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潛艦近岸防衛的威懾力

守護自由的老鷹 2024年10月27日 07:00:00
中科院主導的慧龍水下無人載具正在不同水下深度進行測試。(合成畫面/資料照片)

中科院主導的慧龍水下無人載具正在不同水下深度進行測試。(合成畫面/資料照片)

給海軍一個戰術建議,因為台灣是守方,數量不必太多,這樣防守圈就很好掌握,後面的維修也比較容易,且剛好台灣海峽的深度剛好,這個防禦法才能用,如果是中國那種海岸線很長的國家就不適合,且維護成本也太高,不太深也不太淺的台灣海峽正好符合,且技術上我們做的到,跟需要的東西剛好都形成了,維修成本維持費不用太高,在成本不用太高,又好維持的前提下,且符合不對稱作戰以小博大的不對稱作戰特性,相信值得長官參考深思

 

最近軍武話題有個無人潛艦很夯,可是目前除了美國跟其他國外,掌握發展中的技術,這技術就是水下無人機的通訊傳導技術,由於這技術還在發展,其他國家有興趣的當然急起直追,但這技術關係到水下通訊,並沒有那麽簡單,電磁波在海水中的傳播距離有限。所以你平常有看到遙控飛機,遙控汽車,遙控船,但就是沒有遙控潛艇?

 

一般來說,長波可穿透水的深度是幾米,甚長波穿透水深是10~20米,超長波穿透水深是100~200米。所以水下通訊是有很多限制的,連美國的核子潛艦,接受通訊時,也要上浮到一定深度,才能接受訊息,試想一下,你在北美大陸,把訊息傳到衛星,再由衛星傳到太平洋給潛艦接受,這技術的難度之高可以想見

 

另外水下通信還可以採用非電磁波通信,如水聲通信。由於聲波在海水中衰減較小,利用聲波在海水中通信可得到數十公里的通信距離,但,實際上這數十公里,在大洋中根本沒多大作用,在有波導現象存在時,通信距離會更遠。一般水面船隻對潛艇或潛艇之間的通信,大多採用水聲通信。所以這技術頂多用於距離比較短的通訊

 

所以另一個通訊方式就是水下電纜,透過很長的電纜連接無人遙控潛水艇前往要到達的地方,做要進行的任務,不過這大都是科學研究比較多,目前國內就有大學利用這個技術,用遙控潛艇進行水下研究,其中一個就是中山大學,從以前的無人小潛艇到最近的載人小潛艇,他們一直在研究努力,這是民間的部分。

 

而中科院跟海軍上個月9月26日在蘇澳外海進行第二次測試,完成發射1枚海軍SUT重型魚雷的操雷驗測,這次SUT操雷驗測成功代表中科院從國外技轉自製的魚雷管通過初步測評,代表自製魚雷管設備已符合規格標準,接下來將進行水下定位啟動系統與潛艦燃料電池相關設備的測試,若一切測試順利,「慧龍專案」將於年底結案。這新聞代表我們自製的魚雷跟小潛艦,還有魚雷管,通過測試了,慧龍潛艦是一艘載人的測試小潛艦,由於我國國造潛艦有很多設備跟科目需要用小潛艦提早測試。

 

一求安全,二求測試數據給未來海軍的潛艦參考,而且有些數據在水下測試,才更有真實參考數據,我們潛艦技術落後那麽多年下,當然要趁著這個機會多搜集數據,好為未來其他技術做參考數據,所以造慧龍來做測試平台,未來慧龍是不是有其他任務就看海軍如何規劃了。

 

海鯤艦原型艦配備6管533口徑魚雷管,依海軍規劃的作戰需求,可發射美製MK-48魚雷及潛射魚叉飛彈,並可擔任特戰人員在潛艦外執行特戰任務的管道,原型艦所使用的魚雷管為向某國採購,但後續第2-8艘潛艦則將使用「國外技轉丶台灣生產」的台製魚雷管。

 

海鯤艦原型艦配備6管533口徑魚雷管,依海軍規劃的作戰需求,可發射美製MK-48魚雷及潛射魚叉飛彈。(圖片由民眾提供)

 

整合

 

所以現在小潛艦有了,不管你要無人,有人,魚雷管也有了,魚雷也有了,那我們可以怎麼做?

