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過度干涉緬甸內戰 如何維持平衡交戰各方關係成燙手山芋

郭正原 2024年10月25日 14:04:00
在反抗軍意外迅速攻克臘戍後,讓北京當局對如何維持和緬甸交戰各方平衡關係感到焦慮。(取自撣邦新聞)

在反抗軍意外迅速攻克臘戍後,讓北京當局對如何維持和緬甸交戰各方平衡關係感到焦慮。(取自撣邦新聞)

在緬甸爆發內戰時隔一年後,緬甸局勢似乎開始發生變化,北京當局對軍政府的敗退感到震驚,現在正面臨要如何確保有正式外交關係的軍政府不致垮台,在維持區域穩定的同時,又要為限制已經坐大的各路反抗軍必須「聽話」而感到焦慮。

 

路透社指出,自從去年以果敢民族民主聯盟軍(MNDAA)、德昂民族解放軍(TNLA)以及若開軍(Kachin)組建的「三兄弟聯盟」宣布展開「1027行動」,反對緬甸軍政府並打擊與其合作的網路詐騙犯罪集團。北京當局對此可說是視而不見,甚至可能背地裡提供大量實質性援助,隨後更帶動緬甸全境多處少數民族一同對軍政府展開攻擊。然而在過去一年之後,現在反抗軍已經將軍政府部隊趕出了重要的邊境地帶,並開始向緬甸中部地區進軍。

 

(延伸閱讀:【有片】大批緬甸民眾逃避戰火聚集邊境口岸 中國軍警荷槍實彈阻止入境

 


路透社引述一位叛軍領導人和5位邊境居民說法,中國為了阻止反抗軍進一步推進,尤其是朝歷史古都曼德勒(Mandalay)進攻,已封鎖中緬邊境並切斷了反抗軍控制區的貿易,來加大對反抗軍的施壓力度。根據2位追蹤緬甸內戰的分析人士表示,北京方面對軍政府敗退的如此之快趕到震驚,但仍視其為確保緬甸政局穩定的保障。其中一位人士提到,中國也對這些少數武裝各自組成的反抗軍,和美國支持、自稱具有合法性的緬甸民族團結政府(NUG)有所聯繫感到憂心。

 

根據9位了解情況的人士描述了北京施壓的細節,最早起源於8月的轉捩點,當時反抗軍聯盟佔領了東北部撣邦(Shan State)的臘戍(Lashio),標誌著緬甸歷史上第一次奪取地區軍事指揮權。當時中國外交部便公開表示一直敦促緬甸各方「堅持對話協商,盡快停火止戰」,以「避免事態升級」。再關閉邊境口岸、終止貿易後,反抗軍為此大受影響,使得至少有一支反抗軍退出了戰鬥。站在反抗軍一邊的緬共組織秘書妮妮覺( Ni Ni Kyaw )直言,擁有13萬人口的臘戌被攻陷的速度是原先預期的2倍。

 

 

(延伸閱讀:【有片】緬甸軍政府節節敗退 失守中緬邊境要城臘戍

 

根據2位反抗軍領導人和分析人士表示,一部分反抗軍希望趁是向南進攻緬甸歷史古都曼德勒,當地距離首都奈比多(Naypyidaw)僅約300公里。但為中國官媒撰寫邊境分析情勢的國際安全專家朱江明認為,北京當局很可能反對這項行動。他表示:「曼德勒是緬甸第二大城市,相當於上海在中國的地位。」他認為曼德勒將成為北京介入緬甸內戰衝突的關鍵。在臘戌被反抗軍攻陷後不久,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緬甸和軍政府領導人會面,王毅表達了北京「反對混亂和衝突」,並敦促他「保護中國人員和計畫」。

 

當月晚些時候,解放軍便在邊境舉行了聯合火力演習。根據緬族人民解放軍總司令貌桑卡(Maung Saungkha)和5位當地民眾說法,中國隨後封鎖了邊境口岸,切斷了反抗軍對新控制領土的補給供應。貌桑卡提到,封鎖的嚴格程度甚至連兒童疫苗等醫療物資都不准放行,這使得反抗軍要維持控制區內的公共衛生系統也十分困難。同時,收緊的邊境管制也掐住了反抗軍的後勤補給命脈,他表示這使得麾下不得不設法從潰逃的政府軍手中奪取更多彈藥。

 

 

