天然資源匱乏的台灣,不啻是彌足珍貴的資產,也是我們應把握可以妥善規劃發展所帶動的專業能量。(湯森路透)
前瞻基礎計畫終於在日前幾經波折後,送出聯席委員會,等待交付院會二讀、三讀。在目前等待通過的草案中,共計有八大項:城鄉建設354億、水環境257億、軌道建設170億、數位建設162億、綠能建設81億、人才培育促進就業42億、友善育兒空間20億、食安3億。相較於討論頗多的軌道建設以及因應在野黨要求而增設的新計畫,綠能建設,一直較未被關注。
英國BP公司2013年的報告指出,台灣能源消耗量高居全球前 25 名,國家電力消耗排名世界前15,顯見台灣的社會經濟發展相當依賴「電力」的需求。但我國天然資源匱乏,進口能源占了總體能源供給比例高達97%,能源安全體系脆弱。
因此,發展能源技術、提高能源供應之自主性,為台灣能源安全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而綠能建設,正是此課題的重要一環,例如全球正將再生能源開發重點放在離岸風電上。以中國為例,中國大陸的綠能有長足進步,國家電網公司調度範圍內的綠能併網量已突破100GW,發電量超過核電,成為境內第三大電源。其中風力發電機的裝機量更已超過75GW。
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在能源政策上已宣示,將致力於2025年提高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到20%,而化石燃料方面則以天然氣發電為主,2025年占比將提高到50%。且為了推動非核家園,採取務實穩健作法,以多元之潔淨能源結構來達成穩定供電。以目前台灣正在推動商業化設置之離岸風力機而言,只要500支離岸風機,每年運轉3,600小時(保守計算),則一年可發電108億度電,即超越目前我國核一廠一年發電量(約100億度)。
因此在這次的前瞻基礎計畫中,特別也將綠能納入,不僅希望提高綠能供電的比例,也帶動相關綠能產業的產值。儘管日前立法院預算中心的評估報告對過往的綠能建設成效有所批評,但我們要特別指出的是,這次的前瞻計畫中,綠能部份,不僅僅是要推動綠能發電,而是連相關的基礎設施也一併納入考量、規劃。
因此而有「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臺中港離岸風電產業專區」,希望藉由高雄的工業產能以及臺中的區位優勢一併帶動整體綠能建設的效益。
台灣海峽擁有全球最佳風場,一年平均可以發電之時數是介於3600小時到4000小時,只以3600小時保守計算,離岸風電一年發電占比即可達到41%。這對天然資源匱乏的台灣,不啻是彌足珍貴的資產,也是我們應把握可以妥善規劃發展所帶動的專業能量。
台灣人遺忘海洋很久了,這是過去政治結構的歷史遺憾。海洋帶給台灣的可以不僅是黑水溝,也不只是海產文化。四面環海的台灣既有舉世獨有的黑潮,也有台灣No.1 的世界級風場,這些都是發展綠能台灣的天賦。而既然福島事件以後,國人顯然對核電有所疑慮,此時政府以特別預算推動綠能,正是時候!
※作者為國會助理
【延伸閱讀】
●前瞻特別預算案水球混戰中完成初審
【熱門影片推薦】
●震驚!41歲「聯合公園」主唱上吊身亡
●人類恐加速地球第6次大滅絕?
●貓熊圓仔預計明年覓情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