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世宏專欄:川普先答應後拒絕《60分鐘》專訪,因為害怕「這件事」

羅世宏 2024年10月04日 07:00:00
川普拒絕參加《60分鐘》專訪的事件,不僅反映他對主流媒體的敵意,也投射了後真相時代中媒體與政治人物之間的微妙關係。(美聯社)

川普拒絕參加《60分鐘》專訪的事件,不僅反映他對主流媒體的敵意,也投射了後真相時代中媒體與政治人物之間的微妙關係。(美聯社)

川普再次因拒絕主流媒體專訪而成為新聞焦點,這次是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60分鐘》(Sixty Minutes)節目的一次選舉專訪邀請,預定在10月7日播出的大選特別節目。根據CBS的說法,川普與賀錦麗原本早就同意接受專訪,但最初同意接受訪問的川普最近突然變卦,理由是節目製作單位要求進行即時事實查核。川普的競選團隊則否認此一說法,稱專訪一事實際上還沒有正式敲定,並且點名批評CBS對事實查核的要求。此一事件凸顯政治人物如何面對新聞媒體的挑戰,同時也反映了後真相時代仍堅持事實查核的新聞媒體的處境之難。

 

川普的媒體對抗策略

 

川普與主流媒體的對立已成為其政治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60分鐘》專訪的取消並非孤立事件,回顧過去數年,川普屢次在訪談中途離場或公開批評媒體報導,特別是在涉及敏感議題或事實查核時。2020年,他曾在接受《60分鐘》記者萊思莉·斯塔爾(Lesley Stahl)採訪時,因不滿提問內容中途結束訪談,並且事後在社交媒體上公布未經剪輯的完整影片,川普此舉動違反了他與節目的協議,並被CBS稱為「史無前例」的行為。同樣地,川普在2022年接受公共電台(NPR)電話專訪時,當被問及其關於2020年大選舞弊的言論時也提早結束通話。

 

在我看來,川普的這些行為並非簡單的偶發事件,而是其一貫的媒體策略。在他眼裡,媒體並非中立的資訊傳播者,而是政治鬥爭的一部分。對於其核心支持者來說,川普成功地將主流媒體塑造成「敵對力量」,而他則扮演了挑戰這些「菁英」的角色。這樣的對立激化了媒體與政治人物之間的緊張關係,進一步強化川普的反建制形象。

 

川普拒絕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60分鐘》節目專訪,理由是節目製作單位要求進行即時事實查核。(圖片擷取自Youtube )

 

事實查核的爭議與影響

 

此次川普拒絕《60分鐘》專訪,核心爭議之一是CBS要求的即時事實查核(live fact-checking)。即時事實查核已成為當前新聞報導中的重要工具,尤其在政治選戰期間,媒體試圖即時或至少能夠及時地核實政治人物的言論,以防止錯誤資訊在選前關鍵時刻大幅擴散。然而,對於川普陣營來說,這種事實查核常常被視為有敵意的作為。根據《華盛頓郵報》CNN的報導,川普的發言人批評這種即時查核是「史無前例」的。

 

事實查核對於新聞媒體來說至關重要,特別是在選舉期間,媒體有責任確保向公眾提供真實且經過查證的資訊。然而,這種事實查核機制在當今的政治環境中卻變得複雜化。川普及其支持者往往認定事實查核是偏頗和有政治動機的行為,而這又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主流媒體的不信任。特別是在選舉期間,即時事實查核的要求使得候選人必須在公開場合立即面對其言論正確性的檢驗,而這對於某些政治人物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壓力。

 

《60分鐘》的長期影響力與數位化挑戰

 

《60分鐘》這個新聞節目的長期影響力不容忽視。根據《Axios》報導,該節目自1968年首播以來的57季中,已連續50季穩居全美新聞節目收視率第一的冠軍寶座。收視率第二、三名的新聞節目則是由ABC的《晚間世界新聞》(World News Tonight),以及NBC的《晚間新聞》(Nightly News)輪替。換句話說,即便在數位化媒體的時代,許多傳統電視節目面臨收視率下滑的挑戰,《60分鐘》仍能保持其強大的觀眾基礎,吸引超過900萬的觀眾。這反映的是該節目不僅擁有深厚的歷史根基,也能夠與時俱進,透過邀請重要的新聞人物和報導全球重大事件來保持其時效性與權威性。

 

儘管《60分鐘》擁有傲人的收視佳績,它也面臨著來自數位平台的挑戰。節目製作人比爾·歐文斯(Bill Owens)指出,該節目已開始重視數位轉型,特別是透過TikTok與Instagram等新興社交媒體來擴展其影響力。過去一年,《60分鐘》也成功地倍增它在YouTube的觀看次數,並在年輕人中養出一批新的忠實觀眾群。這意味著,即使是擁有傳統忠實觀眾群的老牌新聞節目,也必須適應數位時代的變化,以維持競爭力。

 

後真相時代的新聞挑戰

 

川普片面取消《60分鐘》專訪的突發事件,再次凸顯後真相時代政治與媒體之間的深層矛盾。在這個時代,情感和個人信仰逐漸凌駕於客觀事實之上,政治人物透過操控輿論來影響選民,而媒體的事實查核機制則經常被視為一種挑戰和威脅。川普的媒體對抗策略正是這種現象的典型表現。他透過拒絕專訪,並批評事實查核來強化其反媒體形象,進一步鞏固核心支持者的支持,這也使得主流媒體的公信力遭受新的挑戰。

 

川普報仇,四年不晚,近期才突然決定取消《60分鐘》專訪的他,甚至牽拖四年前的那場專訪:近日在密爾沃基的一場競選活動中,在一位記者詢問川普最近拒絕參加《60分鐘》專訪的決定時,川普回應稱,CBS在他再次出現在該節目之前,應該就2020年記者萊思莉·斯塔爾對他進行的那場具有爭議性的訪談向他道歉。

 

在這樣的脈絡下,媒體如何衡平事實查核與觀眾的情感需求,成為一個棘手的挑戰。特別是在選舉期間,媒體不僅需要報導事實,還必須面對來自不同政治陣營的壓力和指控。這使得媒體在維持公正性與客觀性的同時,必須更加謹慎應對來自各方的批評和質疑。

 

川普拒絕參加《60分鐘》專訪的事件,不僅反映他對主流媒體的敵意,也投射了後真相時代中媒體與政治人物之間的微妙關係:川普想要利用電視亮相與發聲,但又心虛地不願意接受新聞媒體的即時事實查核。事實查核已成為新聞報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也因為政治人物的操控意圖與敵意對待而變得更加具有爭議性。

 

隨著選舉投票日的逼近,媒體與政治之間的對抗無疑將會更加激烈,而事實查核在這場對抗中的角色也將變得愈發重要。如何兼顧維護新聞自由與確保真實性的雙重使命,並且不亢不卑地面對兩黨總統候選人及其支持者,將是美國新聞界必須持續面對的重大挑戰。

 

※作者為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