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直升機倒吊空運犀牛更安全。(截自youtube影片)
國際犀牛基金會(International Rhino Foundation)稍早曾發布報告,指出過去1年來全球野生犀牛數量比前1年略有回升,其中「極度瀕危」的非洲黑犀牛在2024年約有6421頭,比先前的最少紀錄2354隻,已成長3倍,這要歸功於近年來幾個非洲國家積極的保育行動,還有他們以直升機倒吊空運犀牛的轉移方式。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黑犀牛長著兩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角,體重高達1350公斤,但它根本不是真正的黑色,就像「白」犀牛一樣,它是泥灰色的。
據說,南非的英國定居者將南非荷蘭語的單字「wyd」誤認為是英語單字「白色」,其實這個字的意思是「寬」,用於描述兩種犀牛中較大的犀牛的嘴巴形狀。因此,很自然地,「黑色」被錯誤地用來指稱其體型較小、嘴唇更尖的親戚,也就是黑犀牛。
整個20世紀早期和中期持續的狩獵和土地清理,導致黑犀牛數量到1960年減少到約10萬頭。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大規模偷獵活動愈演愈烈,導致族群數量銳減98%,總數在1990年代中期達到歷史最低水準的2354隻。
這讓幾個非洲國家採取激烈而協調的保育行動,以拯救這種極度瀕危的物種,禁止黑犀牛貿易、擴大和更嚴格地保護黑犀牛棲息地,以及採用不尋常方法的搬遷計劃,黑犀牛數量的顯著復甦。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數據,2024年非洲大陸共記錄6421頭黑犀牛。
Black rhino: Back from the brink https://t.co/YqVrer4Xqv
— Rhinos 4 The Future (@Fighting4Rhinos) October 26, 2024
與以草和低窪植被為食的白犀牛不同,黑犀牛利用其鉤狀上唇,以從灌木和樹木上摘下的葉子為食。黑犀牛生活在非洲南部和東部的半沙漠稀樹草原、灌木叢、森林和濕地,其中數量最多的是納米比亞、南非、肯亞和辛巴威。
黑犀牛最顯著的特徵是牠強大的角,最終導致它的衰落。幾千年來,犀牛角一直在中醫中用於 身體和精神治療。在某些文化中,角也被視為身份的象徵,並被用來製作碗或手鐲等裝飾品。
1977年,黑犀牛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意味該物種的所有貿易都受到國際禁止。早期的保育計畫啟動,以保護整個非洲的黑犀牛。1980年代,辛巴威政府建立密集保護區,集中反盜獵資源,保護密度最高的黑犀牛族群。私人土地犀牛保護區協會(APLRS)於1990年在肯亞成立,旨在保護生活在私人和社區土地上的犀牛。
最近的保育措施包括重新安置黑犀牛群,將黑犀牛轉移至新的、未公開的保護區,以在黑犀牛已經滅絕的地方創造新族群。例如,黑犀牛活動範圍擴展計畫(BRREP)成立於2003年,該組織首先在崎嶇地形上轉移犀牛時,採用以直升機倒吊空運犀牛的方法 ,並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完善該技術。
轉移犀牛的方法除了地面運輸,早期也會將犀牛裝入懸掛在直升機下方的網子或板條箱中,這不需要替犀牛注射大量的麻藥。而且,研究團隊發現板條箱會危險地擺動,而且網會對犀牛的身體造成過度的壓力。
2012年,BRREP團隊決定嘗試新技術,他們發明了「飛行犀牛」,將1頭犀牛倒掛起來,將牠的腳拴在1架直升機上。雖然這看起來很荒謬,但與將犀牛裝入板條箱或網子相比,這花費的時間和需要的人員要少得多,最大限度地減少麻醉下花費的成本和時間。2021年的1項研究甚至表明,這種不尋常的倒吊體位甚至比平躺或側臥更好,完全倒掛可以提高黑犀牛的血氧水平,讓牠們在轉移時非常安全。
研究估計,如果沒有任何保護措施,預計到2022 年,非洲黑犀牛的數量將降至300頭以下。這凸顯持續努力擴大黑犀牛棲息地、繼續實施搬遷計畫,並確保有效保護族群範圍的重要性。
目前世界上僅存5種犀牛,分別是生活在非洲的白犀牛、黑犀牛,以及生活在亞洲的印度犀、爪哇犀、蘇門答臘犀。目前,白犀牛數量17400多頭,黑犀牛和印度犀分別是6400多頭和4000頭。爪哇犀約為50頭,而蘇門答臘犀約為34頭至47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