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力自給率的迷思──也談如何突破社會對立的僵局

林健正 2024年11月09日 07:00:00
每年南電北送高達200億度則是國人必須共同面對的現實,如果要新蓋電廠,應該優先蓋在北部。(資料照片/台電提供)

每年南電北送高達200億度則是國人必須共同面對的現實,如果要新蓋電廠,應該優先蓋在北部。(資料照片/台電提供)

近來有一股幽靈勢力天天在講南科缺電、台積電和資料庫耗電,台南市電力自給率只有20%,不斷地唱衰南科,唱衰台積電,也講到讓台南人自慚形穢,其結果讓天然氣發電業者暗自竊喜,蜂湧而至,爭相到南科附近設電廠,搞到地方民眾心神不安。

 

電電公會指出台南市電力自給率僅約 20%,試圖為新設民營火力電廠背書,引起地方居民質疑。經民眾寫信詢問台電,台電清楚回應:「台電統計年報並無各縣市『電力自給率』、『供電自給率』等資料。電電公會所發表之各縣市『電力自給率』,係引用台電統計年報所載各縣市發購電量及各縣市售電量後自行計算。」

 

台電進一步回應表示,「至台電統計年報所載之「各縣市發購電量」僅統計台電系統數據(非全國發電統計數據),且未包含小型再生能源機組、再生能源轉直供電量、再生能源轉直供餘電量及自發自用電量等資料。」

 

被低估的電力自給率

 

然而,事實是如此嗎?電電公會所引述的數據並不完整,更未算入小型再生能源機組及再生能源轉直供等發電量,不僅無法呈現客觀的事實,更有刻意誤導之嫌。事實上,台南市在山上區已有一座森霸豐德電廠,原先的裝置容量為1.01 GW,第二期工程已完工,擴增裝置容量至2.11 GW,而成為全國最大的民營電廠,以每年發電7,000小時計,全年可以供電約150億度。

 

除此之外,更不能忽視台南市的太陽能光電。台南市有太陽能光電4.5 GW,排名全國第一名,如果台電能夠盡速配合併網,太陽能光電每年可供電約60億度,燃氣電力與太陽能光電合計約210億度/年,台南市電力自給率可望提升至約65%。

 

若能夠配合台南市發展太陽能光電,再將曾文水庫改為抽蓄水力發電,並增設儲能設施以及智慧電網,加上全國唯一的沙崙綠能科學城,成為第一個落實淨零排放的示範場域,「綠能城市」將會是台南人光榮的標章。

 

台南市擁有全國唯一的「沙崙綠能科學城」示範場域,也是全國第一個訂定「低碳城市自治條例」的縣市,但近期民營電廠卻爭先恐後,打算在台南市「火力全開」,若不幸環評審查通過、台南市政府也同意開發,未來南科附近將會有三座燃氣火力發電廠,其裝置容量合計3.91GW,相當於兩座核三廠或是一座通霄電廠,化整為零,散布在南科附近,周邊毗鄰行政轄區(包括永康、安南、安定、西港、麻豆、善化、新市、新化、山上、大內等)人口總數近70萬人,莫怪乎民意反彈如此之強烈。

 

兩個錯誤的推論

 

要談電力自給率,我們就必須先確定主體,並且定義合格的門檻在那裡,否則談電力自給率就不具意義,很容易產生一個荒謬的推論,「如果黃偉哲市長認同電力自給率的說法,他就應該帶頭編列預算,在台南市政府旁邊那塊空地興建一座小型電廠,以滿足台南市政府的電力需求!」

 

新建發電廠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如何選在適當的位址。如果只考慮到電力自給率,而輕忽選址的重要性,就會得到另外一個同樣荒謬的推論,「台北市有250萬人口,還有內湖科學園區,全部都要用電,那麼台北市應該在市區蓋電廠,發電滿足本身用電的需求!」同樣地,竹科形同新竹市的化身,它的立場也會顯得很尷尬,因為新竹市境內並無任何一座發電廠,竹科主要電力來源為苗栗的通霄電廠。

 

此事徵諸於2023年6月12日自由時報的報導,台電指出「科學園區是台灣經濟發展命脈,須提供穩定電力來源,因此台電苗栗通霄電廠近年已陸續更新3部、共約270萬瓩(2.7GW)大型燃氣複循環機組,除滿足苗栗用電需求,也供應竹科及中科穩定電力,全廠年供超過285億度電,等同超過700萬家戶年用電。」

 

 