和中國有著長期合作關係的果敢民族民主聯盟軍在9月時,已宣布不會和其他盟友持續擴張領土,也不反對和中國或緬甸等「外國勢力」接觸或合作,雖然並不會退出「三兄弟聯盟」,但已準備在中國的指導下停火。一名民族團結政府高層表示,中國正試圖在反抗軍政府的各方合作勢力中製造分裂。這位官員表示,北京已敦促一些反抗軍停止與軍政府作戰,並終止與民族團結政府合作,但他未提供具體證據。

 

(延伸閱讀:中國出面斡旋 緬甸軍政府與「三兄弟同盟」武裝達成暫時停火協議


 

總部位於華府的美國和平研究所(Institute of Peace)分析師塔爾( Jason Tower)指出,「三兄弟聯盟」若想維持和中國的關係就很難對曼德勒發動攻擊。他強調,鬆散的反抗軍勢力若無「三兄弟聯盟」支持就想佔領曼德勒,恐怕將面臨十分危險的情勢。但也有其他更小股的反抗軍勢力,試圖自食其力擺脫中國的控制。

 

另外,哥倫比亞大學數據顯示,從2017年6月至2021年2月政變期間,全緬14個地區軍事指揮部有36人輪調擔任指揮官;而在政變後的同樣期間,輪調擔任指揮官人數為49人,增加了36%。根據哥大研究小組主任威爾遜(Tony Wilson)的說法,最新資訊顯示現在擔任地區指揮官的大多數軍官都是新提拔上來,此前從未有過類似的歷練。

 

分析家葉妙海(Ye Myo Hein),認為軍政府各地區指揮官快速輪調的作法,反映領導人敏昂萊(Min Aung Hlaing)正試圖加強對軍隊的控制;由於過去一年來的失敗,這位強人正面臨甚至來自效忠者的前所未見壓力和批評。先前臘戌地區苦戰期間交通遭到切斷,補充的生力軍或是增援部隊都無法進入;隨後敏昂萊以不服從命令為由,解除了當地指揮官的職務。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智庫緬甸和平與安全研究所執行主任敏佐烏(Min Zaw Oo)直言,緬甸軍政府不應在陷入重重包圍的危機之時,只因不服從就撤換前線指揮官。

 

(延伸閱讀:緬甸叛軍攻克邊境重鎮 軍政府殘兵退守泰緬邊境大橋

 

美國之音(VOA)則提到,中國駐曼德勒領事館18日晚間遭到手榴彈攻擊後,所幸僅造成屋頂與部分設施輕微受損,未造成人員傷亡。緬甸軍政府則在次日便定調是「恐怖分子」所為,反對派成立的民族團結政府同日也發表聲明,譴責攻擊暴行,撇清意味濃厚。這起攻擊事件也是緬甸軍方2021年發動政變推翻翁山蘇姬民選政府以來,首度中國駐緬使館遭遇攻擊事件。緬甸獨立傳媒「伊洛瓦底」(The Irrawaddy)則在21日報導,稱有目擊者看到是親政府民兵(Pyu Saw Htee)所為。

 

對此,緬甸流亡非政府組織「協同作用」(Synergy)的創辦人泰瑞溫(Thet Swe Wi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認為軍政府相關組織可能透過自導自演的方式嫁禍反對派系武裝,進而迫使中國加強對反抗勢力的打擊。泰瑞溫指出:「這樣的行動只會對反抗軍組織不利,尤其是緬北的反抗勢力已承受太多中國的壓力了。我只能說,反抗軍不太可能發動襲擊」但長期研究緬甸軍政府的前「人權觀察」(Human Right Watch)亞洲事務資深研究員馬修森(David Scott Mathieso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緬甸國內多方勢力都可能參與此次襲擊,並且動機各不相同。

 

不管內戰交戰雙方還是民間,可以確定的是都對中國肆無忌憚地干涉緬甸內政感到不滿。馬修森提到,尤其中國干涉的程度橫跨交戰雙方,未來很可能需要檢討調整對緬態度與政策。例如,中國外交部特使鄧錫軍8月底會見緬甸佤邦特區代表後,根據事後網上流出的會議紀錄,鄧錫軍在會中擺出「上對下」的姿態,還明確表態,北京支持軍政府、反對「民族團結政府」及反抗軍的立場,都讓緬甸境內支持民主派的民眾對中國頤使氣指、干涉緬甸內政的手法,感到憤怒。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