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集團一方面試圖建立多極化國際關係,卻也自成多極體系,利害關係多有矛盾。(美聯社)
第十六屆的金磚峰會瀰漫在地緣政治的硝煙中於俄國的喀山(Kazan)舉行,歷史上的喀山汗國是金帳汗國在歐洲最後的群體之一,與克里米亞汗國同樣是成吉思汗遺產在俄國最後的歷史遺產,曾經與波蘭-立陶宛聯邦結盟反抗俄國,如同金磚集團多元文化與反殖民的縮影。
喀山揉合了斯拉夫、韃靼和突厥的多元文化,象徵著俄羅斯帝國及其後繼者們如何將不同民族與文化納入其共同體之中,從而建構一個廣義上的「歐亞」身份。因此,俄國在喀山舉行金磚峰,對外隱喻黑海周圍地區,包括烏克蘭在內的主張,同時也對內諭示普丁是作為與列寧同等地位的存在,喀山大學正是列寧的母校。
本屆峰會是普丁自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主持的最大規模國際活動,聯合國秘書長古鐵雷斯(António Manuel de Oliveira Guterres)的參與更被外界給予更大的想像,期待能在俄烏戰爭和以阿衝突尋求解決方案。大多數的成員在雜多(manifold)之外尚能有意識連結的身分,主要是是世界體系的半邊陲的身分,這種複雜的多元性充分表現在喀山峰會宣言多達134條。各國都試著不落人後的展現主體性,一人一把號的結果是產出像是點陣圖的模糊意象。
金磚集團的成員幾乎佔世界人口的一半,按照按購買力計算的GDP佔全球35%以上,部分國家試圖展現自身的主體性與西方的群體差異,但實際上仍與西方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即使置身於當前的自由主義國際體系之外,仍然沿用現有大多數的國際規則。
金磚集團若要有顯著的成果恐怕不是幾次峰會就能完成,除了中俄以外的多數國家並沒有對現有國際制度「斷鏈」的決心。即使是與俄國有著「全方面戰略夥伴關係」的中國,10月15日的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晚宴上,習近平在賀信中表示,「中國願意與美國做夥伴、做朋友。」
金磚集團能動性或結構離散的原因,來自於各個行為者的功能性相互牽引,利害關係卻多有矛盾,一方面試圖建立多極化國際關係,卻也自成多極體系。從主要大國來分析,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群體,首先是與西方立場明顯相左者,甚至在部分議題被稱為軸心國家。憑藉軍事力量發起俄烏戰爭的俄國是能源的巨人,卻是經濟上的侏儒,國際社會的邊緣人;GDP總額佔60%以上的中國卻已不是人口最大國,能源供給仍依賴俄國與中東;伊朗與俄國各方面立場最近,同為天涯淪落人,也同樣沒有良好的經濟發展基礎。
另一個群體是尋求在美國與中俄之間的平衡,他們沒有反對任何一方的必要,從嚴格意義來看,他們或許才是真正遵循不結盟原則的「全球南方」。拉丁美洲的巴西不會和美國翻臉,對俄烏戰爭的立場也有保留,經濟上也是問題重重;印度希望能從金磚集團取得平衡西方的資源,但是自己也無能提供公共財,市場與勞動力是其優勢,卻與中國在經濟區位高度重疊,同時也需要俄國的軍事科技平衡中國在邊境的壓力。
最後一個異例是具備北約身分的土耳其,意圖以(申請加入)金磚集團向西方提高身價,但是對中國和俄國而言非友非敵,但是對伊朗而言是地緣政治競爭者。與之立場類似的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波斯灣的安全上同樣忌憚伊朗,這使得伊朗成為金磚集團中比俄國更明顯的矛盾。
金磚集團提出134條協議面臨最大的問題是錢從哪來,任何政治共識的落實都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僅在推動地區基礎建設的合作上,印度就難以樂見中國的「一帶一路」持續擴張,兩國雖然在會前暫時化解邊界矛盾,但是作為全球工廠的競爭者,印度也不會樂見中國在全球南方擴張金融和國際發展領域。俄國還打算成立一家再保險公司服務運輸領域,以便反制西方再保險公司拒絕服務的困境。但是其他國家也沒有此需求,也只有中國的金融業有可能從中獲利,因為歐亞大陸跨境運輸的鐵公路大多由中國興建。
即使中國在金磚集團具備壓倒性過半的經濟規模,有望扮演在美國在G7發揮的經濟影響力,但是G7各國的發展程度差異並不算太大,各國的權利和責任還能合理分攤,至少不用提供「扶貧」性質的公共財。但是對金磚集團而言,若要建立一個類似於SWIFT的全球銀行支付的「金磚之橋」,除了中國之外沒有其他國家有可能拿出足夠的金額做為擔保。去美元化也不全然符合印度和巴西的短期利益,該系統目前最顯著的功用是幫助俄國規避因制裁,或是成為下一個侵略者的規避工具,顯然是個別國家需求的中長期議題。
俄烏戰爭也是讓各成員國長期分歧的議題,對於俄國來說,來自30多個國家的22位領導人和代表來到喀山,看似在為普丁送暖,或是默認俄國的侵略,金磚國家成員越多,看似就對俄國越有利。但是從歷史上國際組織發展案例來看,擴張的速度必需和政治與經濟的實力成正比,國際聯盟就是缺乏美國的加入而無力處理重大議程。歷史上非洲曾有的國際組織則是多為窮國,同樣無力制約任何違反規則者,因此各地的政變頻繁,天災人禍也只能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自身無法有經濟產出和解決問題。金磚集團的快速擴張將不免成為國際組織中的大鍋飯單位,窮國群起加入想得到好處,但是俄國卻要中國幫忙買單。
部分國家或許有止損和風險控管的考量,中國和巴西會同有關「全球南方」國家發起烏克蘭危機「和平之友」小組。習近平在大會宣言中指出要堅持「戰場不外溢、戰事不升級、各方不拱火」三原則,間接表示對於朝鮮參與俄烏戰爭的不滿。反對核武的使用也同樣是中國的原則,這使得金磚集團更難形成支持俄國發動侵略戰爭的意見。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衝突可能是金磚國家成員少有的地緣政治共同議題,藉由治理和權力敘事的批判,可以提升金磚集團的正當性,以及批評西方國家的雙重標準。但是在表達地緣政治訴求之外,貧困或許是更容易解決的根本性問題,這次會議卻沒有顯著的議題和進程目標。金磚國家有著全球產量43.1%的石油,25.5%的天然氣,以及將近全球一半產量的米麥等主要糧食,解決貧困與飢荒問題應是極為容易,更容易成為國際發展項目的亮點。若沒有自我批判的能力,從自我解殖到自我發展,消解大國權力敘事的影響,金磚集團仍有可能陷入另一個殖民的迴圈。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東協經濟貿易文化發展協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