嚴格地說,台電目前供電的方式是,「台灣電力系統各電廠間藉由輸電網路互相連接,北、中及南部電力相互融通及支援,以穩定整體電力供需。各電廠所發電能係經電網依當時負載分佈配送,並非由特定發電廠以專線方式將電能送至新竹科學園區。」

 

電力供需區域失衡

 

如果對討論的主體沒有界定清楚,就容易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而得出不同的結論。在實務上,台電是以「北、中、南區域」作為劃分,而非以縣市為單位。以2023年台電數據來看,「中部與南部均為供電量大於用電量」,兩者供電量超出329億度電,而「北部則是供電量小於用電量」,北部短少約181億度電。

 

行政院長、經濟部長為了安定人心,再三保證全國不缺電,然而在另一方面,經濟部於今年6月直接向大眾公開呼籲「應支持南北電力平衡」,承認「台灣的電廠建設偏重在中南部,從發電、用電的角度來看,是個南電北送、中電北送的結構。」因此,解決全國電力供需區域失衡的問題,關鍵在於提高北部的自主電源與供電量,使供電更具韌性。所以,問題的解方絕非繼續在中南部尋覓新的廠址,興建更多新的發電廠,加大南北電力的失衡狀態,並引發外界諸多的揣測、疑慮與抗議。

 

目前提高電力自給率最沒有爭議的做法就是推動屋頂型太陽能光電,配合儲能設施與智慧電源管理,可以降低夏季尖峰用電的負載,只要全國上下一條心,攜手合作,屋頂型太陽能光電即可輕易達成,如同反掌與折枝那樣。目前績效不佳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然而,有學者指出,「氣象署資料顯示雙北7、8月日照時數和中南部差不多,但其太陽光電發電量在全台卻敬陪末座!」經查2023年雙北市用電量占全台11.27%,其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僅占全台2.01%,「近年來中南部已經大力發展綠電,唯獨台北市和新北市進度緩慢,白白浪費了夏季陽光。」

 

無端挑起縣市的矛盾

 

如果以縣市為單位,台北市、新北市、新竹市、新竹縣、南投縣、彰化縣、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屏東縣、台東、花蓮與宜蘭等縣市電力自給率的數字恐怕都不會很好看。無論如何,台電是國營事業單位,要承擔全國電力的調度,而不是把責任推給各縣市政府,以褊狹的地域觀念,製造各縣市之間的矛盾。

 

如果再把雙北都會區生活圈的用電量合併計算,新北市恐怕就被台北市拖下水。雙北都會區人口約650萬人,有內湖科學園區,新北產業園區以及散佈在三重、新莊、五股等處的工業區,全年用電量大約400億度,電廠卻全部設在新北市,甚至已除役的核一、核二及封存的核四都在新北市,那麼新北市是不是要先和台北市吵一架?

 

在新北市轄區內的林口電廠每年發電量大約170億度,算來雙北市的電力自給率低於50%,因此雙北市必須要靠桃園市轄區內的大潭電廠支援,那麼桃園市和雙北市是否再吵一架?甚至大家可以再來吵為什麼南電要中送、中電要北送?這樣吵下去恐怕會沒完沒了。

 

凡事計較自給率,就會產生另外一個後遺症,那就是各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喪失命運共同體的意識與集體合作的精神。如果各縣市要有自主電源,用水是不是也要計較自給率,其他縣市是不要像台南市那樣,要蓋好幾個水庫?而且每個行政轄區都要自備水源及自來水廠?跨縣市調度灌溉用水或飲用水是經常有的事,台灣社會值得再這樣吵下去嗎?

 

台電挑起縣市電力自給率的議題,勢必會壓縮本身調度電力的彈性空間,各縣市自己發電自己用,不給鄰近的縣市用,一縣市一電廠,恐怕會引爆縣市之間的戰爭,且把各縣市政府推到最前線,面對遍地蜂火的陳抗事件,而商業利字當頭的民營電廠,就像台電的傭兵那樣,反正有錢能使鬼推磨。

 

台積電須與社區共存共榮

 

台積電之所有能夠成為護國神山,有賴凝聚全民的向心力,台積電設在那裡並不是各縣市自己的事,而是基於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策略,以宏觀的視野進行全方位的佈局,無論落腳在新竹、苗栗、台中、嘉義、台南或高雄,台積電均應該與當地的社區共存共榮,不能以犧牲社區居住與生活的環境品質為代價。

 

如果主其事者再三地強調南科缺電、台積電耗電,不斷地搖旗納喊,嚷著南科附近需要蓋燃氣電廠,把發電廠直接設在社區居民與南科的後院,主其事者講出一些奇怪的言論,造成民眾與台積電產生矛盾,台南人恐怕會發出不平之鳴,「如果南科的台積電需要用電,就要在南科附近蓋電廠,那麼在台積電大本營的竹科附近,是否先蓋一座示範電廠再說了?」

 

台電和經濟部應該正視發展再生能源的全球趨勢,台積電和全球大廠均加入RE100(再生能源100%)的倡議,台積電承諾在2030年及2040年分別達到使用60%及100%再生能源的目標。台積電亟需再生能源,我國發展再生能源,再不迎頭趕上,台積電恐怕會失去社會的誠信!

