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軍「康乃狄克號」潛艦2021年南海受損 疑與中國監測的巨大渦旋有關

郭正原 2024年10月11日 15:04:00
美軍「康乃狄克號」攻擊潛艦在2021年10月初發生撞擊水下山脈事件,疑似和當時中國科研團隊監測的南海中尺度渦旋有關。(取自DVIDS)

美軍「康乃狄克號」攻擊潛艦在2021年10月初發生撞擊水下山脈事件,疑似和當時中國科研團隊監測的南海中尺度渦旋有關。(取自DVIDS)

美國海軍「康乃狄克號」攻擊潛艦2021年10月在南海發生撞到海底山脈事件,導致正副艦長與首席聲納員被解職。現在,時隔3年後中國公布的一項科學研究調查顯示,當時該水域正出現直徑寬達200公里的巨大渦旋現象,或許也是可能導致該艘美軍潛艦發生碰撞意外原因之一。

 

《南華早報》報導,「康乃狄克號」(SSN 22)海狼級攻擊潛艦受損迄今仍在船塢中進行修理作業,美軍官方調查則歸咎於潛艦軍官和船員的疏忽以及對地形的不熟悉。報導指出,雖然無法確定該潛艦是否和又被稱為「中尺度渦旋」(mesoscale eddy)的巨大渦旋有關,參與監測科研的科學家也拒絕發表評論。但中國官方則在9月出版的《中國科學:地球科學》中,刊登了當時所收集到的相關數據資訊。當時中國科研團隊自2021年9月15日開始,持續追蹤南海的「中尺度渦旋」到9月22日,科學家指出根據過去的經驗,這種現象「可能會持續數週至數月」。

 

中國科研團隊監測南海中尺度渦旋的無人機部署示意圖。(取自《南華早報》)

 

根據中國的「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SCSPI)網站,「康乃狄克號」在受損後的2021年10月3日,衛星照片顯示正在西沙群島東南方42.8海浬的位置以浮航狀態緩慢向南航行。但其座標為北緯15.5度和東經113度,顯示仍在「中尺度渦旋」的影響範圍之內。「中尺度渦旋」蘊含巨大的能量,同時湧動的海水也會降低聲納的精確度,從而對潛艦的安全航行構成威脅。甚至還可能因為海洋/空氣交互作用,干擾大氣中的電磁波傳遞,導致通訊中斷,甚至干擾飛機從雷達螢幕上消失。

 

「中尺度渦旋」在1930年代被美國海洋學家艾斯林(Columbus O’Donnell Iselin )在紐約至百慕達的航行途中首度發現。中國科學家在研究2021年的南海漩渦時,發現其內部異常複雜的結構。在渦流中心,海面下約50至150公尺處,無人機艦隊發現了一個高溫核心;在靠近海面的地方,他們發現了一個低溫核心;在200公尺深處,他們發現了另一個高溫核心。而大量海水以每秒0.4公尺左右的速度圍繞這些核心順時針旋轉。雖然這個速度看似緩慢,但潛艦在穿越該區域時。就有可能會遇到海水溫度和密度的劇烈變化。

 

「康乃狄克號」攻擊潛艦2021年10月3日被衛星發現的位置,仍在中國科研團隊監測的中尺度渦旋影響範圍之內。(取自南早)

 

《南早》陳史蒂芬聲稱,中國是目前唯一能夠使用大量無人載具追蹤突然出現的渦流的國家。這次科研行動使用了無人船艇、滑翔機、固定翼和旋翼無人機等多種智慧型設備。其中,大型固定翼無人機負責各個無人平台之間的通訊與協調。另外,中國的北斗衛星網路和其他太空基礎設施也參與了這項營運。論文稱,預計未來還會有類似的行動,而且規模可能會更大。參與此行動的科學家主要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山大學和南京資訊工程大學,後者與解放軍軍事氣象部門關係密切。

 

根據收集到數據顯示,渦流內鄰近水體之間的熱差可能高達4倍。這種突然和急遽的變化,導致其中一些無人載具在從一個水層轉換到另一個水層時,遭受了出乎意料的影響,並在一段時間內失去了收集數據能力。而無人機機隊還在距海面約600公尺的高度檢測到懸掛的波導。這種異常的大氣現象會嚴重影響無線通訊的品質和雷達的正常運作。美國海軍對2021年的意外事件進行了調查,得出的結論是,「康乃狄克號」以極高的速度與一座沒有出現在任何地圖上的海底山脈相撞。該事件歸因於可預防的人為錯誤。2022年發布的調查報告稱表示:「這起事故不是由單一的作為或不作為造成的,而是可以避免的。」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