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國風光上市。中國企業向外開展的步調近年來遭到政府嚴重掣肘。(美聯社)
中國經濟復甦不振,北京當局今年以來接連推出刺激措施,但中國企業過去積極與海外往來的情景已不復見,表明中國監管機構依然牢牢抓著權力不放,另一方面,在中國資本外流的情況下,監管機構也面臨如走鋼索般的壓力,使包括抖音在內企業股票上市計畫面臨阻礙。
彭博報導彙整的資訊顯示,截至本月5日,中國監管機構共放行了總規模為2513億美元的中國企業交易案,很可能會低於去年全年的3428億美元,這是2013年以後未見的最低點,該年度批准的交易案2336億美元。
這並非中國企業活動陷入停滯,事實上,北京當局擱置的交易案規模至少是幾十億美元以上,著名者包括電商巨頭希音(SHEIN)、抖音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以及線上金融公司螞蟻集團的上市案等,而中國國有醫藥巨頭國藥集團私有化子公司中國中藥的提案,則已遭到監管機構否決。
這代表中國監管機構依然牢牢抓著權力,與3年前的事件相去無幾,當時中國線上叫車平台滴滴出行在美國IPO(首次公開募股)募得44億美元風光上市,不到1年就被中國政府喊停,被處巨額罰款;康乃狄克大學企管及財金教授錢一鳴(Yiming Qian)表示,滴滴的事件清楚表明,只要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反對,中國企業就不能在海外上市。
企業交易案涉及到的監管機構不僅止於證監會,依其企業的性質,從中央到地方到相關行業的機構都可能牽涉其中,例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等,考慮的因素也變得很多,甚至連美國總統大選、中國經濟前景問題、地緣政治緊張等,都可能讓特定部委出手干預。
中國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監管機構不願意放權,尤其大企業在海外上市,又擔憂資本外流,傷害中國資本市場形象,再加上當前大環境導致行政效率低落,都讓併購等交易案變得更曠日廢時。
但這種情形可能無益中國資本市場,美國投資管理公司Jennison Associates新興市場投資組合經理郭晉熙(Albert Kwok)表示,外界看北京就是一方面想鬆綁,一方面又抓著權力不放,這可能會影響投資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