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龍專案】SUT操雷成功發射 中科院國外技轉自製魚雷管達標

朱明 2024年10月12日 20:18:00
「慧龍專案」委中科院建造的水下無人載具測試平台,9月底在蘇澳外海完成操雷驗測。(資料照片)

「慧龍專案」委中科院建造的水下無人載具測試平台,9月底在蘇澳外海完成操雷驗測。(資料照片)

國防部代號「慧龍專案」委中科院建造的水下無人載具測試平台,據了解,9月26日在蘇澳外海進行第二次測試,完成發射1枚海軍SUT重型魚雷的操雷驗測,這次SUT操雷驗測成功代表中科院從國外技轉自製的魚雷管通過初步測評,代表自製魚雷管設備已符合規格標準,接下來將進行水下定位啟動系統與潛艦燃料電池相關設備的測試,若一切測試順利,「慧龍專案」將於年底結案。

 

中科院建造的水下無人載具測試平台陸續完成操雷驗測,接下來相關設備測試若順利,「慧龍專案」將於年底結案。圖為「海鯤號」內部圖解。(取自Naval News)

 

 

用SUT重型魚雷測試 驗證技轉自製魚雷管規格

 

潛艦國造海鯤號原型潛艦的自製率,台船前董事長鄭文隆曾公開表示,包括潛艦材料、設備、零組件的製造約為40%,據指出,但潛艦艦體壓力殼建造等技術國內並沒有,因此當年規劃潛艦國造IDS自國外取得技術轉移,在國內自製項目首要為潛艦壓力殼的焊接與鋼板彎板技術,另外就是魚雷管的製造技術,雖然海鯤號原型艦的魚雷管與相關發射設備是外購,但考量未來7艘後續潛艦的需求,因此魚雷管的製造技術也成為首批自國外技轉引進的項目。

 

海鯤號(圖)的自製率40%,但壓力殼、魚雷管製造技術必須自國外取得技術轉移。(民眾提供)

 

據了解,潛艦國造海鯤號原型潛艦以及未來7艘後續潛艦所裝備的重型魚雷,都與海軍劍龍級潛艦進行戰鬥系統性能提升,升級後向美軍購的MK-48 Mod6 AT長程重型魚雷,但該型魚雷為向美軍購案,其測試用的操雷設備要向美軍申請租用,而中科院技轉自製的魚雷管自然不可能用MK-48 Mod6 AT重型魚雷的操雷設備來測試,只能以現役透過印尼向德國採購的SUT重型魚雷的操雷設備來進行,因重型魚雷的魚雷管口徑是統一規格,只是發射系統不同,這次用海軍現役的SUT重型魚雷來進行發射操雷驗測,主要是確認自國外技轉自製的魚雷管的可靠度與是否符合規格,目前初步已達成當時規劃的設備規格。

 

海鯤號及未來7艘後續潛艦所裝備的重型魚雷,將向美軍購的MK-48 Mod6 AT長程重型魚雷。(取自美國海軍官網)

 

這次出海進行自製魚雷管發射SUT重型魚雷的操雷驗測,發生了一個插曲,前一天25日在準備出海預習時,發生3名員工不慎落海、輕微擦傷送醫的意外事件,因人員無大礙後,正式的海測按原訂計劃於26日實施;為了此次操雷驗測,海軍還派遣基隆級飛彈驅逐艦跟數艘光六飛彈快艇、中科院光榮之星海上測試載台一同在蘇澳外海進行這次驗測;在成功完成操雷驗測後,中科院才在27日證實25日發生人員落海的意外,但絕不提及第二次海測的項目。

 

 

慧龍專案2次測試成功 下一步測試水下定位系統

 

據指出,慧龍水下無人載具的艇體設計也是採雙殼設計,內部裝置具巡航、聲納偵測等裝備,更重要有維生與環控設備,以及兩具魚雷管控制裝置功能,其基本的測評功能為近百噸級微型潛艇的配置。第一次出海測試進行浮水與載具內設備運作測試,一切符合規範要求,第二次的水下耐壓測試就包括了魚雷管發射SUT重型魚雷的操雷,以驗測自製魚雷管是否符合規格需求。

 

第二次水下耐壓測試包括魚雷管發射SUT重型魚雷(圖)的操雷,以驗測自製魚雷管是否符合規格需求。(取自維基百科)

 

接下來要要進行測試中科院研製的水下定位啟動系統,該系統可讓萬象系列水雷坐底後進入休眠靜止時,並透過定位可知其有沒有受海流影響而移動位置,作戰前再啟動其水雷感應系統進入接戰模式;另該平台預留有魚雷管控制設備,未來亦可協助海軍在實施潛艦操雷射擊前的各項水下的測試項目。若這些測試都順利過關,「慧龍專案」將於年底結案。 (責任編輯:殷偵維)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