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國會選舉社民黨勝出。(美聯社)
立陶宛27日舉行國會第2輪選舉,在野的中左翼政黨「
法新社28日報導,在立陶宛國會的141個席位中,由布林克維修特(
值得注意的是,新民粹主義、反建制政黨「尼穆納斯的黎明」(Nemunas Dawn)在這次選舉中崛起,他們贏得了20個席位,但很可能被排除在聯合政府之外。
至於先前執政、中右翼的「祖國聯盟」(Homeland Union)則從49席減至28席,退居第2大黨。該黨黨魁兼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已辭去黨魁職務,他向記者表示:「選民的信號非常明確,無論是對黨還是對我個人來說,如果聽不到它,那就錯了。」
Centre-left opposition leads in Lithuania election: Vilnius (AFP) -
— zeta panama (@zetacompa) October 28, 2024
Lithuania's centre-left opposition is set win Sunday's parliamentary election,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ed,… https://t.co/PDlVuuPqEU #Lietuva #Rinkimai #Seimas #SocialiniųDemokratųPartija #VilijaBlinkevičiūtė pic.twitter.com/1RvKa0owQ2
在現任政府的執政下,立陶宛一直是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和北約成員中最嚴厲譴責俄羅斯、而且最堅定支持烏克蘭的國家之一。280萬立陶宛人擔憂,如果俄羅斯在戰爭中取得成功,波羅的海國家可能會成為他們接下來攻擊的目標。
立陶宛是北約支出軍費最高的國家之一,今年將GDP的3.2%用於國防,遠高於的北約2%目標。即將執政、中左翼的社民黨更已承諾將其提高至3.5%。布林克維修特表示:「我們在競選宣言中提到,(國防支出)不應低於3.5%,這是不可避免的,安全和國防將獲得必要的資金。」她強調外交政策和國防的連續性「至關重要」。
另外,外界也關注立陶宛新政府上台後,是否可能改變立陶宛對中國的政策,以更務實的態度處理中國及台灣的外交問題。
2021年,立陶宛允許台灣以「台灣名義」開設事實上的大使館,名為「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這和使用首都台北的名稱,來避免激怒北京的外交慣例不同。立陶宛和中國的關係因此惡化,中國把對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級,切斷與立陶宛的貿易,讓部分政治人士呼籲為了經濟恢復與北京的關係。
東歐智庫「中東歐中國觀察家」(CHOICE)指出,稍早競選時,社民黨承諾將與中國實現外交關係正常化,可能恢復在兩國首都的大使級代表權。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也曾暗示,有意實現兩國關係的正常化,並坦言立陶宛難以承受來自中國的經濟壓力。然而,改善雙邊關係的更多實質努力卻陷入停滯。
雖然社民黨表示有意改變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但該黨「不太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立陶宛與台灣的關係,包括改變「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的名稱。雖然他們曾經批評該辦公室的名稱,但社民黨黨魁布林克維修特指出,考慮到加強與台灣在內的印太地區的經濟關係,重新命名該辦公室是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