 

電廠直供園區

 

更重要的是,2022年9月15日台電提出「10年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未來台電將透過新設161KV或345KV的輸電線路,以北區、中區與南區為劃分,把電力以專線直接送到竹科、中科、南科等園區,估計會有14.5GW,約全台3分之1供電量可以「直送」用電大戶手中,目的在於分散電網,減少跨區供電與降低電網集中的風險。

 

未來全國7大園區有一致性的供電原則,南科亦自不例外,通案一體適用,不能有差別待遇,蓋台南人非三等國民也。台電所謂的「電廠直供園區」規劃5大電廠配對7大園區,北部的大潭電廠直接供電給新北產業園區與桃園工業區;通霄電廠則直接供電給竹科;中部的台中電廠會直供中科,南部的興達電廠直供南科、橋科,大林電廠則是配對楠梓產業園區。

 

前述「電廠直供園區」計畫可空出主要輸送幹道約3分之1的餘裕,留給民生用電傳輸用途,有助提升供電品質,台電同時確立綠能「在地發電、就近使用」的原則,因此中部的離岸風電以專線直供中科與竹科,台南七股的太陽能光電有專線直供南科,希望再生能源併網有助於電力供需的南北均衡。

 

至於南部電廠直供園區的輸電容量,台南市七股區的太陽能光電專線直供南科2GW,興達電廠分別供應給南科1.3GW與橋科2.2GW,輸電容量合計3.5GW,台積電高雄廠的用量需求,則由單一的大林電廠直送單一的楠梓園區,供電量為2GW。這些均是台電公諸於世的具體方案。

 

如何突破僵局

 

眾所周知,電力供應除了發電之外,還有輸配電的問題,利用現有的電廠及輸電線,將退場的燃油或燃煤機組,換成複循環燃氣機組,提高發電效率,達到減少空汙及碳排放,落實「增氣」的同時,也要「減煤」,這或許是現階段最有效率的作法。

 

台電既有的電廠基地面積動輒上百公頃,例如大潭電廠、台中電廠與興達發電廠,少則在四、五十公頃以上,例如協和電廠、林口電廠與大林電廠,全國範圍太大,縣市範圍太小,最好回歸區域發電的原則,保留彈性調度電力的機制,也能夠相對地減少社會的爭議。

 

據經濟部2019年3月4日召開「因應公投結果能源政策評估檢討專案報告」,2018至2025年間的電力規劃,台電給了一個答案:「大潭、通霄發電廠等一連串擴建計畫,同時規劃興達、台中、協和發電廠等複循環燃氣機組新建計畫,等到這些機組都上線商轉之後,天然氣發電累計裝置容量預估可達2,746萬瓩(27.46GW),也將成為穩定供電的推手。」這樣的報告是否值得人民正當合理之信賴?

 

結語:供電比例原則

 

南科管理局在2024年4月2日透過新聞稿澄清,南科包含三期基地環評核定用電總量為3.29GW,目前尖峰用電量為2.28G,使用僅六成多,同時指出具體的供電方案,包括台南七股的太陽能光電,保證南科不僅不缺電,而且未來供電會更穩定。無論九崴或寶椿對南科及台南市民作再多的咀咒,均缺乏正面積極的意義,毫無公信力可言。

 

 

或許台電認為在南科附近除了森霸豐德電廠外,再新建一座或兩座電廠才是完美的方案,卻招致民眾強烈的反對,陷入進退維谷的僵局。然而,當有多種同樣能夠達成目的之方法時,那麼就應選擇對人民權益損害最少者,而且採取之方法所造成之損害,不得與欲達成目的之利益顯失均衡。這就是所謂「比例原則」,這項原則正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

 

日前台電高層做出重大的宣示,「對在桃園以北地區,用電量 5MW 以上資料中心,台電一律不核准供電」,透露出北部電力不足的危機,每年南電北送高達200億度則是國人必須共同面對的現實。如果要新蓋電廠,應該優先蓋在北部才對,怎麼反其道而行蓋在南部?這豈不是應驗一句諺語,「烏狗吃食,白狗受罪」!

 

※作者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榮退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