 

組合一艘無人潛艇配上電瓶,跟相關裝備,左右各裝一個魚雷發射管,裝上兩枚魚雷,連上遙控電纜,直接由海軍載往軍港外海施放,但要在領海內,放下小潛艇讓他卧底,因為無人不需要氧氣,因為動作全由電纜連接,台灣海峽深度只有大約60公尺,所以這電纜也不用太長,台灣海峽也沒有深不見底的海溝,不怕不見,只要注意電瓶跟其他指示裝備是否正常,這樣的無人小潛艦,海象好時就卧底在港口外守著,海象不好就上浮回收,反正海象不好時,中國的軍艦也不能做太多事,而遙控的無人潛艦藉著海軍的雷達跟指示動作,有威脅就準備發射魚雷,好像海底的海鋒大隊一樣,只是是無人的,且用的是國造魚雷,還正好可以做測試,看國造魚雷的耐用性

 

為何要無人,無人不必考慮氧氣維生問題,只要設定監控線路,有問題就上浮維修,如果真的無法上浮時,因為台灣海峽不深,海軍有救援潛水鐘可以下潛維修,若潛卧地點是左營軍港外,這裡的深度比較深,可考慮由慧龍前往救援,或直接設定有嚴重問題時,機體跟魚雷管直接分離,魚雷直接引爆,當然引爆時要顧及是否會影響航道安全,總之一切安全為上

 

使用

 

這個系統如果順利推行,就暫定為[水下無人水鯊大隊],就是用不定時佈署的無人潛艇帶上魚雷管跟魚雷,靜卧海底執勤,由遙控電纜連線,佈署船艦與海軍雷達大成系統連線,由海軍大成雷達給予目標指令,因為是電纜傳輸,沒有傳送障礙,訊號不會跑掉,而且是電纜直接傳送座標,可以減少誤擊,還有這個防禦系統重點是嚇阻,沒有慎重考量決不使用,但只要守在海底就是台灣海峽的海中守護天使,只要有動靜,就啓動魚雷針對目標反擊,由於靜卧海底,體積小,難以偵測,範圍又守在領海外緣,這樣中國船艦等於面對一群無人魚雷部隊,又看不到,且偵測不到,又守在領海海域,依法中國也無權破壞干涉。

 

中科院慧龍水下無人載具規格為長30公尺,高6公尺。(合成畫面)

 

防守

 

要撈也是大海撈針,因為潛艇的位置會變來變去,你也抓不到方向,一個港口不用多,一次三組六枚魚雷,守在基隆或左營等重要軍港,中國船艦也無可奈何,又不能逼近,只能繼續在外圍亂,真的太過份時,賞他個魚雷吃,因為從海底發射,等敵艦發現時,可能來不及了。

 

這個威懾力,會令中國的海軍跟海巡,甚至中國魚船再也不敢靠近跟囂張,再搭配陸上的反艦飛彈,效果會更好,真的做到完美防禦圈,而且很難破解,假設中國出動類似蛟龍號等小潛艦要來祕密破壞,可以在無人潛艦上裝攝影鏡頭回傳訊號,若遭破壞,也可以訴諸國際媒體,證明中國的破壞動作,而且因為在海底,岸上的第五縱隊也很難破壞。

 

未來方向

 

這計畫執行時,也可藉由水下無人載具可測試水下潛艦所需部分系統設備,或各種實驗,該平台可提供水下測試的科研平台,也可由國內科研機構執行實驗計畫或收集海流數據,

 

據了解,國防部已著手規劃水下無人遙控載具研發計劃,首先在造型規劃將不會朝向各國研發的的圓錐型的無人艇造型,評估選擇以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主導研發的「鬼蝠魟」(Manta Ray)無人潛艇造型方向整合國內資源來設計,其他所需的技術將採多管道來取得,並不會以自研技術為主,讓水下無人遙控載具符合國軍的需求。這個發展方向是有可能,但有涉機密就不多談,反正台美技術合作是好事,大家樂觀看待,畢竟海鯤預計明年下水,當慧龍一切測試好了,可以做的試驗很多,不要急,我們要讓續集繼續寫下去

 

※作者為業餘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