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大選領導立憲民主黨取得在野最多席次的黨代表野田佳彥,已表達了爭取首相的意願。(總統府提供)
根自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解散國會後,於2024年10月27日完成了新一次的眾議院大選,這次選舉結果並不如目前執政的自民黨與公民黨聯盟所預期的樂觀,兩黨的總席次下降至215席(過半需233席),形成可能下野的危機。選後態勢發展的第一種可能性為自民黨現任首相石破茂不打算因敗選辭職的前提下,仍有可能在首相選舉時,原本的自公聯盟在第二輪依靠相對多數決當選形成少數政府,但因距離過半只差15席,也不能排除會再爭取在野的其中一個政黨(如國民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
但為了明年緊接而來的參議院選舉,自民黨的聯合政府會傾向讓這段時間平穩度過,故不會在對台政策上出現重大改變或進展。而第二種具較小可能性的情境則是在本次選舉獲得148席的立憲民主黨領導下,與國民民主黨(28席)、日本維新會(38席)、令和新選組(9席)、日本共產黨(8席)、參政黨(3)、保守黨(3)和社會民主黨(1)等在野黨,以及部分無黨籍當選者形成新的聯合政府。雖然從數字和理念差異來看,在野聯盟要達成233席的過半數席次有不小的難度,但由於這樣的聯盟可能會因為首相、國安、外交、防衛等重要職位的重新分配,造成日本對台政策最大轉折,因此本文仍選擇從這樣的情境進行分析論述。
立憲民主黨前身為民主黨時曾於2009年擊敗原本執政的自民黨取得日本政權,直至2012年敗選才失去執政權。民主黨執政時的最後一任首相,目前是本次大選領導立憲民主黨取得在野最多席次的黨代表野田佳彥,他最有可能在新的執政聯盟中擔任領導並成為新首相,且本人也在選後表達了爭取政權的意願。
在野田擔任首相任內曾感謝台灣對於日本311大地震的友情援助,也曾在2012年9月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上與代表台灣的前副總統連戰會談,這是在台日斷交後首次的雙邊領袖級對話,這些都顯示出在當時中日關係因釣魚台(日稱尖閣諸島)問題不斷惡化下,意圖改善台日關係的政治考量。故從野田過往的執政經驗中,可以看到即便民主黨內有日本左派的部分傳統,但他基於台日民間友好和客觀的東亞區域穩定等客觀考量下,並不排斥與台灣發展較為友好的關係。
而2024年大選前,野田佳彥還以立憲民主黨代表的身分訪台並在與賴清德總統會面時提到「日本與國際社會充分認同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反對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作法,兩岸的問題必須以和平方式解決」。這代表野田的對台立場符合目前以美國為首陣營的主流意見。
若在立憲民主黨領導下真的形成新的執政聯盟,則必須考量不同黨派之間的政治理念歧異,但是在外交政策上可能仍難脫離美國制約。由於對中國展開全方位圍堵已是美國跨黨派的共識,故不會因為美國大選結果而有戲劇性的轉折,因此日本作為美日安保同盟的一員,仍必須與美國保持一定程度的同步,即便在野同盟內部有部分基於左派傳統而有與美保持距離的呼聲,但應無法撼動美日一致對抗中國的大方向。因此,若美國欲聯合日、韓、菲以及台灣等盟友,共同在東亞地區對抗中國,日本將難以走出不同的道路。
其次,日本近期國內因為日本僑民在中國被襲擊事件而使得民眾對中國印象更為反感,這也惡化了中日民間逐步相互仇視的趨勢。因此,即便新的執政聯盟有意走出和自民黨不同的對中政策而採取較為親中遠台的路線,也很難對日本國內的反中卻高度親台的民意交代。所以從內部因素看日本對台政策,仍將保持暢旺的民間交流和來往的便利性政策。
新執政聯盟雖然受到內外因素制約,仍會試圖保持有別於自民黨政權的自主性。立憲民主黨在其網頁上所顯示的外交立場而言,希望能夠減輕駐日美軍基地的負擔,並試圖改變美日安保協定的地位;另一方面,立憲民主黨認為台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全對日本十分重要,必須考量因台灣問題而使日本遭波及的對應。
另外,因必須聯合最為左派的日本共產黨等政黨才能形成過半數執政,故多少必須稍微和美國及台灣拉開一些距離。故從此二點綜合判斷,野田若執政後,應會朝向減少軍事支出並用最小成本應對台灣有事的情況。換句話說,日本未來將在與美合作抗中並保持與台灣既定交流的大方向不變下,尋求代價最小的做法。反映在對台政策上,雖會保持目前美國鼓勵下的交流,但也會避免再升級台日之間的合作關係,以避免刺激中國,這也是防止需進一步投入資源管控東亞情勢的成本考量。
※作者為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本文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