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昇專案】增程火箭彈不準 中科院投逾億元提升雷霆2000打擊能量

朱明 2024年10月26日 11:10:00
「雷昇專案」50公里增程火箭彈雖未達精準度,中科院挹注1億餘元持續研發。(國防部提供)

「雷昇專案」50公里增程火箭彈雖未達精準度,中科院挹注1億餘元持續研發。(國防部提供)

9月底中科院在九鵬基地進行最大彈道高度為「10萬呎」的射擊,外界臆測是有新型飛彈的測試,據了解,中科院當天射擊的仍是代號「雷昇專案」的50公里增程火箭彈,因該專案應於去(2023)年結案,但研發的增程火箭彈還未達其精準度,中科院以基金挹注1億餘元持續研發,以達陸軍的作戰需求,增加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打擊能量。

 

 

中科院研製增程火箭彈 彈頭具GPS天線技術未克服

 

另外,陸軍向美採購29套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HIMARS),為支援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中科院亦規劃研製改良雷霆2000多管火箭發射架與發射系統介面,可裝入海馬斯射程70公里的火箭彈,未來只要加裝海馬斯的發射器,就可成為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的支援火力。

 

中科院規劃研製改良雷霆2000多管火箭發射架與發射系統介面,圖為現役雷霆火箭實彈射擊。(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國防部代號「雷昇專案」原規劃編列45億餘元從2019年到2023年研製雷霆2000多管火箭增程到100到200公里火箭彈;中科院一直是由雷霆計劃室負責雷霆2000相關的研發計劃,因火藥技術沒有問題,過去研發曾測試過最大口徑火箭彈射程可達百公里,但百公里火箭彈要達美軍規2公尺以內的精準度(一般是2到10公尺範圍),導引火箭彈彈頭要具有GPS天線,發射後隨時接收訊息進行微調,且不能跟著火箭彈體旋轉(彈體發射飛行時旋轉是要保持其穩定度),這部分技術該計劃室並未有明顯突破;因此一開始研發射程100到200公里火箭彈是要克服具有GPS天線火箭彈彈頭,以及可旋轉的尾翼。

 

 

 

 

 

「雷昇專案」改射程50公里火箭彈 預算下修近36億

 

據了解,因美方在2020年10月底先公告軍售台灣11套海馬斯多系統;陸軍隔年向美增購18套「海馬斯」系統,採購套數合計增至29套,射程300公里的陸軍戰術區域飛彈的採購數量,也由原本的64枚增至84枚,另增購864枚射程70公里的精準導引火箭彈。「雷昇專案」受此影響,計劃目標也從射程100到200公里火箭彈,改為射程50公里火箭彈,彈種調整為到目標上空會分為4顆次子彈,攻擊4個目標區域;專案預算也從45億餘元下修到近36億元

 

因射程50公里增程火箭彈屬於傳統火箭彈沒有精準導引彈彈頭,是以數量的大散佈彈著面積,來壓制火力攻擊;不像海馬斯系統的射程70公里的精準導引火箭彈,在俄烏戰爭中就可精準摧毀俄羅斯的地面各式戰甲車。

 

射程50公里增程火箭彈屬傳統火箭彈,無精準導引彈彈頭,不像海馬斯系統(如圖)的射程70公里的精準導引火箭彈。(取自Lockheed Martin官網)

 

 

提高破壞力 增程火箭彈4顆次子彈有減速傘

 

據指出,「雷昇專案」研製射程50公里增程火箭彈,設計內有4顆次子彈,發射到目標區2到3公里高空時,彈頭解開4顆次子彈,為能更精確分別進入目標區,4顆次子彈設計有減速傘,提高其準確的破壞力。

 

據了解,因要在接近目標區上空一分為4顆次子彈,而且要分別打擊4個區域目標,除導引問題與彈頭破壞力是否可達到陸軍的作戰需求,畢竟「雷昇專案」都已經進入測評階段,在專案期程結束後,中科院仍持續投入自有基金研製,期望能順利達標過關。(責任編輯:許雅慧)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