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台灣將啟動全面協議談判,以解決雙重課稅問題。(美聯社)
美國財政部29日宣布,在美國在台協會(AIT)和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的支持下,美國和台灣將就解決台美「雙重課稅」的問題進行談判,以取得最終的全面協議。首輪談判預計在未來幾周內進行。給台積電美國廠帶來巨大壓力的雙重課稅問題,終於有望解決。
美國財政部29日發布新聞稿,指出台美之間若達成「全面租稅協定談判」,尤其可支持《晶片和科學法案》(CHIPS)的目標,即增強半導體供應鏈的彈性、創造就業機會並激勵對美國各地半導體製造設施的投資。這項協議將減少台灣進一步投資美國的雙重課稅壁壘,反之亦然,特別是半導體生態中最重要的中小企業。
美方表示,協議內容將基於美國所得稅示範公約,包括以下5個項目:1. 減少跨境支付股利、利息和特許權使用費的預扣稅;2. 關於常設機構和臨時跨境工作者稅務待遇的規定。3. 現有反濫用條款在防止收入未徵稅以及跨境購物涉及的稅務情況;4. 爭議解決機制;5. 資訊交換規定,以協助兩個司法管轄區的稅務機關履行稅務管理人員的職責。
金融時報報導,「雙重課稅」問題一直拖累兩國之間的雙邊投資流動。台灣長期以來一直在推動就這一問題達成協議,該協議與自由貿易協議一起成為其與美國改善經濟關係的首要願望。但解決雙重課稅很複雜,因為自1979年華盛頓將對中國的外交承認從台北轉向北京以來,美國和台灣就沒有正式關係。
近年來,隨著美國立法者和官員尋求在經濟上幫助台北的方法,解決這一問題的興趣日益濃厚,因為北京面臨著對台灣擁有主權的北京方面越來越大的壓力。美國也希望減少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
台灣官員和產業高層表示,稅收協議變得至關重要,因為減少西方民主國家對中國的依賴的努力正在將台灣製造業投資從中國轉移出去。
台灣經濟部表示,去年美國是台灣對外直接投資的最大目的地,批准的資金流量為97億美元,領先德國和新加坡。這與十年前截然不同,當時台灣大部分直接投資流向中國。
台灣總統賴清德自5月上任以來,在會見來訪的美國議員和智庫專家代表團時,至少6次提到解決雙重課稅的重要性。
自2022年國會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以來,又出現了額外的推動力,該法案提供了超過500 億美元的補貼,包括向外國公司提供補貼,以支持美國半導體產業。
台灣在美國的新投資主要是由2022年晶片法案補貼支持的項目推動的。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台積電正在亞利桑那州建設兩座製造工廠,並計劃建造第3座工廠。它還敦促其供應商效仿,但雙重徵稅問題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台積電清潔化學品供應商李長榮總裁(Vincent Liu)表示,這個問題「非常令人頭痛」。他的公司在美國有業務,但他表示,只有消除雙重課稅問題,該集團才能擴大規模。劉補充道,稅收協議將「鼓勵許多台灣企業到美國投資」,因為許多台灣企業需要尋找中國以外的新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